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制度创新:宽容 重利 契约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of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科书中的宋代历史,往往是从赵匡胤的“陈桥驿兵变”和“杯酒释兵权”讲起。赵匡胤发动的是“政变”,而“杯酒释兵权”则说明他是玩弄权力的高手。所以,人们会有这种印象:赵匡胤加强了皇权。
  文学史中的宋代,最经典的场景则是:苏轼、欧阳修、王安石这些大文豪,往往会有多次被贬的经历,他们心忧天下,怀念朋友,“在路上”写下很多动人的诗文。这些诗文很多都进了教科书,但是教科书没有交代他们被贬的原因:这些才子们分属当时的“新党”和“旧党”,有不同的施政纲领,你方唱罢我登场,下台的一方,往往被贬,但是却很少有人因此而被杀头——这和皇权的强硬形象,是有矛盾的。
  这就是宋朝,在传统的封建社会,那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个最好的时代,至少读书人会这么认为。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角度告诉你,一个被误解了的宋朝,其实魅力四射。
  政治:虚君,实相,宽容的政治风气
  两宋三百余年,几乎从未诛杀上书言事的士民,这是因为皇帝受到的一项约束:太祖立下的誓约。据说,赵匡胤当皇帝后的第三年,刻了一块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这块碑到目前还没有出土,其真实性存疑,但是碑文中的誓词却流传甚广,誓词共有三行:
  “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三条誓言,其实是两条,第三条不过是“对天发誓”的表态。前两条,第一条涉及北宋政权的起源,因为赵匡胤是从柴氏那里夺取了政权,但他没有赶尽杀绝,而是主张宽容对待柴氏后人,称得上仁慈。第二条“不杀士大夫,不杀上书言事之人”——这在古代封建社会的历朝历代都是个亮点。这种承诺鼓励了大臣们勇于上书言事,客观上也增加了大臣手中的权力。
  由此可见,从赵匡胤开始,宋代就有限制皇权的传统。最典型的例子是:北宋乾德二年(964年),范质等三位宰相同日辞职,宋太祖随后任命赵普为相。但是在颁发任命诏书时却遇到了一个程序上的难题:诏书没有宰相的副署,不具备法律效力,而范质等宰相又已辞职。要知道,宋代的做法是,皇帝下诏书,宰相要在上面签字的。赵匡胤没有办法,就对赵普说:“朕为卿署之可乎?”赵普还不领情,说:“此有司职尔,非帝王事也。”最后,还是由领有“同平章事”(即宰相官衔)的开封府尹赵匡义副署,才签发了这道诏书。
  还有一例:宋仁宗想提拔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当宣徽使(级别很高但无实权的闲职),但廷议时没有通过,只好作罢。不久后,仁宗因为受了张贵妃吹的“枕边风”,又想将这项人事动议提出来。这日临上朝,张贵妃送皇上到殿门,抚着他的背说:“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的事哦”。皇上说:“得,放心吧”果然下了圣旨任命张尧佐为宜徽使,谁知半路跑出一个包拯来,极力反对,“反复数百言,音吐愤激,唾溅帝面”。最后仁宗只得收回成命。回到内廷,张贵妃过来拜谢,皇帝举袖拭面,埋怨她说:“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不知包拯是御史中丞乎?”
  在君臣权力长期的博弈中,皇权得到某种限制,这是儒家的封建政治理想,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宋代的现实是最接近这种“理想”的。“虚君”不仅是宋代士大夫的重要共识,即使是君主本人,也不敢公然与士大夫的共识唱反调。强势的宋太宗也不能不承认:“无为之道,朕当力行之”;太宗之子真宗皇帝对辅臣说:“军国之事,无巨细必与卿等议之,朕未尝专断,卿等固亦无隐,以负朕意也。”真宗之子宋仁宗更是“虚君”的典范:“事无大小,悉付外廷议”,当时有人评论说,“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在“虚君”体制中,君主百事不会,并不是缺点,而是美德。因为君主高高在上,处于超然的地位而不亲细务,具体治理国家的权责归于政府。到了清朝,皇帝才以君主独裁为荣,如康熙自诩:“今天下大小事,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渐不可行。”
  在宋代,君主不亲细务,不需要具体执政,而是一切责成宰相领导的政府。与宋代“虚君”思想互为表里的是“实相”的政体结构。用程颐的话说,“天下治乱系宰相”。在宋朝,所有的诏书当然也是以君主的名义发出的,宰相的执政权力体现在何处呢?一是,诏书的起草,原则上都需经宰相所辖的中书舍人之手,诏书表达的都是政府的意见,大多时候皇帝只是签字而已。更重要的是,一道以皇帝名义发出的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成为朝廷的正式政令。
