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味西双版纳

来源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ekne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为何,今日的西双版纳常让人想到五十年前的中国,想必那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峥嵘岁月与现在这里外乡人的生活有些相似——他们包山栽果、采茶制茗、护林植花,在版纳的果园、茶园、花园中践行了“理想而神奇”的事业。
  去去到景洪市嘎栋乡之前,我从未见过那么大片的火龙果田:木材或水泥制成的柱子在地里牢牢扎根,深绿色的果树根茎粗壮,张牙舞爪,攀援其上,颗颗果实姹紫嫣红,缀着星点的绿色。一百来亩、一万多棵火龙果树齐齐开花结果,西双版纳的富饶就这样扑面而来。
  但看顾果园的本地人对耳边的赞叹充耳不闻,他更关心的似乎是来客到底要不要买、会不会偷,直到我们以每斤15元的价格买了四五斤,他的表情才松弛下来,这多少让人有点不愉陕。幸好清甜的果肉抚慰了我们——来自美国的摄影师表示,这是他此生吃过最美味的火龙果,没有之一。说这话时,他的手上已滴满了汁水,嘴唇也被染到红得发紫,却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也许是被两个外国人的吃相打动,先前不冷不热的果农竟主动当起了讲解员:“热带水果的个头都不大,但甜味足、汁水多,就像我们—样”,他指指自己的身高,“浓缩的才是精华”。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被龙鳞般的叶片包裹着的修长花苞。“火龙果晚上开花,那时蜜蜂、蝴蝶都睡了,只能人工授粉,一朵接一朵”,他摊开满是伤口的手,“这植物像仙人掌一样,全身是刺,每次都把我刺到发炎”。
  果园的株距虽有两米,大半却被胡乱伸展的枝杈占据,供人穿行的空间并不宽裕,一个不小心,后背就被扎得生疼。更何况还要看顾脚下一簇簇长不盈尺的果苗,令人略微宽心的是,培育它们绝非难事。“版纳嘛,今年随便插根筷子,来年就长出树苗来了。”
  果园:天赐乐土
  “十二版纳以地居热带,故热带植物遍地滋生,如多罗、贝多、椰子、菩提、柚木、桄榔、棕榈、黄栗、麻栗等,随在皆是。”著名傣学学者、《泐史》译者李拂—先生曾在《十二版纳志》中记载了椰子、菠萝、芒果、荔枝、龙眼等多种水果,想必当年的西双版纳亦是“瓜果四时鲜”了。
  火龙果园里,一箱箱果实堆成了山,数量以吨记,它们即将发往各大城市,并将以更加昂贵的价格被销售一空。带我们来的姚盼满心羡慕:“火龙果从四月到来年一月都能产果,可以连续卖上半年多,而荔枝和芒果是从五月采收到七月,其余的时间只能进口或从别的果园买别的水果。”
  不过,在水果这桩买卖上,26岁的姚盼做得已经相当不错了。两年间,他的“姚夫果园”在微博、微信和淘宝卖出了近四吨的荔枝和约十吨的芒果,尽管还占不到姚家水果总销量的十分之一,却为这桩传统生意注入了新鲜血液。“虽然地处偏远,但我不想被时代落下。”说这话时,“姚夫果园”在版纳已有了一些效仿者,姚盼很高兴,毕竟,建筑专业出身的他,“回家卖水果可不只为了钱”。
  “姚夫果园”坐落在景洪市郊的三达山上,周围环境恰如其名——“山搭山”。我们驱车盘旋而上,淡红的紫荆花、大红的扶桑花、紫红的三角梅以及更多有缤纷色彩却说不上名字的花花木木全程相伴。水果成熟的旺季,这条路姚盼每天都要往返几次,“还是觉得很漂亮”。
