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数学在新课改中成为主要对象,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完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不断进行创新。以下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高中数学的创新教学发表几点意见。
关键词:合作;兴趣;分层;问题
虽然不少教师响应新课改的号召,通过学习不仅丰富了自身理论素养,而且提高了教学能力,但是在教学的创新性上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的。例如,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保守等,因此建议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和工具,开发所有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高效率、高水平、高素质,不断实现教学的创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好的前提条件,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建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交流、多合作。当今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出,我们需要为社会培养符合发展需要的人才,在中学阶段就需要树立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传统教学是“我教你学”,没有学生的参与,只是被动接受,学生直接的合作和沟通也严重缺失,导致其能力发展受限,虽然掌握数学概念和知识,但是现学现忘成为常见的现象。合作学习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一方面是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开发,学生群体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力是有差距的,教师在为学生分组的基础上,学生小组内就相同问题进行探讨,发挥能力较强同学的带领作用,弥补教师一人能力的有限性,有助于全班同学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合作学习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打破教师的主导模式,促进学生主体能力的开发。
例如,在学习完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后,引导学生分小组结合课本讨论分析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学生发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对数学的热情被激发,有利于建立对数学持久的兴趣;同时学生对于自己讨论合作学习来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不容易遗忘。最后,合作学习不仅是在班级内开展的活动,也可以鼓励班级之间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不仅可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还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导师,只有学生真正对数学感兴趣,才会用心投入进来,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经过调查研究,不少学生反映自己初中阶段数学学习还不错,但是在步入高中阶段时可能一开始没有完成很好的转型,逐渐对数学丧失兴趣,后来直接破罐子破摔。因此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一是,例如在讲利用函数求最大值的时候往往需要画坐标轴,建议教师采用多媒体动态视频为学生展示整个过程,既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又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二是,高中阶段学生的情绪变化幅度较大,这既是缺点,但也是优点,只要教师加以充分利用,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收获。大部分学生对于教师的喜恶会影响其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态度,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自身这个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兴趣的培养。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举止,不能有失文明和道德规范,仪表端庄、言语得体等,另一方面,教师上课语言要尽量做到精简幽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教师不能过分严肃对学生形成压迫感。三是,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关注学生情感和情绪的变化,及时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情绪的干扰,尽快回复到正常的学习状态。通过教师对自身的约束和改变、对学生的关心和照顾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敬佩和尊重,从而影响其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建立,这种方法还是很可取的。
再次,进行创新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分层教学的采用。由于素质教育的普及,进入中学阶段学习的孩子人数不断增加,班级授课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人数的增加导致同一个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更加明显。由于学生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在性格和学习能力等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教师在授课期间对学生设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导致学生出现“学不会、学不饱”的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主体能力的发展。因此我建议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进行分层设计,根据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水平将其分为多个层次,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采取不同的目标期待,教学开展中实行由易到难的策略,步步深入、逐步深化知识,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体系完整的知识结构,又可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吸收消化,实现每个学生的发展。
二是,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单独的个体存在,关注每个学生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的进步,而不是时刻对学生进行比较,前面的就是好的,靠后的学生就是差的,看到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并进行具体的评价和鼓励,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健康发展。
最后,教师要采取问题式教学方法,创新课堂形式。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上课一般都是先讲概念,然后在做例题的基础上,教师给出问题,学生解答,最后教师进行评价。学生一直是被动接受的,没有自己的选择,也就找不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只是在教师的支配下完成必须的任务。这里所说的问题式并不是传统的“我问你答”的方式,而是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望,在此基础上发挥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鼓励学生之间合作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开展问题式教学呢?需要教师一方面注意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发问,多问为什么,细心观察题型之间的类同和差异,对各种题型进行整合,鼓励能力较高的学生自己设计题目,同学之间互相设置问题,共同交流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取开放性比较强的探究题,让学生合作完成,在问题情境中激发求知欲望,推动作为主体的学生思考和解题能力的进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自信,在数学的学习中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尤其对文科学生而言这更为重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当今数学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时代的变化转换教学思路,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和特殊性,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策略,促进学生主体性能的发展,同时关注时代对人才的综合要求,通过探究式、合作式、问题式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合作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型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合作;兴趣;分层;问题
