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建筑防火,在建筑设计中应采取防火措施,以防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对生命财产的危害。现代建筑防火包括火灾前的预防和火灾时的措施两个方面,前者主要为确定耐火等级和耐火构造,控制可燃物数量及分隔易起火部位等;后者主要为进行防火分区,设置疏散设施及排烟、灭火设备等:中国古代主要以易燃的木材作建筑材料,对建筑防火积累了许多经验。
关键词:建筑;防火
一、建筑材料与防火
建筑物起火必须具备三个要素:(1)可燃物:如木质材料、可燃装修、家具衣物、窗帘地毯及生产、贮存的易燃易爆物品等;(2)着火源:如烟头、火柴、厨房和锅炉房用火、电气设备事故的火花以及雷击、地震灾害等,都能形成着火源;(3)助燃物:氧及氯、溴等。因此,在建筑防火设计中应对工者进行有效的控制。建筑物防火措施,耐火等级和材料选择:
中同按建筑常用结构类型的耐火能力划分为四个耐火等级(高层建筑必须为一或二级)。建筑的耐火能力取决于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在不同耐火等级中对二者分别作了规定。构件的耐火极限主要是指构件从受火的作用起,到被破坏(如失去支承能力等)为止的这段时间(按小时计)。构件的材料依燃烧性能的不同有燃烧体(如木材等)、难燃烧体(如沥青混凝土、刨花板1和非燃烧体(如砖、石、金属等)之分。
建筑物应根据其耐火等级来选定构件材料和构造方式。如一级耐火等级的承重墙、柱须为耐火极限3小时的非燃烧体(如用砖或混凝土作成180毫水厚的墙或300x300毫米的柱),梁须为耐火极限2小时的非燃烧体,钢筋保护层须厚30毫米以上。设计时须保汪主体结幸勾的耐火稳定性,以赢得足够的疏散时问,并使建筑物在火灾过后易于修复。隔墒和吊顶等应具有必要的耐火性能,内部装修和家具陈设噬力求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如采用经过防火
二、防火间距和防火分区
房理的吊顶材料和地毯、窗帘等,以减少火灾发生和控制火势蔓延。
(1)防火间距:为防止火势通过辐射热等方式蔓延,建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间距。建筑耐火等級越低越易遭受火灾的蔓延,其防火间距应加大。一、二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得小于6米,它们同四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物的防火距离分别为7米和9米。高层建筑因火灾时疏散刖难,云梯车需要较大丁作半径,所以高层主体同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3米,同i、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5和18米。厂房内易燃物较多,防火间距离加大,如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之间或它们和民用建筑物之问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0米,三、四级耐火等级厂房和其他建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2和14米。生产或贮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厂房或库房,应远离建筑物。
(21)防火分区:建筑中为阻止烟火蔓延必须进行防火分区,即采用防火墙等把建筑划为若干区域: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长度超过150米要设防火墙,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为2500米: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上述指标分别为100米、1200米和60米、600米。一、二级防火等级的高层建筑防火分区面积限制在1000米或1500米内,地下室则控制在500米内。防火墙应为耐火极限4小时的非燃烧体,上面如有洞口应装设甲级防火门窗,各种管道均不宜穿过防火墙。不能设防火墙的可设防火卷帘,用水幕保护。
三、安全系统与设施
1、安全疏散和通风排烟。
为减少火灾伤亡,建筑设计要考虑安全疏散:公共建筑的安全出口一般不能少于两个,影剧院、体育馆等观众密集的场所,要经过计算设置更多的出口。楼层的安全出口为楼梯,开敞的楼梯问易导致烟火蔓延,妨碍疏散,封闭的楼梯间能阻挡烟气,利于疏散。防烟楼梯间因设有前室,更有利于疏散。高层建筑须设封闭的或防烟的楼梯间,楼梯间应布置成有两个疏散方向。超高层建筑应增设暂时安全区或避难层,还可设屋顶直升飞机场,从空中疏散。疏散通路上应设紧急照明、疏散方向指示灯和安全出口灯。
建筑物火灾时产生大量浓烟,不仅妨碍疏散还会使人中毒甚至死亡。楼梯井、电梯井和管道井具有“烟囱效应”,起排烟作用,地下建筑的烟则很难排出。因此,高层或地下建筑的走道、楼梯间及消防电梯前室等,应按情况安排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设施。
2、报警系统和灭火装置
一般建筑起火后约10-15分钟开始蔓延,可通过电话等人工报警和使用消火栓灭火j在大型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以及起火危险性大的厂房、库房内,还应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前者的探测器有感温、感娴和感光等多种类型;后者主要为自动喷水设备,不宜用水灭火的部位可采用二氧化碳、1二粉或卤化烷等自动灭火设备。没有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的建筑应设消防控制中心,对报警、疏散、灭火、排娴及防火¨窗、消防电梯、紧急照明等进于于控制和指挥。
