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1-381-01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出现了迅速、持续增高的现象和趋势,文中主要描述了出生性别比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的原因,并针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公共政策建议。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 性别失衡 公共政策
一、我国出生性别比的现状
出生性別比是指某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的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与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 联合国在其出版的《用于总体顾及的基本数据质量鉴定方法》(手册Ⅱ)(Methods of Appraisal of Quality of Basic Data for Population Estimates ,manualⅡ)中指出:“出生性别比偏向于男性。一般来说,每出生100名女婴,其男婴出生置于102——107之间。”此分析明确认定了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是102——107之间。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得到的1981年的初生婴儿性别比是108.47;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的1989年的出生婴儿性别比是111.92;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达到了119.92;2005年我国的出生性别比是118.59;2009年出生性别比是119.45;2010年我国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出生性别比是118.06。由此可见,我国出生性别比长期持续偏高,虽然在某些年份有所回落,但总趋势还是严重偏高。
二、我国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的原因分析
我国出生性别比的失衡有其多方面的因素,既有历史因素的影响,也有现实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加以讨论。
(一)传统思想的影响
1.重男轻女思想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思想绵延两千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性别差异的定位。《诗经》中的“弄璋”,“弄瓦”之说是我国历史上对重男轻女思想的最早记载。在社会生活上,统治阶级编造种种奇谈怪论,把女人说成天生的“下人”、“贱人”,不许与男人平起平坐。
2.养儿防老思想
正是因为我国传统思想中认为男孩才是传后人,在家庭世系也只以儿子计算,因此只有儿子才可以传宗接代和继承家业。而且在我国传统的观念中,生儿育女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年老力衰、生活不能自理时能够得到儿子的奉养和照顾。而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尤其是农村,家庭养老是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
(二)社会政策因素
1.计划生育政策
我国从8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生育数量受到严格限制。在性别偏好越强烈的地区,极限生育空间就越大。出生性别比是男孩偏好与生育空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性别偏好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生育水平的走低意味着生育空间,尤其是男孩偏好实现的基本生育空间逐渐被压缩,从而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
2.社会政策法规
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的思想中的基本思想内核就是男尊女卑,一旦思想观念上升到上层建筑,我国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中也就难免不能真正的体现性别平等。如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用人单位对女性的歧视、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的男女差异等,这些信息传递到人们那里就是生儿要比生女好,生男的收益比生女的收益高。这些政策法规上的性别不平等,使本已存在的男孩偏好的生育观念更加根深蒂固。
三、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公共政策建议
(一)加强对男女平等思想的宣传,消除性别偏好
政府应加大男女平等思想的宣传力度,通过丰富先进的性别文化宣传和生育文化消除性别偏好。对按政策生育女孩家庭实施利益导向机制,着力提高生女孩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现实利益,转变重男轻女的社会风气。
(二)从根本上解决养老保障问题
首先从根本上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必须协调好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关系,逐步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必须从思想上转变人们“养儿防老”的思想,使人们懂的并相信并不是只有儿子可以依靠养老,还可以依靠社会力量。其次,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农村的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倾斜,以分散父母对子女养老角色的期待。
参考文献:
[1]蒋正华,米红.人口安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1):40
[2]国家统计局官网.
[3]潘贵玉.中华生育文化导论(上).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129.
[4]李树茁.性别偏好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11(1):18-21.
[5]赵海萍.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调之法律思考.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75-76.
[6]靳菊春.从女性价值观的角度看出生性别比失衡及其治理.社会工作社会视野.2010(6):56-58.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出现了迅速、持续增高的现象和趋势,文中主要描述了出生性别比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的原因,并针对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公共政策建议。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 性别失衡 公共政策
一、我国出生性别比的现状
出生性別比是指某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的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与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 联合国在其出版的《用于总体顾及的基本数据质量鉴定方法》(手册Ⅱ)(Methods of Appraisal of Quality of Basic Data for Population Estimates ,manualⅡ)中指出:“出生性别比偏向于男性。一般来说,每出生100名女婴,其男婴出生置于102——107之间。”此分析明确认定了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是102——107之间。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得到的1981年的初生婴儿性别比是108.47;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的1989年的出生婴儿性别比是111.92;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达到了119.92;2005年我国的出生性别比是118.59;2009年出生性别比是119.45;2010年我国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出生性别比是118.06。由此可见,我国出生性别比长期持续偏高,虽然在某些年份有所回落,但总趋势还是严重偏高。
二、我国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的原因分析
我国出生性别比的失衡有其多方面的因素,既有历史因素的影响,也有现实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加以讨论。
(一)传统思想的影响
1.重男轻女思想
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思想绵延两千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性别差异的定位。《诗经》中的“弄璋”,“弄瓦”之说是我国历史上对重男轻女思想的最早记载。在社会生活上,统治阶级编造种种奇谈怪论,把女人说成天生的“下人”、“贱人”,不许与男人平起平坐。
2.养儿防老思想
正是因为我国传统思想中认为男孩才是传后人,在家庭世系也只以儿子计算,因此只有儿子才可以传宗接代和继承家业。而且在我国传统的观念中,生儿育女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年老力衰、生活不能自理时能够得到儿子的奉养和照顾。而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尤其是农村,家庭养老是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
(二)社会政策因素
1.计划生育政策
我国从8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生育数量受到严格限制。在性别偏好越强烈的地区,极限生育空间就越大。出生性别比是男孩偏好与生育空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性别偏好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生育水平的走低意味着生育空间,尤其是男孩偏好实现的基本生育空间逐渐被压缩,从而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
2.社会政策法规
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的思想中的基本思想内核就是男尊女卑,一旦思想观念上升到上层建筑,我国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中也就难免不能真正的体现性别平等。如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用人单位对女性的歧视、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的男女差异等,这些信息传递到人们那里就是生儿要比生女好,生男的收益比生女的收益高。这些政策法规上的性别不平等,使本已存在的男孩偏好的生育观念更加根深蒂固。
三、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公共政策建议
(一)加强对男女平等思想的宣传,消除性别偏好
政府应加大男女平等思想的宣传力度,通过丰富先进的性别文化宣传和生育文化消除性别偏好。对按政策生育女孩家庭实施利益导向机制,着力提高生女孩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现实利益,转变重男轻女的社会风气。
(二)从根本上解决养老保障问题
首先从根本上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必须协调好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关系,逐步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必须从思想上转变人们“养儿防老”的思想,使人们懂的并相信并不是只有儿子可以依靠养老,还可以依靠社会力量。其次,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农村的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倾斜,以分散父母对子女养老角色的期待。
参考文献:
[1]蒋正华,米红.人口安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1):40
[2]国家统计局官网.
[3]潘贵玉.中华生育文化导论(上).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129.
[4]李树茁.性别偏好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11(1):18-21.
[5]赵海萍.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调之法律思考.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75-76.
[6]靳菊春.从女性价值观的角度看出生性别比失衡及其治理.社会工作社会视野.2010(6):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