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优秀、最先进的文化,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新课程背景下,其作为国家软实力,在教育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理念。将中华传统文化永久地传承下去,成了当代青年的必须履行的义务,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认知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一、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很多小学的课文和各类阅读材料中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含义深刻的汉字、饱含深情的古诗、语句优美的散文……这些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的阅读教学课中,除了让学生学习字词句段、写作方法、思想情感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接收到传统文化教育。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丰富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丰富他们的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精髓,增进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品格。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主要还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教授阅读技巧为主,往往把提高教学成绩作为教学目标,应试目的较强,教学环节都是为了让学生应对试卷上的考试题目。教师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放在教授学生解题方法和能力上,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失去了应有的学习兴趣和乐趣,只起到了短时间内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却往往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少教师觉得传统文化教育占据了不少教学时间,却对成绩的提高作用不大,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远远不够,即使有时候渗透了一些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只是浅尝辄止,教师讲得多,学生总是被动的学习,理解和体会不够深刻,效果不够理想,没有对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策略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立足之本,是教育的源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来促进学生认知思维能力的形成,提高文化素养。
  (一)转变教学观念,加强重视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最本质的意义,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适应初中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语文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在原有的教育模式上得到提高,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来更新教学理念,让教师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同时,学校要加大在校内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来提高校内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二)提高学习兴趣
  古人云,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学习是一个学生的天职,而兴趣作为学习的潜在动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前提,学生只有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中华传统文化渗入到课堂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史记》《春秋》《三国》等历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并且真正的热爱中华传统文化。除此之外,基于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还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内课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让学生更好地吸纳文化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奖励,而对那些停滞不前的学生也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在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学习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三)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以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在教学课堂上创设特殊的教学情境,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所学知识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教学情境有机结合,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景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宛如身临其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教学手段来将历史故事与课本知识来为学生展现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在课堂上既可以有效地掌握知识技能,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拓展思维,开阔学生视野。
  (四)在阅读教学中强化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感染力
  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也要在其中渗透情感教育,强化学生的思想品格。而传统文化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粹,既可以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宝贵价值的追求,又可以受其熏陶,养成自身良好的国学修养和文化内涵,树立高标准的人生价值观。例如在汉字的教学中,教师适当的以汉字的起源及演变来教授汉字,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先的智慧,展现我国汉字悠久的历史和魅力,形成民族自豪感,焕发珍惜知识成果的意识。古诗当中往往都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文学特色,而且通常包含着一些意味深长、值得深思的名言名句,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品词赏句以外,更要把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讲清楚、说明白。比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的勤俭节约思想,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的坚韧不拔思想,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的惜時进取思想等等。
  (五)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赏析能力
  要想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课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应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上教师再就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创作的时代背景与学生进行更深刻的交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去还原当时的情景,真正让学生走进课文所描写的具体情境之中,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体会课文的深意,并且把作者所要传达的爱国、爱家、思乡、离愁等进行渗透和强调,长此以往,学生就可以逐渐养成对传统文化内容的赏析能力。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渗透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通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来推动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结晶的重视,认识到传承中华文化的意义所在,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品质,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中华传统文化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之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世方.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素质教育论坛,2017(11).
  [2]李文光.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进中小学校园可以更加优雅一点[J].新课程,2017(11):228.
  作者简介:
  曹珊,河北省保定市,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大因镇南白塔小学。
其他文献
<正>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又名七叶胆、甘茶蔓、七叶参,系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全世界已知该属植物约13种,我国有11种分布于秦岭及长江以南各地区
<正> 鹿茸是绝大多数雄性鹿科动物所生长的一种尚未骨化的幼角,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据记载,我国是最早将鹿茸作为药用的国家,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鹿茸作为一种中药经久不
所设计的麝饲养笼,是半开放式结构,功能分隔、麝的活动空间可控、方便灵活、便于饲养管理、成本低等。这种笼,符合麝的生活规律,大大降低了麝的患病率及死亡率,提高麝的繁殖
<正> “左山一”山葡萄是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1984年育成的酿酒葡萄新品种,由于品质好,栽培性状优良,目前已在吉林,黑龙江两省大面积推广。在栽培上,由于新梢负载量与产量有
期刊
不少记者认为时政报道是一项常规性工作,往往着重点在时政活动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新闻性、可读性较弱的问题。就此,本文提出让时政新闻变&#39;好看&#39;的建议。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和竞争压力不言而喻,如何有效提升新闻工作者媒体素养,已成为我国媒体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在面对
摘 要: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这样轻而易举地把学生带进文言文的环境中,并能有轻松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另外,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下,学生成为主体,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情在其中,趣在其中。  关键词:文言文;兴趣;多媒体  一、 用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让多媒体称为我们教师教学的一种
根据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广播电视新媒体已在社会上普遍使用,也随着网络技术和科技的不断飞跃广播的增长也随之而提高。就好像现当代社会的视频一样,已经是一种新
摘 要: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实际上也是完善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日后的生活。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现阶段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接着重点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实施策略,以期为中学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措施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心理问题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已经出现的一些负面事件来看,学生失控现象
以3、9、18om径级的枣树为试验对象,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EM50土壤温度湿度测定仪测定枣树的光合速率和枣树根系周围土壤的含水量,观测漫灌条件下1个灌水周期内土壤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