  “实相”有一个后果,当了宰相的人,必然会有自己信任的班子,而一旦“下课”,整个班子都可能“下课”。到新宰相出现,又会重用自己的人。这就是历史上的“朋党之争”。孔子说:“君子群而不党”,在中国古代政治实践中,“朋党”是一个很忌讳的话题,“结党营私”也是很严重的罪名,可能仅次于谋反篡位。在宋代,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秦观等名臣都发表过“朋党论”,这多少说明,“朋党之争”是困扰这些精英的一个问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宋人的“朋党论”中,不乏为朋党正名的观点,他们已经开始从另一面来解释朋党的政治意义了。
  庆历年间,仁宗皇帝与执政团队谈及“朋党之事”,范仲淹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自古以来,邪正在朝,未尝不各为一党,不可禁也,在圣鉴辨之耳。诚使君子相朋为善,其于国家何害?”范仲淹的同僚欧阳修还特别写了一篇《朋党论》:“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志同道合的君子结成一个团体,是天经地义的,而治理天下,也离不开君子之党。欧阳修的观点,得到了宽容对待,皇帝也没有反驳他。
  宋神宗时期出现的新党与旧党,跟传统的“朋党”又不一样:他们的分化与私人恩怨毫无关系,许多分属新旧两党的士大夫,在朝堂上是争执不休的政敌,但私下里却是很好的朋友。王安石(主张变法的新党)跟苏轼、司马光可以有那么多不同的争论,形成党争,但也不会用手段激化他们去斗争。他们上朝意见不合,下来还是好朋友。王安石跟苏东坡常常一起写诗,一起下棋,可是上朝的时候,你是旧党,我是新党,清清楚楚。   虽然新旧两党都还没有发展出近代政党的组织结构,只是非常松散的联结,但两党都有领袖人物,旧党以司马光为首,新党以王安石为首,俨然党魁。旧党的政治主张保守一些,新党则激进一些,分别属于保守派和改革派,也算是有明确的政治主张了。两党各有英才,他们为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不是个人私利而争斗,也比较接近现代的政党精神。这种宽容的风气,是后来的元明清三代都无法比拟的。
  经济:证券、纸币与矿业
  北宋变法领袖王安石说:“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一部《周礼》,理财居其半,周公岂为利哉?”跟其他封建王朝根深蒂固的“崇本抑末”(所谓本就是农业)的惯性不同,宋朝政府表现出强烈的重商主义,倾向于明显的“财政国家”性质,对开拓市场、发展商业、创造财富都有浓厚的兴趣。
  为鼓励农民贷款消费,有些地方政府在发放青苗钱的时候,居然“置酒肆于谯门,民持钱而出者,诱之使饮,十贯费二三矣,有恐其不顾也,则命娼女坐肆取乐,以蛊惑之。”政府在官衙发放青苗钱贷款,同时又在城门中设立酒肆,看到老百姓贷款后走出来,就引诱他们进去饮酒,怕他们不来,还找来一批歌妓表演进行“勾引”,这在其他王朝,显然是不可思议的。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道德的地位一直要高于“利益”,而追逐利益(利润),则是资本主义以来的现代经济的最根本特征。美国思想家赫希曼在《欲望与利益》一书中,考察了欧洲启蒙时代一个关键的观念转换:本来为精英阶层所不齿的欲望(interest)一词,其意义逐渐演变为更客观、更正面的“利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道德观念的障碍。
  政府提倡商业,故而宋代的商人地位也很高,没有遭受到别的朝代所普遍受到的歧视现象,因此,在宋代的经济领域,就出现了一系列的创新。 “交引铺”即是一大创新,它非常接近于今日的证券交易所。在“交引铺”里成交的商品为盐引、茶引,矾引、香药引等有价证券。宋代实行比较广泛的禁榷制度,盐、茶、矾、香药等采取间接专卖,先由商人向政府设立的“榷货务”(管理机构)交纳现钱,换取一张交引,然后凭借这张交引到指定地点领取盐茶等商货。交引的原始功能类似于“提货单”,见引给货,认引不认人。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使得交引突破了其原始功能,获得了有价证券的流通功能——由于交引的价值存在一个巨大的虚估额,这个虚估额成了附加于交引之上的利润空间,可以吸引买家来购买交引。交引的转手,实际上便是分割“虚估”利润的过程。交引作为一种可以凭证提货的商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也会涨跌,可以吸引商人进来炒作。于是,类似于证券交易所的“交引铺”就应运而生了。
  宋代具有浓厚的重商主义倾向,政府设立了多种官营的金融机构,包括交引库、榷货务、交子务等。交子,就是中国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真宗时(十一世纪初)。当时,使用铁钱的四川地区由于铁钱过于笨重(也有说法是民间出现钱荒),不便交易,十六户富民便联合起来,成立“交子铺”,印造、发行一种纸质的“交子”,四川的商民只要向交子铺交纳现钱,便可兑换成等值的交子,这叫“纳钱请交”。人们用交子来交易,比使用铁钱方便多了。此时的交子,类似于银行券。作为银行券,只要保证兑换正常,它本身是不会贬值的。交子的诞生,给四川的商贸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时人说:“(交子)贸百金之货,走千里之途,卷而怀之,皆曰铁钱不如交子便也。”后来(大约宋仁宗初年),由于主持交子铺的富民资产出了些问题,不能即偿,交子无法及时兑换成现金,引发了官司,成为一场“区域性的金融危机”。