  生在版纳的姚盼说得一口地道的重庆话,是“半个”大足人。“三十多年前我爹就来这儿千工程,那时到处是泥地,一栋楼房都没有”。因为老板卷款而逃,姚盼父亲赔上了不少积蓄。如此飞来横祸本难东山再起,但幸好,他所在的是得天独厚的西双版纳,“只要努努力,不愁好生活”。
  即便在今天,外乡人在版纳仍能觅到不少工作机会。姚盼的女朋友岚子是知青的后代,算不得地道的版纳人,却也坦言“我们吃不了这些苦的”—她开了一家青年旅舍,散漫经营着,但因为地处旅游城市,并不愁生意。而三十多年前,姚盼父亲能做的显然更多,他从卖水果到种水果,生意越来越好,果园越做越大,之后,家乡的亲朋好友纷纷投奔过来,竟有了几分“这里遍地黄金”的意思。
  不过,“适合种火龙果的平坝都包给了本地果农,我们没什么机会”。地理所限,“姚夫果园”只有两种水果——荔枝和芒果,也只有两个品种——妃子笑和三年芒。相比前者的无人不晓,后者的名气也只在本地,幸好还有姚盼殷勤推广,“让大家见识见识版纳的宝贝”。我也在他的“信息轰炸”下买了一箱三年芒,确实个头很小,确实非常香甜,比之超市里常见的“凯特”、“红象牙”,芒果味更足。
  “无论种什么,产量都不少,为什么不选更味美的呢?”姚盼给我看他采摘芒果的视频,一颗颗不及手掌大的果子竟多到压弯了树枝,他背着背篓、拿着竹竿,一勾一个准。摘得累了,坐下扒只芒果,吃完直接上树,把果子扔下来。“一小棵芒果树也有上百公斤的量,摘都摘不完。”
  我们来得不是时候,无法亲见夏秋大丰收的场景,只能沿荔枝树旁的小路徒步去摘柚子。隔了好几棵树,果香依旧扑鼻,姚盼一会儿就摘了十几个下来,见我们被如此的“大手笔”惊得说不出话,忍俊不禁:“在这里,想饿死都不太容易呢。”我想起他卖水果“拍下八斤发货十斤,挤压变质就重新发货”的阔绰大方,这无疑是版纳所赐之福了。
  为了证明所言不虚,姚盼又带我们去集贸市场直观感受物阜民丰。望不到边的集市里,菠萝、芒果、柚子、木瓜、山竹、龙眼、葡萄、蜜桃、火龙果、红毛丹等水果成筐成堆,气息鲜嫩;蕨菜、水芹、臭菜、水薄荷、鱼腥草、芭蕉花和野生的木耳、山笋、菌子一起被码放整齐,不—会儿就卖得精光;最家常的茄子、土豆、辣椒、黄瓜、西红柿与最不家常的竹虫、蜂蛹同台销售,生意俱佳……
  这集市让人目不暇给,就像版纳的风景一样,这样丰富的物产,也只出在这样的水土中。20世纪30年代,地理学家严德一曾到版纳考察,他的记述恰似我从果园下来的一路所见:“村落临河,竹树繁荫,欣欣向荣……越岭下山,中午雾消,澜沧江已在足底,江流浩荡……平坝宽阔,绿树丛中,稻田连畦,并无冬禾;竹楼宅旁,香蕉木瓜荔枝槟榔,结实累累。”现在的版纳有很多变化,多了楼房,多了胶林,多了游人,也多了姚盼这样努力让版纳发出声音的年轻人。更多则是恒久不变的,如他所说,“始终是乐土”。   茶园:他山之石
  一路上,哈尼族、拉祜族的村寨在缭绕云雾和迷蒙水汽间若隐若现,它们在山腰依形就势,高低锚落,东一团,西—簇,被古树丛林包裹,待到行至高处,才能清楚看到状如蘑菇的房顶和层叠延伸的梯田,它们和房前屋后的古茶树一样,几百年来守着风景,直到成为风景。
  近来最让姚盼耿耿于怀的,莫过于一直合作的顺丰速运快递员把主要阵地转移到了普洱茶的故乡一勐海。但“论性价比,运送茶叶确实比运送水果划算得多”。更何况,勐海集中了百余家大小茶厂,“众人拾柴火焰高”。
  面对这样的如火如荼,“源山古茶”创始人王永强的心绪却有些复杂,“尽管在洗牌,还是太乱了”。不过,在他忆起十几年前到勐海“跑山头”的光阴时,神情还是不自觉地舒展起来。“当年,勐宋、布朗山和南糯山的路很难走,景色却很美,云海一片茫茫,下面是起伏的山和一片片的绿,但这绿里却藏着村寨、竹楼、河流、瀑布,还有古茶树。茶园挨着村子,找茶时会碰到穿着传统服装的布朗族姑娘,她们采的鲜叶有—股让人神清气爽的野气,真的是好”。