虽然不少教师响应新课改的号召,通过学习不仅丰富了自身理论素养,而且提高了教学能力,但是在教学的创新性上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的。例如,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保守等,因此建议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和工具,开发所有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高效率、高水平、高素质,不断实现教学的创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好的前提条件,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建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交流、多合作。当今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出,我们需要为社会培养符合发展需要的人才,在中学阶段就需要树立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传统教学是“我教你学”,没有学生的参与,只是被动接受,学生直接的合作和沟通也严重缺失,导致其能力发展受限,虽然掌握数学概念和知识,但是现学现忘成为常见的现象。合作学习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一方面是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开发,学生群体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力是有差距的,教师在为学生分组的基础上,学生小组内就相同问题进行探讨,发挥能力较强同学的带领作用,弥补教师一人能力的有限性,有助于全班同学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合作学习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打破教师的主导模式,促进学生主体能力的开发。
例如,在学习完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后,引导学生分小组结合课本讨论分析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学生发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对数学的热情被激发,有利于建立对数学持久的兴趣;同时学生对于自己讨论合作学习来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不容易遗忘。最后,合作学习不仅是在班级内开展的活动,也可以鼓励班级之间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不仅可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还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导师,只有学生真正对数学感兴趣,才会用心投入进来,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经过调查研究,不少学生反映自己初中阶段数学学习还不错,但是在步入高中阶段时可能一开始没有完成很好的转型,逐渐对数学丧失兴趣,后来直接破罐子破摔。因此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一是,例如在讲利用函数求最大值的时候往往需要画坐标轴,建议教师采用多媒体动态视频为学生展示整个过程,既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又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二是,高中阶段学生的情绪变化幅度较大,这既是缺点,但也是优点,只要教师加以充分利用,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收获。大部分学生对于教师的喜恶会影响其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态度,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自身这个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兴趣的培养。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举止,不能有失文明和道德规范,仪表端庄、言语得体等,另一方面,教师上课语言要尽量做到精简幽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教师不能过分严肃对学生形成压迫感。三是,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关注学生情感和情绪的变化,及时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情绪的干扰,尽快回复到正常的学习状态。通过教师对自身的约束和改变、对学生的关心和照顾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敬佩和尊重,从而影响其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建立,这种方法还是很可取的。
再次,进行创新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分层教学的采用。由于素质教育的普及,进入中学阶段学习的孩子人数不断增加,班级授课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人数的增加导致同一个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更加明显。由于学生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在性格和学习能力等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教师在授课期间对学生设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导致学生出现“学不会、学不饱”的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主体能力的发展。因此我建议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进行分层设计,根据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水平将其分为多个层次,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采取不同的目标期待,教学开展中实行由易到难的策略,步步深入、逐步深化知识,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体系完整的知识结构,又可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吸收消化,实现每个学生的发展。
二是,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单独的个体存在,关注每个学生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的进步,而不是时刻对学生进行比较,前面的就是好的,靠后的学生就是差的,看到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并进行具体的评价和鼓励,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健康发展。
最后,教师要采取问题式教学方法,创新课堂形式。众所周知,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上课一般都是先讲概念,然后在做例题的基础上,教师给出问题,学生解答,最后教师进行评价。学生一直是被动接受的,没有自己的选择,也就找不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只是在教师的支配下完成必须的任务。这里所说的问题式并不是传统的“我问你答”的方式,而是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望,在此基础上发挥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鼓励学生之间合作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开展问题式教学呢?需要教师一方面注意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发问,多问为什么,细心观察题型之间的类同和差异,对各种题型进行整合,鼓励能力较高的学生自己设计题目,同学之间互相设置问题,共同交流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取开放性比较强的探究题,让学生合作完成,在问题情境中激发求知欲望,推动作为主体的学生思考和解题能力的进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自信,在数学的学习中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尤其对文科学生而言这更为重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当今数学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时代的变化转换教学思路,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和特殊性,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策略,促进学生主体性能的发展,同时关注时代对人才的综合要求,通过探究式、合作式、问题式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合作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型综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