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 叙事策略与技巧

来源 :教育传媒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ma00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之际,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可爱的中国》聚焦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方志敏生命的最后十年,叙述他坚守革命信仰,直至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宝贵生命。本文认为,剧作成功塑造了形神兼备的革命家形象。
  【关键词】《可爱的中国》;叙事策略与技巧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是塑造国家形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剧作《可爱的中国》巧妙运用故事形态学、叙述学技巧,通过叙述方志敏在国民革命、红色根据地、北上抗日、狱中斗争等四个时期的斗争故事,清晰勾勒出方志敏这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主要创始人的光辉形象。
  一、新角色进入行动过程恰到好处
  人物的每一个行动范畴都有其出场形式,人物进入行动过程的一些特殊方法与每个范畴相适应。①剧作中,人物出场恰逢其时。
  第一集开场,此前很多年主人公在狱中写的文稿被送到中南海毛泽东案头。随后,陆续呈现方志敏在《给党中央的信》尾署名、毛泽东阅读方志敏遗作时闪现方志敏在狱中写作、刑场上的遗照、脚镣与遗骨,以及方志敏被押解进入看守所、戴着重脚镣叮嘱凌凤梧、被押赴刑场、更换轻脚镣,以及凌凤梧辨认脚镣和缪敏手捧脚镣回忆方志敏等场景21处,从抽象的签名、静态的遗照到生动的人物影像,特别是通过缪敏对与方志敏在革命斗争中相识、相知、相恋到结为革命伴侣和共同战斗的叙述,将包括烈士所有外部特点总和的角色标志及其留下鲜明印迹的“世纪人”形象清晰地呈现给观众。
  笔者认为,剧作中方志敏的第二次出场,即1926年27岁的方志敏出场才是真正的主人公出场,“这是颇为重要的故事成分。”②在第一集,听到江西方面准备把方志敏遗骨安葬在南昌市西郊梅岭的汇报后,毛泽东亲笔题词“方志敏烈士之墓”,深情地叙述:“梅岭好啊!……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更有才气的共产党人,他视死如归,从容就义,是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啊,我很怀念他!我和志敏第一次见面是1926年,那一年志敏27岁。”毛泽东的叙述不但提高了可信度,而且还激起了观众的收视期待。从传播学角度来说,这种叙述方式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至此,剧作仍不让方志敏出场。而是借邵式平之口接着叙述:“是啊!主席,是1926年4月,你们在广州见的面,对吧?”毛泽东:“对,那时候他好年轻啊!意气风发,是彭湃同志介绍我们认识的。”毛泽东的叙述引出了另一位农民运动领袖——彭湃,他接着回忆:“……1924年,国民革命兴起,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参与与努力之下,大革命风暴在广州兴起。1926年,我和方志敏的第一次见面就在广州。”
  “你好!是方志敏先生吗?我是彭湃。我的战友醒侬让我来接你。”接下来,经彭湃介绍,毛泽东认识了方志敏。剧作从此叙述方志敏的革命故事。至此,方志敏、彭湃、赵醒侬、毛泽东等主要人物经巧妙设计陆续出场,但是,笔者认为不能不提及神奇的相助者胡逸民。
  大雪纷飞的冬天,方志敏、刘畴西等被押到戒备森严的南昌绥靖公署军法看守所。牢房里的共产党员看到后,隔着铁栏杆高喊:“方主席,共产党万岁,红十军万岁!”……也被关押的国民党元老胡逸民没戴刑具、行动自由,他也注意到被重兵押解进来的方志敏。旁边的国民党士兵聊了起来,“虎落平阳被犬欺啊!”“可不是嘛,委员长不是说,这个人可以抵十个师,”“前线20万人打8千人,到现在还……”胡逸民则对旁边的国民党士兵说:“真是小看我了!人都进来了,还重兵把守?我设计的监狱,进得来,出不去!”“是嘛,胡先生,你也跑不了了!”“我是被冤枉的,我还等着蒋介石请我出去呢!”后来,曹仰山病情恶化,急需消炎药。胡逸民闻讯看望方志敏并带来了消炎药。在这个回合里,神奇的相助者胡逸民正式出场。
  全剧巧妙设计数十名主要人物进入行动,共同传达出人物的一幅幅清晰画面。③剧作家的创作才思因此展露无遗。
  二、巧用叙述者
  叙事是对于时间序列中的真实或虚构的事件与状态的讲述。因此,任何叙事至少有一个叙述者。杰拉德·普林斯认为,叙述者的身份,这一身份在文本中的表现程度和方式,以及含有的选择,赋予了文本以独有的特征。④剧作巧妙安排毛泽东、蒋介石、胡逸民等身份各异的叙述者,从不同视角对方志敏加以描述。