  王永强是福建安溪人,家里一直做铁观音生意,十五年前,因为“铁观音太乱”,闯荡云南,做起了普洱茶,并从昆明的茶叶批发市场一路摸索到了勐海,惊叹于古茶树的漫山遍野和本地茶农采摘的漫不经心,自此决定留下。最初是“一边呼吸着空气里的茶香,一边在大大小小的茶山闲晃”,后来“晃”出了门道,开始自建初制所。现在因为“不堪茶友骚扰”,还推出了“源山之旅”,跨界得水到渠成。
  他带我去到位于格朗和哈尼族乡苏湖村的第五初制所,它离勐海县城距离最近,只有半小时车程。村长三大是初制所的负责人,和王永强已经很熟了,见面并无客套,泡上新制的滇红,直入主题:“这回的茶怎么样?”王永强轻啜几口:“香气不太浓,火候有点过,长烘时温度高了吧?”三大露出诚服的表隋,继而转为愧疚。“是有点高,那……要怎么办?”“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卖法,不用担心,保持现有水准,再进步一些就好,我们已经非常不错了。”不过,王永强还是放不下心地看了看前一天傍晚送过来的鲜叶,“只收一芽一叶,别的不要。”
  或许是为了表达歉意,三大招待我们的午饭除了有野菜汤、谷花鱼、五香芭蕉花和苤菜根炒腊肉,还增加了清香的竹筒鸡。席间他慨叹,“光有茶树不行,还要有手艺”。饭后,领我去看木桶蜂巢的王永强重复了这句话:“从采青到萎凋,从揉捻到发酵,再到干燥,当地茶农全凭感觉,古树茶甚至做出了台地茶的效果,我无法接受这样的浪费”。
  但改变永远缓慢而艰难,尤其在这样一个“叶子扯—扯就能卖上许多钱”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王永强最初甚至需要操心诸如“初制所的竹木砸伤了村民的母鸡到底要赔多少钱”这样的琐事,直到与三大合作,实现“自治”后,茶商与茶农才能平等对话,以前不求甚解的后者也才了解到“一芽一叶”“—芽两叶”各自的用意,并迅速将习得的经验运用到自家的茶厂中,“他们终于懂得好好对待这些茶了”。
  第二初制所的负责人岩胆相对执拗一些,在位于中缅边境的茶山上,他拥有多棵数百年树龄的古茶树,也拥有更传统的生活。让他全盘接受王永强对茶的理解,绝非易事。王永强常邀他下山,在茶室里与五湖四海的客人喝茶,他们的意见更令这个小伙子服气,也更能激发出他的求知欲。王永强偶尔也会清早上山,与岩胆坐在一人多高的茶树下品茗聊天,无须刻意说些什么,只一同看着古树茶叶何等柔软、细腻、油润,“好茶会说话,它能教会他”。
  花园:真假雨林
  先锋作家马原在版纳写就了童话((湾格花原历险记》,其中描述了一个神秘的树洞:“我们这一路都是走在原始森林里,一路都是那种枯叶和衰草特有的腐朽的湿润气息……可是这里的味道不一样,这里充满了花的馨香,空气也比先前清凉而千爽。这里与外面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天籽生物多样性发展中心创始人李曼果一家生活着的“湄公山庄”,恰似这个树洞。 坦白讲,我对湄公山庄的第一印象并不好:树林挡住了鲜亮的阳光,心情也跟着不那么明媚了,地上到处枯枝败叶,屋旁都是树木藤蔓,空气潮湿又压抑。偌大的园子见不着几个人影,入口的小屋敞着门,周遭丛生着千奇百怪的植物,有点萧索。热闹的只有席卷而来的蚊子,怎么赶都赶不走……若不是—株株兰花在椰子壳改造的花盆中从地上开到天上,我真要怀疑自己进错了门,它怎么可能是朋友口中“最美好的花园”呢?