3、建筑防火构造与防火墙
防火墙能在火灾仞期和扑救火灾过程中,将火灾有效地限制在一定空间内,阻断在防火墙一侧而不蔓延到另一侧。国外相关建筑规范对于建筑内部及建筑物之间的防火墙设置十分重视,均有较严格的规定。如美国消防协会标准《防火墙与防火隔墙标准》NFPA 221对此还有专门规定,并被美国有关建筑规范引用为强制性要求。
4、防火门和防火卷帘
为便于针对不同情况规定不同的防火要求,规定了防火门、防火窗的耐火极限和开启方式等要求。规定要求建筑中设置的防火门,应保证其防火和防炯性能符合相应构件的耐火要求以及人员的疏散需要。
设置防火门的部位,一收为疏散门或安全出口。防火门既是保持建筑防火分隔完整的主要物体之一,又常是人员疏散经过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时需要开启的门。因此,防火门的开启方式、方向等均应满足紧急情况下人员迅速开启、快捷疏散的需要。
5、建筑外墙面装修材料的使用。
针对建筑外墙面装修材料的使用,国家防火设计规范中很少涉及,但是目前,由于建筑外墙面装修材料引发的火灾还是很严重的:比如,2006年5月31日14时38分许,江苏省无锡市华仁大厦工地外墙装饰材料起火。该建筑共20层,高87米,建筑面积32790平方米。起火部位为建筑外墙面两层以上的一条宽约8米的铝塑板装饰带,火灾过火面积约600平方米。火灾原囚为电焊引起。从此次火灾来看,进一步规范建筑外墙的装修材料的使用是非常必要的,而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本文作者以为,应认真研读《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4.1条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2条及第6.1.1条的有关内容,准确把握和灵活运用关于建筑上下开口部位的防火措施,即:为防止由底层开口喷出的火焰卷进上层开口,规定底层开口距上层房间的开口部位的实体墙高度应大于1.2m。通过以上的“借用”并结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1.3条的要求(该法条明确:建筑物的外墙如为难燃烧体时,防火墙应突出难燃烧体墙的外表面40cm;防火带的宽度,从防火墙中心线起每侧不应小于2m),本文作者得出以下参考方案:若建筑外墙上的开口问距小于4m,其外墙面(包括窗间墙、窗槛墙等)的装修材料均应使用不燃烧材料;若建筑外墙上的开口间距大于4m,则可以参照《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其外墙面(包括窗问墙、窗槛墙等)均的装修材料可以使用难燃烧材料;外墙面装修材料禁止使用可燃材料和易燃材料.
关键词:建筑;防火
一、建筑材料与防火
建筑物起火必须具备三个要素:(1)可燃物:如木质材料、可燃装修、家具衣物、窗帘地毯及生产、贮存的易燃易爆物品等;(2)着火源:如烟头、火柴、厨房和锅炉房用火、电气设备事故的火花以及雷击、地震灾害等,都能形成着火源;(3)助燃物:氧及氯、溴等。因此,在建筑防火设计中应对工者进行有效的控制。建筑物防火措施,耐火等级和材料选择:
中同按建筑常用结构类型的耐火能力划分为四个耐火等级(高层建筑必须为一或二级)。建筑的耐火能力取决于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在不同耐火等级中对二者分别作了规定。构件的耐火极限主要是指构件从受火的作用起,到被破坏(如失去支承能力等)为止的这段时间(按小时计)。构件的材料依燃烧性能的不同有燃烧体(如木材等)、难燃烧体(如沥青混凝土、刨花板1和非燃烧体(如砖、石、金属等)之分。
建筑物应根据其耐火等级来选定构件材料和构造方式。如一级耐火等级的承重墙、柱须为耐火极限3小时的非燃烧体(如用砖或混凝土作成180毫水厚的墙或300x300毫米的柱),梁须为耐火极限2小时的非燃烧体,钢筋保护层须厚30毫米以上。设计时须保汪主体结幸勾的耐火稳定性,以赢得足够的疏散时问,并使建筑物在火灾过后易于修复。隔墒和吊顶等应具有必要的耐火性能,内部装修和家具陈设噬力求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如采用经过防火
二、防火间距和防火分区
房理的吊顶材料和地毯、窗帘等,以减少火灾发生和控制火势蔓延。
(1)防火间距:为防止火势通过辐射热等方式蔓延,建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间距。建筑耐火等級越低越易遭受火灾的蔓延,其防火间距应加大。一、二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得小于6米,它们同四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物的防火距离分别为7米和9米。高层建筑因火灾时疏散刖难,云梯车需要较大丁作半径,所以高层主体同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3米,同i、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5和18米。厂房内易燃物较多,防火间距离加大,如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之间或它们和民用建筑物之问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0米,三、四级耐火等级厂房和其他建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得小于12和14米。生产或贮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厂房或库房,应远离建筑物。