  譬如说,视觉叙述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通宵阅读方志敏狱中文稿之后,对汪东兴说:“我的老友方志敏让我感触良多。他在敌人的监狱里,英勇就义前还给党中央写信,总结自己多年来革命斗争的经验和教训,给党和军队做参考。他写的《清贫》,以两袖清风的革命者品格,为我们共产党人作出了表率。在《可爱的中国》这篇文章里,写出了他对新中国未来的展望和思考,体现出坚定崇高的信仰。”不仅表明他与方志敏不只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并且还在革命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除了毛泽东的深情叙述,蒋介石到讲习所听到方志敏提出为北伐军募集资金的创见之后,随即安排人员调查方志敏身世并听取汇报:“光绪二十五年,方志敏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八岁入私塾,十七岁考入益阳县立高等小学,进叠山书院读书。在校组织进步团体九区青年社,发动组织学生开展反帝爱国斗争,二十岁考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预科班,因要求教育改革而被校方开除。1921年入读南伟烈教会学校,据说深得邵力子的赏识,担任《民国日报》校对,他的白话小说与鲁迅、郁达夫、叶圣陶等著名作家作品一起入选上海小说研究所编印的《小说年鉴》。1925年‘五卅运动’时期,参加了沪案交涉江西后援會,极力支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7月,当选为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部长。后回家乡弋阳开展农民运动。”蒋介石感叹说:“难怪这个农民一点也不农民!”这一叙述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方志敏农民运动领袖的形象。
  在第三十一集,蒋介石了解劝降方志敏进展情况。众幕僚七嘴八舌:“我派手下曾经多次去劝降他,还找了他的老师、他的同学轮番探视他,我甚至用他老婆孩子的身家性命来威胁他,但最终都无功而返。”“建议彻底改造方志敏,让他成为我们教化赤化分子的榜样。”“你当着委员长这么说话,居心何在?那么我问你,你找弋阳县长张伦元去劝说方志敏,结果又如何?”“报告委员长:亲情、友情、乡情、儿女情,都动摇不了方志敏,他的意志坚定,顽固之极!”   多种角度叙述构建了立体的方志敏形象。
  三、情节安排得当
  有别于文学叙事中故事的完整性,电视剧中的故事情节往往仅仅截取整个历史的逻辑过程而呈现若干个叙事片段而已,只有将全部的故事情节连贯起来才能再现完整的历史过程。现代小说理论奠基人亨利·詹姆斯指出,为了构建完美的艺术形式,小说家应该从结构层面对素材进行重新安排,小说创作就是一个对素材的“筛选过程”。⑤从这种意义上说,电视剧与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剧作采用被热奈特称作“时间倒错”的叙事策略展开剧情,开场便叙述1951年除夕的首都场景:中共中央华东局秘书处的同志把经由鲁迅、许广平等保存的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可爱的中国》等文稿呈送给党中央。剧作开场叙述方志敏牺牲15年之后的新中国首都场景,既打破了惯用的线性叙事,又呈现出方志敏描绘的可爱的中国已成为现实:“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悲叹,笑脸将代替哭脸……这么光荣的一天,绝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
  1957年春天,南昌郊外下沙窝工地发现了戴脚镣的尸骨,方志敏烈士遗骨调查小组迅速赶赴现场……有关领导请来当年给方志敏拍照的秦师傅,找到原看守所所长凌凤梧。随后,凌凤梧讲述帮助方志敏更换轻脚镣经过,方志敏遗孀缪敏及其子女与其遗骸及脚镣补拍全家福,随着故事的发展,“秘密”将显现在读者面前,并且使得整个故事体现出完整的结构。⑥
  正如任何人都渴望一段完美的爱情,邵式平夫妇撮合方志敏与缪敏婚事,缪敏照料重伤的方志敏心生爱意,方志敏也由衷地感到缪敏是一名善良、大方的好姑娘,而且革命意志坚定,主人公也憧憬甜蜜的爱情——“能和这样的好同志结合在一起,我一定是非常幸福的。”剧中主人公同样有常人的烦恼,方志敏感慨:“但是,现在不是时候……国民党AB团分子正在猖狂地活动……”
  总之,巧妙安排故事情节,辅之以描述各种冲突的叙事成就了一个个“更好的故事”,也成就了这部“别具一格”的主旋律电视剧。
  四、人物形象建构完美
  剧作通过聚焦方志敏就义前十年在国民革命、红色根据地、北上抗日、狱中斗争等四个时期里,与毛泽东、蒋介石、刘九峰、缪敏等人物的关系,以及重复与累积,共同作用以构建方志敏的光辉形象。