  还好,窘境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李曼果的助手和谐及时送来了山庄自制的精油和药膏,他还不忘调侃:“在热带雨林里,要学会接受蚊子对你的爱”。和谐带我们沿石板小路拾阶向上,走到集工作室、实验室于一身的大木屋,李曼果已在那里等候——带着一点仙气,许多寂寞。
  仙气源自她的超凡脱俗,寂寞则是因为独自在家。两个女儿,被粉丝们称作“雨林精灵”的林妲和宛妲都去朋友的花园串门了,没有了嬉闹的身影和欢乐的笑声,她们素日爬上爬下的荔枝树臂弯空空荡荡;丈夫马悠(Dr.Josef Margraf),有“绿色英雄”之誉的生态学家,已因心脏病在四年前离开了她们,化作了女儿口中的“雨林佛”。
  坐下来后,李曼果为我们倒了些颜色明媚的金兰花饮,之后便静静地一支支抽着烟,不发一言。于是我们的视线就在远处如工地一般的城市和近处欣欣向荣的草木间来来回回,不知道究竟该看些什么。“这个花园很特别,和你看到的任何一个花园都不一样”,半晌,她轻声解释,“人们已经习惯了精心设计的花园,在这儿会有点迷失”。
  的确,前几天去到热带植物园时,我们比现在容易聚焦多了:百花园看繁花似锦,棕榈园看大树挺拔,百竹园看茂林修竹,藤本园看缠绕攀缘——一切直接明确,恰如当下生活。而同样是赏景看花,李曼果家的花园就要让人多费上不少力气。在她的反复指引下,我们才注意到绿色的深深浅浅:望天树,树干是深邃的绿,树皮是灰褐的绿;高山榕,幼枝是嫩嫩的绿,树皮是暗淡的绿;芭蕉叶是浅浅的绿,荔枝树是黑褐的绿……我们也才注意到那么多层层叠叠的小花:兜唇石斛的花瓣还没打开,不过预计不久将有一场花雨;鼓槌石斛花瓣金黄璀璨,香气已经散发出来;悬铃花红得可爱,形似风铃,样子扭扭捏捏;鸡蛋花乳白淡黄,肥厚芬芳;湿唇兰有点豹纹,透着野性……   这样的花园也让人陌生,“因为它是自然本来的模样”。“那么眼前这个郁郁葱葱的版纳呢?”“真真假假。”我有点错乱。这些天,无处不在的绿意给了我们舒畅的心情,尤其青山上的林海,像那些频繁出现在风光大片中的云海和花海一样,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我所见到的每一个当地人都对此感到自豪,但李曼果说,这“丛林”多由经济作物橡胶树组成,还有一些是后来种下的茶树,因为天然的雨林树木绝不会如此规整。“不是每一片绿色都能被称作森林,有的绿色播种希望,有的绿色带来绝望”。
  来自普洱市思茅区的当地人李曼果,也是在“外乡人”马悠的提醒下,才意识到了许多“绿色”的可怕。后者曾在菲律宾创造了雨林再造的奇迹,他希望把成功的经验复制给版纳。于是,夫妇二人在十几年前买下了澜沧江边的一片橡胶林地,并在此“基础”上按照自然的法则重建雨林。多年后,有了现在的湄公山庄,其后又有了布朗山上由轮耕地、放牛山改造而成的山地雨林。再后来,各大媒体的溢美之词来了,娇兰品牌也循着林中天籽金兰的踪迹来了……
  但这一切不能抵消李曼果当下面临着的困境——为了完成马悠的遗愿,这个带着仙气的女人,正在把自己所有的资源“接上地气”,做更宏大也更艰难的事业。幸好,当两个以兰花为名的女儿,林妲(Linda,两种万代兰的子代,马悠特为女儿培育)和宛妲(Vanda,万代兰)回到家中,她们会和李曼果一起听牛蛙唱歌,做草编手链,到花园采蜜,也会光着脚在藤蔓上晃荡,泡在浴缸里给大海打电话。看到她们,李曼果才能忆起初心:“我只是想要给我的孩子一个花园”,也会看到希望,“我知道妲妲要给世界的花园会比我能够做到的大得多”。
