物貌鲜活 接通自然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ulai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奇的丝瓜(节选)
  ◎季羡林
  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决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限活力与生机。
  这当然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
  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樓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家的窗外窗台上,却长出来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地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两个大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了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紧靠楼墙突出的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突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决不会有人把丝瓜摆平的。
  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他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子照旧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技法借鉴
  一、写活物貌,凸显情境,打好联想基础
  作者对丝瓜的三次“担心”和三次发现,涉及的是有关一种植物的放与缩、长与停、直与弯、大与小、此与彼的辩证转化关系,传达的却是人生哲理和生命智慧。这样的“传达”是以对丝瓜细致鲜活的描写为基础的。作者笔下的“神奇”丝瓜,有的能“弯身”,有的能“平躺”,有的似“绿色牛角”;有的会“发疯似的猛长”,有的却能“仿佛得到命令”似的停止生长;有的“孤零零地悬在空中”,有的却“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对丝瓜生长模样作精细生动的描写,既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为文章“借物明理”奠定了基础。
  二、边议边问,引发哲思,蕴含生命智慧
  作者说面对丝瓜会“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说“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都说明文章的主旨不在益知悦心,而在于明理。“我”的“百思不得其解”,旨在引领读者由丝瓜生长之“神奇”自然而深刻地联想到人们的生活环境,与作者一起“陷入梦幻”,走向哲思高地,尝试揭示“沉默的奇迹”背后的秘密:当环境难以改变时,我们该怎样改变自己,寻觅最合适的生存状态?人与人之间要能智慧共生,该具备怎样的心地和素养?……至此,丝瓜成长之“奇”与生活智慧之“理”自然接通,显示出因“物”引“理”、“理”因“物”明的构思特色。
  苦瓜让我明白
  ◎陈慧梅
  残冬已尽,春回大地。
  矮墙边,一株不起眼的幼苗正在努力地向上攀爬,它的纤纤细手紧紧握住墙上凸起的小树枝,在风中摇曳……
  这是一株苦瓜幼苗,前几个月刚种下的。现在,它在春雷声中惊醒,长出青翠的叶片。外公在它旁边支起一个木架。它仿佛明白了什么似的,日复一日,努力向木架那儿伸呀攀呀,像一条灵巧的绿蛇,搜寻着猎物。那一天,它一触上那根木棒,便像得到救星一般,在风中拍着叶片欢笑。它的智慧与坚守,使它有了放飞梦想的天空。
  它努力伸长自己的细手,只要碰到可以缠住的东西,便用尽全力,飞快地像一卷胶带般粘在上面,一卷又一卷,一圈又一圈,牵引着身体快乐地生长。有一次,我出于好奇,把它的一只手臂从木棒上分开来,只见那手臂形成一个自然卷,还是很有力,仿佛在调侃我:“收起这招吧!”第二天,它又缠住了曾经缠过的那根木棒,一卷又一卷,一圈又一圈,比先前更加有力。我明白了:认准一个目标,凝心聚力不分开,这就是苦瓜藤的生存智慧。
  一天,我被屋外的风雨声惊醒。跑出门外,我被眼前所见深深震撼:透过那密密的雨帘,只见一个绿色的生命在风雨中“安如山”,它的茎死死贴着墙面,手臂牢牢抓着木架,只有几片叶子在风雨中摆动。而它旁边的橘子树虽然高大粗壮,却被吹得剧烈摇晃。哦,我又明白了,在骤然来袭的灾难面前不退缩,而是发挥自身优势,顽强应对,这更是苦瓜藤的生存意志和智慧。
  没过几日,它长得愈发茂盛了,叶片也大了许多。怎么还有许多小生命在叶片上爬动?仔细一看,呀,原来这里还是个“乐园”呢——蚂蚁在这儿急匆匆找食物,蜘蛛在这儿拽着细丝荡秋千,小飞虫在这儿起起落落躲猫猫……哦,我再次明白,苦瓜借出几张叶片,为昆虫们营造一个热闹欢乐、自由有趣的家,也为自己的生命增添了色彩。
  此时,我不由得顿悟了:我们这些被重负担、快节奏伤得身心疲惫、郁闷的中学生,面对大自然这样的生活智慧,在叹一声“羡慕”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进行一番心灵安抚和深刻反思呢?
