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摆手舞是西南地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本文阐述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实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策略:如邀请民间摆手舞传承人定期开展摆手舞的讲座、重大节日举行摆手舞比赛活动、利用学校大课间开展摆手舞等。
【关键词】湘西 土家族 摆手舞 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A-0004-02
摆手舞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土家族人民流传至今的民间传统舞蹈,是土家族劳动人民在日常农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舞蹈,是土家族人民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是土家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和象征。摆手舞作为土家族劳动人民农业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和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文化传承和教育的价值。土家族摆手舞不仅是土家族人民民间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摆手舞的流传,以湖北来凤和宣恩、湘西龙山和永顺及重庆酉阳和黔江等地为主。2006年,湘西土家族摆手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摆手舞主要在民间流传,而且其传承方式较为单一,传承主体偏老龄化,学生对摆手舞了解甚少,传承意识不强。
笔者认为,应将摆手舞引进学校教育中,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
一、在学校中传承与开发的价值
(一)摆手舞的艺术价值
摆手舞在土家语中称“舍巴日”,是土家族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是土家族在祈祷过年、祭祀祖先、喜庆佳节等活动中的一种群众性舞蹈。据考证,土家“摆手舞”来源于古代巴人的“巴渝舞”,其历史可追溯至周武王伐纣时期。摆手舞的形式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大摆手主要用于祭祀,多在野外开展。小摆手用于一般喜庆活动,多在摆手堂内开展。人数为数十人、数百人不等。摆手舞的基本动作有单摆和双摆两种,在表演时,一人在中央敲锣打鼓,由表演娴熟的人领头,众人围成一圈跳舞。摆手舞气势粗犷,动作古朴,原始气息十分浓郁。
过去,湘西地区的人们为了求生存,要不断与自然环境做斗争,为减少人们生产劳动的劳累,人们将生产过程的基本动作,如“割草”“挑担子”“筛簸箕”“打草鞋”等劳动动作编成舞蹈,边唱边跳,自娱自乐,这些活动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摆手舞展现了农耕文化的特点,动作与土家族人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同时也反映出劳动人民辛勤耕作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和劳动风貌。
(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近年来,湘西地区的人们有了更多外出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湘西地区的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摆手舞不仅是土家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积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这些年,摆手舞逐渐淡出湘西地区人们的视野,传承面临严重的困境,传承方式单一和传承主体偏老龄化。为增强师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作为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将摆手舞引进到学校教育中,能使更多的师生接触和了解摆手舞的历史渊源和独特魅力,从而产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敬畏之情,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二、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方法
(一)邀请民间摆手舞传承人定期开展讲座
为了使学校师生了解摆手舞的历史渊源、活动特点、表现形式、基本动作等情况,学校可以邀请民间摆手舞传承人和摆手舞专业舞蹈老师举办讲座,讲解摆手舞基本知识原理,为师生传授摆手舞表演技巧。如湖南省湘西州古丈县罗依溪学校,每个月定期邀请民间摆手舞传承人开展关于摆手舞的讲座,同时每个月还定期邀请专业摆手舞教师为师生传授摆手舞,使师生对摆手舞有更多的了解,其传承意识也不断增强。
(二)举办摆手舞比赛活动
学校可举办摆手舞比赛活动,这也是传承和发展摆手舞的一个重要途径。除了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外,土家族人民还有一些专属于自己民族的独特节日,如农历“三月三”“四月八”和“六月六”。“三月三”是土家族的情人节。农历三月三日的这一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们聚集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进行大型的相亲活动。“四月八”据说是庆祝土家人脱离险境的日子,学校可以利用土家族的这些传统节日来举办摆手舞比赛活动,并且由土家族的同学来担任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加深他们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也有利于更好地傳承民族传统文化。
此外,还可在“六一儿童节”、新生军训、运动会开幕式、元旦文艺晚会等这样的场合来进行摆手舞比赛活动和表演。如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第一中学在高一新生军训时,邀请县文化馆的舞蹈老师走进校园,教高一新生跳“土家摆手舞”。舞蹈老师在体育馆以班级为单位对高一新生传授摆手舞,学校规定学生在军训结束时以班级为单位举行摆手舞比赛活动,最终评选出优秀班集体和摆手舞优秀先进个人,该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摆手舞的积极性和热情,此外还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其在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大课间开展摆手舞
大课间是国家为增强青少年体质和教育部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能开展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而提出来的。为此,各地学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大课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活动的内容丰富多样,有自编和自创的舞蹈、广播操、健美操、啦啦操,还有球类活动、趣味体育活动等,打破了以往几乎全国上下做同一套广播体操的单一体育模式。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体育活动形式,更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和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摆手舞集运动性和娱乐性于一体,是一种大型集体性舞蹈,由于其参加人数众多,具有审美和运动价值,适合在学校中开展等优势,使得大课间成为开展和实施摆手舞的首选。如重庆市酉阳二中和彭水民族中学就将摆手舞纳入大课间操,成为全市课间操特色推广学校。再如,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和古丈县罗依溪学校利用大课间时间,组织同学们跳摆手舞,打造学校特色课间操活动。自2015年以来,摆手舞成为了其大课间的主要特色活动,摆手舞穿插在大课间中,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校情灵活安排摆手舞,既可一个月更换一次大课间活动,也可一个学期更换一次大课间活动,具体操作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邹珺.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保护与传承[ J ].大舞台,2014(8)
[2]何智勇.浅析土家族摆手舞的体育文化特征及社会功能[ J ].科技信息,2011(22)