  家园:世界很大
  “傣阿姨”眯应平学会了健康营养的烹饪技法,学会了精致美观的造型摆盘,学会了更标准的普通话和简单的英语,也学会了如何将版纳的丰富物产融入旅行者的记忆——通过她精制的美昧和娓娓的讲述。“这里的世界很大。”
  尽管早有耳闻,但“傣阿姨”咪应平的美丽、优雅、从容还是一下打动了我。此刻,她正坐在西双版纳安纳塔拉度假酒店的傣家阁里,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妆容化得浓淡得宜,天蓝的紧身短上衣和同色长筒裙鲜亮明艳、线条流畅,金质的项链图案精致,与衣裳上金线描绘的花朵藤蔓两相映照。傣家阁中,有度假时也不忘衣着时尚的旅行者,也有西装革履过来谈事情的当地商务客,咪应平在其中神色安静地品着普洱,一点也不显突兀。在她身上,我才发现原来风情浓郁的傣族传统服饰,也能诉说如此自然、现代的美。
  “这样的衣服阿姨有几十套呢!”见我的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不去,咪应平笑说。才满五十岁的她已儿孙绕膝,作为德高望重的长辈,衣饰当然要讲究一些。更何况,她还是位远近闻名的大厨,酒店“湄公”餐厅里的经典傣菜和“罗梭”餐厅里的傣式烧烤,食材搭配、基本做法均出自她处。有烹饪课在身时,咪应平更要带着世界各地的客人逛市场,认食材,做傣菜。“每天都要穿得漂漂亮亮!”
  作为为数不多“抛头露面”的傣族女人,咪应平思想开放,“能者多劳嘛!”年轻时她就做烧烤、开餐厅,现在依旧闲不下来。“只能留叔叔在家带孩子了”,她不好意思地笑笑,“阿姨每天还要给叔叔找不少杂事,是有点过分哦”。
  咪应平骑着电动摩托,带我在马路上穿行,身后飘过大片的蕉林。“阿姨已经把家里的地包给别人了,因为没什么挑战,没什么意思。”她的家就在绿树成林的路旁,一栋是传统竹楼,干栏式建筑;一栋是新式房屋,混凝土搭就。宽敞的院子里,两个小孙子滑着滑板,你追我赶,竹篮中晒着笋干,竹几上堆着鲜笋,竹篓里则是刚刚砍好的香竹,长短一致,粗细均匀,千干净净——那便是“叔叔”波应平的杰作,每晚“罗梭”餐厅竹筒烧烤的特色容器和清香来源。
  波应平黝黑憨厚,脸上总流露出满足,见咪应平带客人回来,便从屋后摘了一颗柚子下来,又招呼竹楼上的两个儿媳妇下来聊天。大儿媳笑意盈盈,她也在安纳塔拉度假酒店的餐厅里工作,给婆婆打下手。和两人同在—个“职场”的,还有咪应平的女儿,她在酒店的洗衣房工作。
  尽管女儿和儿媳妇更年轻,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是咪应平。酒店初建时,手艺精湛的她被施工队特地请过来做一日三餐,待到安纳塔拉开始组建当地团队,寻找熟悉少数民族美食的本土厨师,工人们便当仁不让地举荐了她,彼时,她正犹豫着要不要就此含饴弄孙。“问了问大城市的朋友,说这里还不错,能学到新东西,阿姨动心了。”
  但动心的前提是生活在版纳。“要不是家门口开了这个酒店,阿姨不会出来工作的。”尽管自认是个闯荡的人,咪应平其实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勐伦镇的城子村,在这个还有些古意的村子里漫步时,我们不断遇见她的好友亲朋:村口两家饭店的老板分别是她的哥哥和弟弟,饭店附近的修理部则为姑姑所有,曾把她从河中捞出来的救命恩人“干妈”在集市旁开着小卖部,“发小”兼“闺蜜”的家则在她上班必经的路上,后者每天都要和咪应平抱怨,怨她工作太忙,不能好好聊天、打麻将。“不过她很喜欢听阿姨讲餐厅里的事,讲几个故事就不生气了”。