(21)防火分区:建筑中为阻止烟火蔓延必须进行防火分区,即采用防火墙等把建筑划为若干区域: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长度超过150米要设防火墙,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为2500米: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上述指标分别为100米、1200米和60米、600米。一、二级防火等级的高层建筑防火分区面积限制在1000米或1500米内,地下室则控制在500米内。防火墙应为耐火极限4小时的非燃烧体,上面如有洞口应装设甲级防火门窗,各种管道均不宜穿过防火墙。不能设防火墙的可设防火卷帘,用水幕保护。
三、安全系统与设施
1、安全疏散和通风排烟。
为减少火灾伤亡,建筑设计要考虑安全疏散:公共建筑的安全出口一般不能少于两个,影剧院、体育馆等观众密集的场所,要经过计算设置更多的出口。楼层的安全出口为楼梯,开敞的楼梯问易导致烟火蔓延,妨碍疏散,封闭的楼梯间能阻挡烟气,利于疏散。防烟楼梯间因设有前室,更有利于疏散。高层建筑须设封闭的或防烟的楼梯间,楼梯间应布置成有两个疏散方向。超高层建筑应增设暂时安全区或避难层,还可设屋顶直升飞机场,从空中疏散。疏散通路上应设紧急照明、疏散方向指示灯和安全出口灯。
建筑物火灾时产生大量浓烟,不仅妨碍疏散还会使人中毒甚至死亡。楼梯井、电梯井和管道井具有“烟囱效应”,起排烟作用,地下建筑的烟则很难排出。因此,高层或地下建筑的走道、楼梯间及消防电梯前室等,应按情况安排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设施。
2、报警系统和灭火装置
一般建筑起火后约10-15分钟开始蔓延,可通过电话等人工报警和使用消火栓灭火j在大型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以及起火危险性大的厂房、库房内,还应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前者的探测器有感温、感娴和感光等多种类型;后者主要为自动喷水设备,不宜用水灭火的部位可采用二氧化碳、1二粉或卤化烷等自动灭火设备。没有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的建筑应设消防控制中心,对报警、疏散、灭火、排娴及防火¨窗、消防电梯、紧急照明等进于于控制和指挥。
3、建筑防火构造与防火墙
防火墙能在火灾仞期和扑救火灾过程中,将火灾有效地限制在一定空间内,阻断在防火墙一侧而不蔓延到另一侧。国外相关建筑规范对于建筑内部及建筑物之间的防火墙设置十分重视,均有较严格的规定。如美国消防协会标准《防火墙与防火隔墙标准》NFPA 221对此还有专门规定,并被美国有关建筑规范引用为强制性要求。
4、防火门和防火卷帘
为便于针对不同情况规定不同的防火要求,规定了防火门、防火窗的耐火极限和开启方式等要求。规定要求建筑中设置的防火门,应保证其防火和防炯性能符合相应构件的耐火要求以及人员的疏散需要。
设置防火门的部位,一收为疏散门或安全出口。防火门既是保持建筑防火分隔完整的主要物体之一,又常是人员疏散经过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时需要开启的门。因此,防火门的开启方式、方向等均应满足紧急情况下人员迅速开启、快捷疏散的需要。
5、建筑外墙面装修材料的使用。
针对建筑外墙面装修材料的使用,国家防火设计规范中很少涉及,但是目前,由于建筑外墙面装修材料引发的火灾还是很严重的:比如,2006年5月31日14时38分许,江苏省无锡市华仁大厦工地外墙装饰材料起火。该建筑共20层,高87米,建筑面积32790平方米。起火部位为建筑外墙面两层以上的一条宽约8米的铝塑板装饰带,火灾过火面积约600平方米。火灾原囚为电焊引起。从此次火灾来看,进一步规范建筑外墙的装修材料的使用是非常必要的,而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本文作者以为,应认真研读《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4.1条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2条及第6.1.1条的有关内容,准确把握和灵活运用关于建筑上下开口部位的防火措施,即:为防止由底层开口喷出的火焰卷进上层开口,规定底层开口距上层房间的开口部位的实体墙高度应大于1.2m。通过以上的“借用”并结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1.3条的要求(该法条明确:建筑物的外墙如为难燃烧体时,防火墙应突出难燃烧体墙的外表面40cm;防火带的宽度,从防火墙中心线起每侧不应小于2m),本文作者得出以下参考方案:若建筑外墙上的开口问距小于4m,其外墙面(包括窗间墙、窗槛墙等)的装修材料均应使用不燃烧材料;若建筑外墙上的开口间距大于4m,则可以参照《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其外墙面(包括窗问墙、窗槛墙等)均的装修材料可以使用难燃烧材料;外墙面装修材料禁止使用可燃材料和易燃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