政府关闭了交子铺,但是同时,政府也认识到交子的进步意义,设立了官营的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最初的发行限额为1256340贯,准备金为36万贯,占发行交子总额的29%。官交子获得了法偿地位,显然,这时候交子的性质,已经从银行券演变成以国家信用支持的法币了——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除了金融业,宋代还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最特别的就是开矿了。在世界范围内,开矿被称为“原始的工业化”,矿业的兴起是工业化早期的重要特征。宋朝人对矿业开发具有一种近乎资本家的热情,不但设有专门勘探矿产的专业技术人员,也鼓励民间探矿、报矿,报矿人甚至可以优先承包矿场的开采。由于政府采取积极的矿产开发政策,宋代的矿场数以万计。在宋代,矿场多实行私人承包制,“召百姓采取,自备物料烹炼,十分为率,官收二分,其八分许坑户自便货卖。”矿业开采,矿主只需向官府缴纳20%的税收就可以了。
  城市、市民、契约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过亿的王朝。汉代的人口峰值为6500万,唐代的人口最多达6500万至7000万,而到了北宋末期,人口差不多翻了一倍,达到一亿多。
  宋朝也是封建社会历史上人口城市化率最高的一个时代。“通都大邑,不耕而食者十居七八”。学者研究显示,北宋的城市人口占20.1%,南宋时达22.4%。而据日本汉学家斯波义信的看法,南宋鼎盛时期的城市化率可能达到30%左右,而清代中叶的城市化率才7%。北宋时的开封,约有150万人,而南宋时的杭州,或已超过了250万人,这在今天也算比较大的城市。
  但城市并不是简单的人口聚集这么简单。它是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城市的生活物资需要乡村供给,城市又出售百物,滋养乡村。将城市与乡村连接起来的,就是商业。城市化较高的地方,商业也必然发达。当然,城市也是一种新的政治形态,在宋代,已经发展出比较成熟的城市治理系统。宋代的城市中,原来井然有序的坊市制已经打破,发达的商业、庞大的人口规模、宽松的社会管制在创造繁荣的同时,也制造了无数藏污纳垢的城市空间,社会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立体化,以现代社会的治理经验来说,这得需要警察。其实,在宋代,就已经有了专门司职治安的警察——最迟在10世纪,当时的政府已对一般行政职能与警察职能作了区分。当然,对一个城市来说,消防也必不可少,在北宋就有了消防队,称为“潜火队”“潜火兵”,火灾警报一旦响起,潜火队就必须马上出警灭火。
  城市催生了一套立体而复杂的管理系统,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本质的仍然是人,居住在大城市的市民,拥有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他们组成了一个新兴的市民社会。宋代以前,城市居民的主体是贵族、官员、士人与兵将,当然也有一般市民,但只有到了宋代,商业化与城市化的扩展,才促使城市出现了一个由富商、店主、小商贩、手艺人、艺人、下层文人、市井小民、雇工等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了富有市井气息的市民社会。这些市民,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喝茶、饮酒,还有各种城市的娱乐活动。
  市民社会形成的一个更明显的标志是,宋朝的市民开始产生了明确的市民意识,即自觉地将自己的身份跟乡民区分开来,表现在市井文化上,就是拿乡下人作为取笑、调侃的对象。另外,市民意识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契约精神。唐宋之际,中国社会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化:门阀世家瓦解了,平民社会取而代之;奴婢制瓦解了,雇佣制取而代之;计口受田的均田制瓦解了,“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自由市场取而代之。这样一种结构性的社会经济变革,其核心就是从“人身依附”向“契约关系”的转型。纵观世界范围内的“现代”进程中,所有进步的社会运动,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
  (本文参考赫希曼《欲望与利益》、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刻》)
其他文献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穿越回古代,你会选择哪个朝代?选汉唐的人可能更多——那是封建王朝最为强盛的朝代。相比之下,宋代在各方面尤其是军事上,颇为“孱弱”:它不敌北方游牧民族,都城从汴梁迁往临安,最终仍为北方的游牧民族所灭。纵使有这种先入为主的成见,也无法遮盖宋朝在政治、经济、社会、城市建设上的耀眼光芒——在两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宋朝是离“现代”最近的一个朝代:重商主义的产生、对皇权的限制、高度发达的
期刊