  找不到做菜的灵感时,咪应平会去村中的佛寺虔诚祈祷。那天走过佛寺,她对僧侣展现出的毕恭毕敬让我惊讶。“阿姨喜欢有信仰的生活。”有时,她也会走进森林,向土地寻求帮助。“那里也有一个大世界,有美味的根。”
  西双版纳旅行须知
  最佳旅行季节
  旱季(11月至次年4月)的西双版纳最宜人尤其在冬季,这里是当之无愧的避寒胜地.
  交通
  西双版纳嘎洒机场距离市区仅十公里。市内及郊区交通基本都不打表,口市区和近郊的出租车价¥Io~¥50,远郊一般¥IOO~¥200。在市区活动时,可以到毒匀旅舍租一辆自行车。
  酒店
  两家最值得推荐的酒店:安纳塔拉度假酒店(勐腊县勐伦镇;0691-893666;anantara.com;豪华园景房/河景房¥I,764起)和避寒皇冠假日度假酒店(景洪市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二期弄枫片区0691-2728888;ihg.com;皇冠高级房¥l,231起)都如花园般秀丽如画。前者距离市区虽有约一小时车程,但路途满眼绿意,更何况酒店被清澈蜿蜒的罗梭江环抱,叉紧邻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即便只在周边活动,自然也时刻触手可及。记得一定要预订游览野生大象保护区的特别活动;后者则位处景洪市郊的傣王宫旧址,花园总面积达三万平方米,干万不要错过其中的草药园。拜访湄公山庄时,我们曾误入隔壁的悠然台(景洪市嘎兰北路18号;18608813440;yourantai.com;景房¥980起)。来自瑞士的主人夫妇在橡胶林地上复建了茂密森林,并细心重塑、优化了傣族的传统建筑,营造出一个充满野趣但不失舒适的小世界。而倘若对寻茶有兴趣,最好提前一天住在勐海国威大酒店(勐海县南海路中段14号;0691-3028888;标准间¥390起)。
  餐厅
  安纳塔拉度假酒店中的湄公餐厅适合体验地道傣味,在点餐前最好询问一下有哪些当季菜品。常规菜看中,辛辣的香蕉花沙拉是开胃首选,香茅烤牛肉和香茅炒牛肉适合二选一。此外,略带香甜的芭蕉叶包蒸猪肉和酸野菜煮江鱼同样值得推荐。罗援餐厅的竹筒烧烤也不容错过,烤鸡、烤虾、烤鱼因为糅杂了香草、竹筒、芭蕉叶的清香,完全不油腻,叉因为是慢火烘烤,更显健康滋味。还可以报名参加酒店的烹饪学校,“傣阿姨”咪应平将会带你采购地道食材和土产香料,回到酒店后,还有一堂烹饪课在可俯瞰罗梭江的教室里等着你。红莲傣味烧烤餐厅和青莲泰餐厅则位于避寒皇冠假日酒店中,前者的小烤春鸡和香茅草烤鱼都能让人吃得过瘾,傣式椒盐和酸辣蘸水等佐料很有当地特色;后者除了以咖喱为素材的各种代表作,还有金不换(三七)炒肉碎、辣椒膏炒虾等香辣炒菜。曼贺傣味一条街(勐海县勐海镇)是勐海当地茶商最为推荐的美食集中营。
  去处