[3]贺俊,卢立平,刘成毅.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社会功能及价值研究[ J ].辽宁体育科技,2014(3)
[4]王姝.土家族摆手舞文化校本课程传承现状与策略研究[ J ].贵州民族研究,2014(6)
(责编 周伟琳)
【关键词】湘西 土家族 摆手舞 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A-0004-02
摆手舞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土家族人民流传至今的民间传统舞蹈,是土家族劳动人民在日常农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舞蹈,是土家族人民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是土家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和象征。摆手舞作为土家族劳动人民农业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和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文化传承和教育的价值。土家族摆手舞不仅是土家族人民民间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摆手舞的流传,以湖北来凤和宣恩、湘西龙山和永顺及重庆酉阳和黔江等地为主。2006年,湘西土家族摆手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摆手舞主要在民间流传,而且其传承方式较为单一,传承主体偏老龄化,学生对摆手舞了解甚少,传承意识不强。
笔者认为,应将摆手舞引进学校教育中,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
一、在学校中传承与开发的价值
(一)摆手舞的艺术价值
摆手舞在土家语中称“舍巴日”,是土家族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是土家族在祈祷过年、祭祀祖先、喜庆佳节等活动中的一种群众性舞蹈。据考证,土家“摆手舞”来源于古代巴人的“巴渝舞”,其历史可追溯至周武王伐纣时期。摆手舞的形式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大摆手主要用于祭祀,多在野外开展。小摆手用于一般喜庆活动,多在摆手堂内开展。人数为数十人、数百人不等。摆手舞的基本动作有单摆和双摆两种,在表演时,一人在中央敲锣打鼓,由表演娴熟的人领头,众人围成一圈跳舞。摆手舞气势粗犷,动作古朴,原始气息十分浓郁。
过去,湘西地区的人们为了求生存,要不断与自然环境做斗争,为减少人们生产劳动的劳累,人们将生产过程的基本动作,如“割草”“挑担子”“筛簸箕”“打草鞋”等劳动动作编成舞蹈,边唱边跳,自娱自乐,这些活动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摆手舞展现了农耕文化的特点,动作与土家族人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同时也反映出劳动人民辛勤耕作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和劳动风貌。
(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近年来,湘西地区的人们有了更多外出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湘西地区的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摆手舞不仅是土家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积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这些年,摆手舞逐渐淡出湘西地区人们的视野,传承面临严重的困境,传承方式单一和传承主体偏老龄化。为增强师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作为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将摆手舞引进到学校教育中,能使更多的师生接触和了解摆手舞的历史渊源和独特魅力,从而产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敬畏之情,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二、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方法
(一)邀请民间摆手舞传承人定期开展讲座
为了使学校师生了解摆手舞的历史渊源、活动特点、表现形式、基本动作等情况,学校可以邀请民间摆手舞传承人和摆手舞专业舞蹈老师举办讲座,讲解摆手舞基本知识原理,为师生传授摆手舞表演技巧。如湖南省湘西州古丈县罗依溪学校,每个月定期邀请民间摆手舞传承人开展关于摆手舞的讲座,同时每个月还定期邀请专业摆手舞教师为师生传授摆手舞,使师生对摆手舞有更多的了解,其传承意识也不断增强。
(二)举办摆手舞比赛活动
学校可举办摆手舞比赛活动,这也是传承和发展摆手舞的一个重要途径。除了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外,土家族人民还有一些专属于自己民族的独特节日,如农历“三月三”“四月八”和“六月六”。“三月三”是土家族的情人节。农历三月三日的这一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们聚集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进行大型的相亲活动。“四月八”据说是庆祝土家人脱离险境的日子,学校可以利用土家族的这些传统节日来举办摆手舞比赛活动,并且由土家族的同学来担任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加深他们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也有利于更好地傳承民族传统文化。
此外,还可在“六一儿童节”、新生军训、运动会开幕式、元旦文艺晚会等这样的场合来进行摆手舞比赛活动和表演。如湖南省湘西州永顺县第一中学在高一新生军训时,邀请县文化馆的舞蹈老师走进校园,教高一新生跳“土家摆手舞”。舞蹈老师在体育馆以班级为单位对高一新生传授摆手舞,学校规定学生在军训结束时以班级为单位举行摆手舞比赛活动,最终评选出优秀班集体和摆手舞优秀先进个人,该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摆手舞的积极性和热情,此外还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其在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大课间开展摆手舞
大课间是国家为增强青少年体质和教育部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能开展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而提出来的。为此,各地学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大课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活动的内容丰富多样,有自编和自创的舞蹈、广播操、健美操、啦啦操,还有球类活动、趣味体育活动等,打破了以往几乎全国上下做同一套广播体操的单一体育模式。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体育活动形式,更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和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摆手舞集运动性和娱乐性于一体,是一种大型集体性舞蹈,由于其参加人数众多,具有审美和运动价值,适合在学校中开展等优势,使得大课间成为开展和实施摆手舞的首选。如重庆市酉阳二中和彭水民族中学就将摆手舞纳入大课间操,成为全市课间操特色推广学校。再如,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和古丈县罗依溪学校利用大课间时间,组织同学们跳摆手舞,打造学校特色课间操活动。自2015年以来,摆手舞成为了其大课间的主要特色活动,摆手舞穿插在大课间中,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校情灵活安排摆手舞,既可一个月更换一次大课间活动,也可一个学期更换一次大课间活动,具体操作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邹珺.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保护与传承[ J ].大舞台,2014(8)
[2]何智勇.浅析土家族摆手舞的体育文化特征及社会功能[ J ].科技信息,2011(22)
[3]贺俊,卢立平,刘成毅.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社会功能及价值研究[ J ].辽宁体育科技,2014(3)
[4]王姝.土家族摆手舞文化校本课程传承现状与策略研究[ J ].贵州民族研究,2014(6)
(责编 周伟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