曾国藩及其他自强运动的领袖虽走的路线不错,然而他们不能救国救民族。此其故何在?在于他们的不彻底。他们为什么不彻底呢?一部分因为他们自己不要彻底,大部分因为时代不容许他们彻底。我们试先研究领袖们的短处。  恭亲王奕訢、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五个大领袖都出身于旧社会,受的是旧教育。他们没有一个人能读外国书,除李鸿章以外,没有一个人到过外国。就是李鸿章的出洋尚在甲午战败以后,他的建设事业已经过去
期刊
在1940 年夏,德军占领法国后不久,曾制定过一份对英国进行登陆、代号“海狮”的作战计划。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计划并没有最终实施,但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英国人心理形成巨大压力,深刻地影响了其后英国军事战略选择和兵力部署。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实现了希特勒制定“海狮计划”的初衷。  希特勒忌惮英国  希特勒对英国一直怀有一种复杂的情感。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认为“打败英国是十分困难的”。在对法战争
期刊
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大国争霸,战事频繁。  1859年6月24日,拿破仑指挥法国军队与奥地利军队在意大利北部索尔弗利诺激战,死伤者达四万余人。路经此地的瑞士商人亨利·杜南,望着遍地的尸体,以及在烈日下痛苦挣扎的伤残士兵们,心生慈悲,立即组织居民抢救伤兵、掩埋尸体。同时,一个伟大的设想在他心中萌发了——他向国际社会呼吁,制定一条国际法律,对交战双方的战俘实行人道主义救助;一旦发生战争,应不分国籍、民
期刊
牡丹花以其娇艳、富贵而成为中国传统名花之首。在北方, 最负盛名的是洛阳牡丹, 而在西部, 当数天彭( 彭州) 牡丹。每当春暖花开之时,前往彭州丹景山赏牡丹的人们络绎不绝,而历史上天彭牡丹与前蜀、后蜀国主以及宋徽宗之间大有渊源,得唐宋著名诗人歌咏。  新中国成立后,彭州牡丹得到恢复和发展。1985 年3 月18 日,彭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批准牡丹为彭县“县花”,当年4 月10 日至25 日
期刊
张保仔半生在海上游荡,过着刀口舔血的生活。关于他少年成名、壮年身亡的悲剧人生,敢于挑战西方列强的骁勇善战,“姐弟恋”终成正果的用情专一,以及数额巨大的藏金等传说,至今仍在流传。  在各类大型商船和豪华游艇往来穿梭的香港维多利亚港,一艘古色古香的中式帆船“张保仔”号,仿佛是穿越时空隧道而来的,很容易就吸引大家关注的目光。这艘帆船悬挂三道红帆,前后各插三角旗,船艏细长, 像一道锋利的刀刃;船身设有上下
期刊
唐代是马球运动的黄金时代,皇帝不仅大力提倡,且诸如唐玄宗、唐宣宗本人就是马球运动的高手。宋朝时,打马球在民间流行,出现了“打球社”这种专门的组织,为打马球提供场地和服务。至清代中后期,原本激烈的马球运动受到冷落并逐渐消失。一项运动,未料竟与古代的国势相关。  马球是骑在马上挥杆打球的一种体育运动, 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击鞠”。马球运动的历史悠久,在欧亚一些国家被称为“波罗”(Polo)。有外国学者根
期刊
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某种形式,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广义的广告包括了效应广告和商业广告。使用商业广告的主要目的是扩大经济效益。  民国时期,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商品市场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扩展,企业间的竞争加剧,各企业开始关注如何开拓市场,广告也开始被重视。据上海市公用局1933年的统计,在上海236处公共场所,民用商业类广告牌多达216处,面积2822平方米。  这一时期的
期刊
在计算机领域,有一个由中国人创立的品牌曾经雄踞美国市场,如今已被许多人遗忘,这个品牌及其创立者曾经打破外国人在计算机领域的垄断地位,在上世纪80年代绽放出耀眼光芒。可惜,转瞬而逝……  当财大气粗的IBM,在上世纪50 年代电子计算机革命之冲击下摇摇晃晃时,有一个来自东方的年轻人,带着满满的激情和一身的才华,前来求职,结果被面试官用“有色眼镜”打量一番后,负气而去。  从此他以击败IBM 为人生梦
期刊
1930年,22岁的浙江人潘德明迈出了环球旅行的第一步,成为近代第一个靠徒步和骑自行车环游世界的人。旅途中,他甚至受到了圣雄甘地、希腊首相、法国总统等名人和政要的接见。  只身一人在上世纪30 年代踏上陌生的环球之旅,可能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当年,中国浙江湖州的一名青年潘德明靠着自己两只脚、乐观的性格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不但走遍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还积极拜访名人、政治家、大学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