  姚夫果园(景洪市三达山;t.sina.com.cn/ypam)绝非采摘园,但主人姚吩非常欢迎旅行者的到来_只要不是在最忙碌的5~7月。他还强烈推荐了西双版纳集贸市场(景洪市勐腊路3号)。源岵茶(勐海县勐海镇曼贺傣味—条街;0691-5160666)最近推出的“源山之旅”非常推荐。还可以通过安纳塔拉度假酒店预订行程,与茶道大师共同探访茶园,领略普洱茶的生产工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勐腊县勐伦镇;0691-8715071;xtbg.ac.cnl门票¥104)是个与奇花异草亲密接触的好地方,这里也是观鸟爱好者的胜地。湄公山庄(0691-2142629;tianigold.com)则会让你接触到—个更为自然天成的花园。因为这里是—个家,拜访前请务必提前联络。西双版纳总佛寺(景洪市坝吉路18号;口免费;8:30-18:00)金碧辉煌,是版纳南传佛教信徒朝圣的中心,你能在这儿看见许多虔诚的当地人。塔身洁白、塔尖流金的曼飞龙白塔则是—处少为人知的佛教圣迹,记得到塔旁的曼飞龙村走走看看,在这样的小村庄里,你能进一步感受信仰的无处不在。安纳塔拉度假酒店附近的城子村不失传统,因为距离下榻地较近,值得顺道拜访。酒店本身也有游历古村落的活动提供。如果在1月前往版纳,你还可能亲身感受到哈尼族村寨的传统年节(嘎汤帕节:1月2-4日)气氛。
其他文献
柏林  传奇重生  下一站柏林的你,千万不要错过近日重新开业的动物园酒店,这桩有1 25年历史的建筑是柏林历史的见证者  与参与者,也将带领你触摸柏林的过去与现在。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绝少的保存完好的建筑,动物园酒店(Hotel Zoo;Kurforstendamm 25:9-30-884370;hotelzoo.de;口双人间约 900起)的前身是私人宅邸,直到1911年才改建为酒店。20
期刊
这个靠近赤道的小城,于你或只是初见,但总叫人生出一股熟悉却久远的亲切感。就像那碗在南洋随处可见的炒粿条,同样的原料,在槟城人的手中,却—直保持着最初的味道。  在槟城州首府乔治市(Georgetown)老城,仿佛回到了传说中的“从前”:三轮车依旧在走街串巷;街道两旁依旧是或商铺或民居的粤派骑楼;三步一庙,两步—祠堂,还有无数人头攒动的摊档,依旧屹立在街头;将近一半的华人侨民,依旧满口流利的闽南语、
期刊
为了更好地了解埃博拉病毒对非洲之旅的安全造成的影响,我们邀请了科学松鼠会成员于涛和生活在南非的专栏作家Jo Kromberg谈出了各自的看法。  小心谨慎总没错  于涛 科学松鼠会成员  近日,非洲两个疫情相对较轻的国家宣布暂时摆脱了埃博拉的纠缠,但西班牙和美国相继出现多名埃博拉病例。这些出现在非洲之外的受害者大都是医疗工作者,不禁让人捏了一把汗,即便提前做了较好的防护措施,还是有那么高的感染风险
期刊
岁月蹉跎,最难得的是赤子之心不改。   按上海人的习惯来算,叶辛2014年66岁了,吃过了66块肉。含饴弄孙享清福,理所应当。但这位伏案笔耕40年,面世书籍60本的老者,却怎么也停不下来。身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的他有着小小的野心:“书上的日子是最好的日子,要一直过下去。”   从知青文学,红遍全国的《孽债》,到打工文学,最新面世的新书《问世间情》,叶辛从不高冷,他的脚深深地扎根于这片丰沃肥润又
期刊
这里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笔下  “不死凤凰每两千年浴火重生的地方”,这里的居民被旅行家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最会使用魔法的人”。这是位于也门境内的索科特拉岛(Socotra.Island),经过亿万年的时间涤荡,它依旧保持着往昔的活力岛上八百多种植物中有三百余种是索科特拉岛独有的而最著名的植物莫过于龙血树,古希腊和古埃及神庙的祭祀就曾采集龙血树作为香料在寺庙中燃用……  我走在通往古老洞穴的岩