  方志敏与毛泽东深厚的革命友谊,体现在他们不同时期的四次见面中。1926年4月,在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宣讲会上,有代表质疑毛泽东的发言,认为“农民运动会助长农民的弱点和缺点”,方志敏站出来支持毛泽东。在第五集,毛泽东搞农民运动受挫,方志敏与他彻夜长谈,并主动为他输送150名学员,资助1.2万元经费;在武汉会议上,陈独秀批评毛泽东,方志敏号召大家学习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5月,党的五大上,陈独秀否决毛泽东提出的加速农民运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提案,与毛泽东彻夜长谈后,方志敏毅然回到江西执行毛泽东提出的武装农民的提案,5月11日,方志敏在武汉长江码头与毛泽东依依惜别;1957年,听到方志敏的遗骨已找到的报告时,毛泽东深为感叹并为其题写“方志敏烈士之墓”。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对方志敏的态度,经过了从赞许、欣赏到委以重任,到搜捕、劝降和杀害的转变。国民革命时期,蒋介石北伐筹集资金遇挫,方志敏提出增加政府收入等三项方案,赢得蒋介石的赞许。北伐军最困难时,方志敏为其输送补给和军饷。蒋介石率领国民革命军挺进南昌城后高度肯定方志敏做出的贡献,并委任其出任南昌市市长,方志敏婉言拒绝。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蒋介石加紧勾结反动势力……随着国民党反动派与广大工农群众渐行渐远,蒋介石对方志敏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逆转,开始通缉方志敏、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在第二十一集,蒋介石在赣粤闽边区剿共总司令部拍桌子训斥手下:“进行了四次围剿,非但没有任何成效,还让共产党把闽北和赣东北给打通了。诸位怎么解释?”之后,他无奈地感慨:“方志敏现在是羽翼渐丰啊,能把这么穷的赣东北搞得风生水起,虽然他兵力不足,但是他会煽动民众全去参战,就比其他的共区略胜一筹。”方志敏被捕后,蒋介石下令必须劝降。反动军阀想尽办法劝降失败,顾祝同受命与他进行最后谈话,方志敏斩钉截铁地说:“我是中国母亲的一个孩子,每个人都有信仰,为自己的信仰流血牺牲是非常光荣的事情,我始终信仰共产主义,从始至终都没有变过……”坚定的信仰终于击败蒋介石,蒋介石气急败坏地下令杀害了方志敏。
  革命伴侣缪敏与方志敏的关系,从崇拜、敬佩,发展成爱慕、相知、相爱,到一起投身革命事业。应该说,缪敏与方志敏的关系发展是剧作重要的故事线之一。在第九集,缪敏问方志敏为什么每篇文章里都有“血”字,方志敏回答道:“反动派是不会自己放下屠刀的。我们要打倒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跟他们战斗,要战斗就会有流血牺牲。敌人可以砍下我们的头颅,但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在第三十九集,缪敏回忆方志敏奉命带领抗日先遣队出征前对她说的话:“这次去浙西肯定凶多吉少,我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遇到那种情况,我一定会坚决地赴死,不会有第二个选择。”而刘九峰对方志敏的态度,则经过从反对、挖苦、批评,转化到承认差距、诚恳道歉的过程,也从一个侧面勾勒出方志敏文韬武略的军事家形象。中共江西地委书记刘九峰一到任,就反对方志敏刺杀邓如琢、刘焕臣瓦解南昌城防的提议。接下来,他对方志敏的工作挑三拣四,讽刺方志敏贪生怕死,甚至公开训斥方志敏“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但是,到了第九集,刘九峰在地委工作会议上承认方志敏看问题比他深刻得多,并诚恳道歉。
  据介绍,剧作主创人员多次到江西采风,寻找最真实的方志敏,这方面剧作也有所展现。譬如说,在第十六集,方志敏先后创办红十军第一所军校——信江军事政治学校,以及妇女干部培训班和兵工厂,解决了信江苏区军事干部、妇女干部和武器装备不足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通过这一个个大家不知道的故事,展现了方志敏的军事家形象。“特征的累积产生零散事实的聚合,它们相互补充,然后形成一个整体——人物形象。”⑦零散事实的聚合、特征的累积及其相互补充,形成趋于真实的方志敏形象,他留下的传世之作《可爱的中国》《清贫》,像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正如米克·巴尔所言。
  五、结语
  《可爱的中国》在尊重史实、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原则下,成功塑造了以方志敏烈士为代表的形神兼备的革命家群像,既保证了作品的艺术质量,又达到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高度。该剧作的叙事技巧,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注释:
  ①②﹝俄﹞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罗普:《故事形态学》,賈放译,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79页。
  ③﹝美﹞戴维·赫尔曼、詹姆斯·费伦、彼得·拉比诺维奇、布赖恩·理查森、罗宾·沃霍尔:《叙事理论:核心概念与批评性辨析》,谭君强、降红燕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19页。
  ④⑤Henry James,The Art of the Novel,ed. R. P.Blackmur(Boston:Northeastern UP,1984),p,6.
