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外治法治疗睑缘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F)、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自建库至2020年10月1日发表的中药外治法治疗睑缘炎临床文献,整理、筛选文献中中药外治法治疗睑缘炎的方剂,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V2.1)建立数据库并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层次聚类等分析方法对使用药物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药物频次:使用频次前10的中药依次为苦参56次(64.37%)、防风46次(52.87%)、黄柏41次
【机 构】
: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州510060;中日友好医院眼科,北京10002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药外治法治疗睑缘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F)、维普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自建库至2020年10月1日发表的中药外治法治疗睑缘炎临床文献,整理、筛选文献中中药外治法治疗睑缘炎的方剂,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V2.1)建立数据库并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层次聚类等分析方法对使用药物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药物频次:使用频次前10的中药依次为苦参56次(64.37%)、防风46次(52.87%)、黄柏41次(47.13%)、黄连36次(41.38%)、白鲜皮35次(40.23%)、荆芥32次(36.78%)、地肤子27次(31.03%)、野菊花26次(29.89%)、黄芩26次(29.89%)、蒲公英24次(27.59%);(2)药物属性:药性以寒、微温和微寒为主,占比分别为56.38%、12.48%和11.64%;药味以苦、辛和甘味为主,占比分别为60.87%、36.06%和31.98%;归经多见于肝经、肺经和膀胱经,占比分别为51.19%、32.82%和32.54%;(3)方剂组方规律: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获得苦参-黄柏等多组核心中药;(4)层次聚类:可得4组核心中药,第1组有苦参、黄柏、白鲜皮、地肤子;第2组有防风、荆芥、黄连、黄芩;第3组有金银花、蛇床子、野菊花、蒲公英、蝉蜕;第4有组白矾、甘草、栀子、苍术、薄荷、车前子、连翘、茯苓、木通.结论 睑缘炎以风、湿、热相兼协同致病,中药外治法所选用的药物药性多寒、微温,药味多苦、辛、甘,祛风清热、除湿止痒为中医治疗睑缘炎的主要治法.
其他文献
1 临床资料rn患者,女,44岁,因左眼红、疼、视物模糊1d,于2019年2月18日来河北省眼科医院就诊,为求病因入院诊治.既往史:6年前曾于本院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无全身其他疾病史.入院时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06,-2.50 DS→0.8;左眼0.2,-1.50 DS→0.4.眼压(NCT):右眼14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 17 mm Hg.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的主要特征为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局限性浆液性脱离,病因不明,多为自限性疾病,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西医学主要以局部对症治疗为主,对难治性或者部分复发性患者疗效欠佳.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脾虚不运,聚湿成痰,凝结成核,随经络上扰目窍,使神光失守所致.本文据陈达夫教授的眼科六经辨证理论,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出发,讨论足太阴脾经的生理功能,脾经、脾脏与黄斑的关系,阐述本病的发病机制,探讨从足太阴脾经论治中浆,兼顾全身症状与局部眼病,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泪溢症是一种常见的泪液外溢的功能障碍性眼科疾患,多发于中老年人尤以农村女性多见.现代医学中功能性泪溢与本病大致相同,治疗手法较为局限,治疗效果欠佳.中医以辨证治疗为主,或配合现代医学,或辅以内外多种治法,收效迅速的同时也可维持长期疗效、防止频繁复发,从而提高泪溢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治疗效佳价廉,患者依从性高,故本文主要综述传统中医各家治疗泪溢症的相关经验,阐述笔者的分析、总结及存在的不足,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参考.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中医证型与分期间的关系,及其与肾损害敏感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β2微球蛋白(β2-MG)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163例,均行双眼眼底照相检查,以DR分期为分组标准,每期为1组,即无明显视网膜病变(NDR)组72例、轻度非增殖期(轻度NPDR)组15例、中度非增殖期(中度NPDR)组45例、重度非增殖期(重度NPDR)组15例及增殖期(PDR)组16例,收集患者的症状及舌苔、脉象信息,进行DR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5组患
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历史悠久,是历代医家特别是眼科医家的智慧结晶.中医眼科的起源和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奠基期、独立发展期、兴盛期以及衰落与复兴期6个时期.每一阶段都不同程度的对中医眼科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笔者拟以朝代为纲,以文献为目,概述了中医眼科发展史略,同时对中医眼科未来发展方向提出3点建议,传承好中医眼科典籍之精华、发展好现代中医眼科、建立有利于中医眼科发展的体制机制,做到中医眼科理论体系创新,进一步提高治疗水平,早日实现中医眼科现代化.
结合国内外基层高血压诊治与管理的经验,本团队构建了“互联网+专家团队”的社区高血压管理新模式,并建立云数据平台.该平台可实现在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共享患者信息,实现有序的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和上下联动机制;可开展多学科交叉授课,提升基层全科医师的高血压慢性疾病规范化诊疗水平;可实现高血压患者信息连续记录,为后续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提高基层医院治疗满意度和患者的血压达标率.建议信息技术成熟的基层医疗机构可尝试“互联网+专家团队”的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
消渴病是糖尿病的中医病名,消渴病日久会对目窍产生影响而发为消渴目病.本文基于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认为消渴目病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木气郁滞、土虚湿困、坎阳亏虚,致使一气运行不畅,清阳不升,日久痰积血瘀阻于目络.清阳上升于目,离不开脾土左旋、肝木升发顺畅和肾阳的充足.在治疗上,从疏肝、健脾、温肾三方面入手,中焦为一气周流的枢纽,故首治湿气困脾,健脾祛湿以助中焦升降有序,多用党参、黄芪、茯苓等药;疏肝解郁以调畅全身气机,可用柴胡、白芍等药;温补肾水以化痰祛瘀,可用附子等.本文详细阐述了一气周流的生理、病理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