期刊
“画面上出现一片火红的鲜花,鲜花绿树映衬下蔚蓝的大海,这是我国美丽的海滨城市三亚,私人订制的总部就坐落在这里……”优美的语言配上富于感情的声音,吸引着现场的人们。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导游在对景点进行解说,其实不然,是一个名叫杜诚诚的残疾姑娘在“盲人电影院”里为盲人观众“讲”电影《私人定制》。  电影是用来看的,难道还可以“讲”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但可以“讲”,而且精彩程度绝不亚于用眼睛看,杜诚诚就有
期刊
公园里,小径上,溪柳处,花影间,一位高大魁伟的外国男子,宽大的手掌摩挲着一本残旧的唐诗选,俨然古代的游吟诗人,时而慷慨悲歌,时而浅吟低唱,一个人,一卷书,如痴如醉,踟蹰流连,引来路人驻足侧目,议论评点。  他是来自巴西的驻华外交官,平时读诗,写诗,最喜欢别人称他为“诗人”。与唐诗结下不解之缘,缘自2003年,他被派驻到北京工作。一次因缘际遇,他在图书馆看到了王维诗作,迅速被这位一千年前的中国“同行
期刊
离市中心只有五分钟车程的庞森比(Ponsonby)从来都是奥克兰的时尚风向标。数座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老房子精美的建筑细节透露出庞森比曾经富庶的过去和时尚的现在。沿唯一的主街游走于不同时光,摩登时代、工业年代、质朴乡村、复古小调、地中海风味统统收纳入心。随意拐进一个街角,又能邂逅新的奇遇。庞森比,意味着无数可能。  1.WE'AR  We are what we wear——如此大胆直白的宣言,WE
期刊
在曼谷的十几天里,我走街串巷,与生活在这里的新老曼谷人打交道,他们无一例外地在某一方面追寻与使用着古着(Vintage),同时利用这种精神与元素创造着曼谷的新生活,甚至他们自己的事业连很多本地人都不知晓。今日曼谷的古着既复古,又活力十足;既不拘泥于拉玛五世(RamaV,泰国近代一位非常开明的君主)开放泰国所带来的欧美风,也不局限于泰国历史上的经典——甚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风华在泰国华人界的影响下
期刊
据统计,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到南极旅游的游客中,中国游客占9%,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南极旅游大国。  奇特的巨型冰山、白雪皑皑的山峰、晶莹透亮的冰川冰河、密集的浮冰、壮观的乌群与特有的海洋生物……这片大陆生机勃勃。作为地球上唯一一个至今仍保持原始风貌的陆地,南极已知和未知的种种奇迹召唤着人们探索的脚步。  尽管其神秘与景致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但因为其所处位置,如何抵达一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