  【作者系江苏省如东中学学生】
  点评
  这是一篇成功借鉴范文技法的借物明理文章。作者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对苦瓜生长状态的描绘具体可感且有趣味。在描写的基础上,由“我明白”“我又明白”“我再次明白”等过渡语引出精妙议论,分层揭示苦瓜苗的生长智慧;结尾处的“我不由得顿悟了”深入一层,由物及己,进入反思,在对比中更显“苦瓜智慧”的启发意义,立意由此升华。
其他文献
堠①雪翻鸦,河冰跃马,惊风吹度龙堆②。阴磷③夜泣,此景总堪悲。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只应是,金笳暗拍,一样泪沾衣。  须知今古事,棋枰④胜负,翻覆如斯。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剩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年華共,混同江水,流去几时回。  注释  ①堠:古代暸望敌情的土堡。②龙堆,沙漠名,即白龙堆。《汉书·匈奴传》扬雄谏书云:“岂为康居、乌孙能逾白龙堆而寇西边哉!”③阴磷:即阴火,磷火之
期刊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释  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译文  北风吹刮,令白草枯萎凋零,胡马急驰,让边境不得安宁。夜深人静时,士卒只能眼望戍楼明月想心事、打发时光,每当秋天来临,身为戍邊的将军就提高了警惕备战之心。身上披霜载露的铁衣变得分外沉重,年深日久,朝夕相处的战马也
期刊
解题技巧  “访谈”报道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做访谈类阅读训练题时,有一些实用的技巧:  1.通读全篇,宏观把握  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把握讨论话题、主要进程、关键内容。  访谈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针对性:针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等现实的情景;②专题性:访问高度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
期刊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谁能主宰国家命运呢?我认为,是“英雄”,是创造了“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壮阔场景的时代英雄。而今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优秀的中华儿女共同努力,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什么是英雄?有人说是引领我们前进的航标,是榜样;有人说是支持我们每天奋斗的偶像。但我认为英雄不是一条溪流,而是千万条蜿蜒曲折的溪流汇聚而成的大海,是波涛汹涌、奔流不复返的大海。他们是时代的开拓者,以“鹰
期刊
聚焦热点  2020年的3月12日、13日,深圳市进行了2020年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线上统一测试。这是首次高三年级线上考试。对于学生而言,一场没有老师监管、没有同学互相监督的在线考试,不仅是一次阶段性的学业测试,更是一次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机会,是对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及学习能力的考验。考前,各学校注意引导学生用比平常考试更加认真严谨的态度去面对这次考试,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参加考
期刊
有这么一句话:“人,要隐于音乐背后。”即上台的演奏家不需穿着过于华丽。华丽是舞者的事,那是为了使舞蹈优美、整齐,充满美感,所以舞者在舞台中央。而演奏的是统领全场的音乐,这音乐不需要的是华丽,需要的是力量。这种力量是隐的力量。  什么是隐呢?隐就是不加修饰。这是能自觉地、主动地做到的。所以就有了“隐忍”一词,自然是先有隐后有忍,但隐是忍的最高境界,隐在某种程度来说是涅槃。  著名学者、辩论家柏拉图有
期刊
鲲鹏一班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有机会同大家分享對大学生活与学业的规划。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不久后的大学生活,我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规划。我的规划是:充实自我,努力沉淀。  充实自我,努力沉淀,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提升。它是莫言的不骄不躁,潜心创作;是爱迪生的勇于探索,不断钻研;是万斯同的闭门思过,通读史书。努力沉淀是历尽千帆后仍需保持的态度。  充实自我,努力沉淀,可以防止虚
期刊
(一)“语序不当”类病句  1.句子中出现并列短语,或出现递进关系的分句时,应注意它们的语序问题。例如:  (1)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多个并列词语语序不当,“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  (2)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诚信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
期刊
据报道,2019年12月22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委书记翟玉龙下乡访户,在一户农舍门口,蹲下身子替一个小男孩擦鼻涕,告诉他要注意卫生。此举迅速在短视频走红后,翟玉龙委托同事回应媒体,当时只是下意识的一个举动。  县委书记给小男孩擦鼻涕,该举动受到诸多好评。从视频看,小男孩没有忸怩和推拒,翟玉龙也满脸笑容,还有很多生活化场景、动作,这些都挺自然、得体、不做作。  身为一个县委书记,能自然而然地给小男
期刊
针对小小说的写作,我们从立意清新、结构严密、结尾惊奇三个方面介绍一些写作技法:  一、立意清新——彰显时代新特色  小小说一般只有几百字,无法容纳太多的人物、太复杂的情节,更不能有太多元的主题,因此,主题往往单一而明确。一篇优秀的小小说一定是能以小见大、有较好的立意的,是要向读者传达一种观念,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因此,小小说创作一定要以立意为先,要在立意方面慎重思量。创作时应尽量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