  ⑥转引自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2页。
  ⑦﹝荷﹞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谭君强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07页。
  (作者系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主任记者)
  【特约编辑:吴婧;责任编辑:陈小希】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展示与塑造中国形象,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央视《远方的家》一带一路特别节目的定位和目标。本文以该特别节目中反映东南亚地区7国内容的纪录片为例,重点分析中国形象在东南亚地区的历史和现实表达,以此传播中国“和平、友好、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展现具有大国责任担当的中国形象,同时突出“一带一路”打造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中国形象;东南亚;一带一路;人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科学传播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过程中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科学传播的特点,分析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暴露出的科学传播问题,提出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过程中科学传播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公共事件;科学传播;危机管理;媒体;公众;科普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对喻国明教授等编著的《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进行了评点,认为该书比较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传媒经济学的既有研究,回答了传媒产业的关键性问题,反思了既有研究的问题和不足,明晰了传媒经济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对学界和业界理解传媒产业实践问题、把握传媒经济学科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传媒经济学;研究内容;研究范式;未来反思  中国传媒经济学研究起步于20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以“声音”在电视剧《共和国血脉》建构女性人物形象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作为切入点,分析声音如何通过相关构成元素的相互作用,实现该剧女性人物形象的层次叠加,以小见大、表情达意以引发观众共振及展示角色内心精神世界以烘托主旋律,从而勾勒出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体现出主旋律电视剧与时代交互的特征。  【关键词】主旋律电视剧;女性形象;声音  所谓“主旋律电视剧”是以当代主旋律话题或事件为题材,弘
期刊
【内容摘要】用户正在经历一种媒体信息从稀缺到过载甚至泛滥的体验,但信息质量并未显著提升,很多用户缺乏辨识网络上各种信息真实性的能力,也不具备为自身言论承担责任的意识。在这样的语境下,培养更具批判精神和怀疑态度的新闻受众或用户以及更负责任的社交媒体使用者或网络信息参与者,有助于提升用户自身所获取和发布的新闻/信息的质量,并进一步从根本上改善整个移动互联网空间的信息环境。本文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网络传播现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从“解构”与“重构”的角度探讨了新媒体场域对科学传播的影响,并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解构;重构;问题;对策  一、引言  “科学传播”就像构成它的两个词“科学”与“传播”一样,历史非常悠久,但是它也和构成它的两个词,“科学”与“传播”一样“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这个“新问题”就是新媒体。作为一种“他者”,新媒体正在不断以肉眼可见的态势影响着、
期刊
【内容摘要】在线上社交持续发展的今天,虚拟身体呈现已成为个人维护社交形象、展开亲密社交的重要方式,成为拥有价值和交换意义的物品,身体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货币化。本文运用访谈法,从“社交货币”概念和身体社会学相关理论出发,发现身体货币化受到社会背景和个人心理机制的双重构建,个人在修图并公开发布的互动行为中实现注意力资源向其他资源的转化,在观察和实践中形成对身体价值高低的判断标准,并产生对两性在身体呈现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以2009—2018年CSSCI收录的新闻传播学领域四大核心期刊所刊发的涉及“三农”传播主题的文章为样本,从发表数量、研究主题、作者学科背景和机构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三农”传播领域的论文数量较少;研究主题较单一;大多数作者的学科背景为新闻传播学;老牌新闻传播院校仍然是主流研究机构。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本文认为,“三农”传播要积极响应国家发展要求,运用多种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以中国教育电视台《福彩开奖》为例,对开奖类电视栏目主持人形象塑造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福彩开奖》;主持人形象;公益事业  一、《福彩开奖》的节目类型界定  北京大学俞虹教授在《节目主持人通论》中在经过对张颂、陆锡初等学者对主持人的分类进行总结分析之后,认为电视节目按照节目的性质,大体可分为:新闻、评论节目;综艺、娱乐节目;教育、服务节目;体育竞技类节目;少儿节目等。  往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对各级各类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栏目的现状进行了学术扫描,指出了其所不同程度存在的“代入感不强”“逻辑不清”“同质化现象严重”等三个方面的问题,结合对中国教育电视台新近重磅推出的《国学传承人》系列季播电视节目的研究指出这档节目的三大创新之处:传播时空创新,以便帮助相关传播主体以及广大电视观众解决“了解之同情”问题;传播角色创新,以便妥善处理“期待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