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音乐教育一直是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对象,但美国音乐教育一直以来都被国内夸大。这是《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给予的基本结论。
【关键词】美国音乐教育;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对美国基础音乐教育……国内几乎清一色的赞美之词……在我的想象中,美国完全应该是顺风顺水、备受重视的。然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以上是博导郭声健赴美访学写就的《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1]的开场告白。可见,他想带给我们的是一个与此前国内报道不一样的美国状况。
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最重大的事件是新课程改革,围绕课程标准的制定、实施,美国1994年颁布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郭著却说:“这个标准只是民间学术团体制订的,没有约束力”。而真正有约束力的是美国于2001年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方案》,然该法案虽规定“艺术”是“一度被我们大肆渲染”的“核心课程”,其实,法案不但没有确认“艺术”下包括的“音乐、绘画、舞蹈、戏剧”等具体学科的核心地位,而且还使音乐等课程边缘化。因为该法案只规定对阅读、数学两门课进行测试并给予拨款资助。“应试教育”导致音乐课程成首选被砍对象,许多音乐教师面临失业窘境,即使幸存的音乐教师也不得不被要求其把音乐与考试科目联系起来教学。于是,连研究都围绕怎样通过音乐促进考试科目的成绩来展开,如 “柯达伊训练能提高孩子朗读的表现力。”此外,学生也不憨,他们以其他学科要提高的名义退出以往备受重视的课外音乐活动。
早在1990年联邦政府颁布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就已经把艺术列入了核心学科。郭著说:“这只是一个法律文件对一个学科地位的确认,并不能由此给艺术学科追加任何经费,不可能实质性改变什么。”根源与美国的教育体制有关。美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权在州,它“只能提出一个课程设置的指导性方案,是否执行还是学校说了算。”即使政府对艺术追加有约束力的专款,具体使用仍由校长说了算。“如果学校感到办学经费紧张,它就会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那些更重要的核心学科上去。甚至有的学校就是因为经费紧张而取消音乐课。这样至少就可以少支付一个音乐教师的工资”。总之,美国也重视成绩并逼使音乐课给其他学科让路。以至于全美音乐教育协会当下还在为争取音乐教师的地位呼喊,把让所有孩子都能接受音乐教育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美国音乐教师甚至还羡慕我们国家对音乐教育的重视。
与上述密切相连的另一个全局性问题是音乐教育哲学,我国一些新课标专家如朱咏北等认为美国雷默的审美哲学是新课标的理论基础。国内提到雷默的研究论文那更是铺天盖地[2]。然郭著告诉我们,他所聆听的知名教授Abeles给音乐教育研究生理论教学课堂,在学生选择文献进行分组讨论时,雷默的书竟无人选择。这与我们的反差也太大了。当然,学生选择的是埃利奥特的实践哲学,这个在当下也很疯狂,赞扬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论文一直不绝于眼。事实上,正如郭著中某教师说他教的学生大多是黑人,不“多元”又怎么办呢?又如郭著称一些学生“到了高中才接受到音乐教育”。如此还要什么哲学?且整个音乐课程都边缘化了,哲学不哲学还重要吗?能跟数学、阅读这些测试科目扯上边比什么哲学都重要。郭著还对美国音乐教育价值观进行了历史梳理,认为认识不是根本原因,起作用的是“音乐教育者要‘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甚至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即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要“审时度势”。对此,我也想“识时务”地说,我们还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下的美育观为基础。对普通音乐教师来说,能想方设法使自己的音乐课不被占用,且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服务于学生,这就是最大的哲学。
此外,郭著丰富的实用价值在于描述的许多完整课堂案例和育人环境,值得实践教师细读。这里仅介绍几点“意外”:美国学校举办文艺演出活动不给经费,音乐教师必须自行解决,某教师自掏好几百美元,家长看孩子演出必须花钱买票,这还是惯例;中小学音乐教师工作量繁重,平均每周至少25节课,晚上到家还要学习想拿学位,有博士学位的小学音乐教师不稀奇。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平均每人开设五门课,所谓的学术假就是写论文搞研究;校园音乐会没什么学生来听,某硕士毕业音乐会,连表演、工作人员、观众加起来不超过15人;美国教育培训市场中艺术占一半,90%是音乐且器乐居多,领衔的是钢琴、提琴。美国孩子参加培训的并不多,即使参加也更多的是群众唱歌活动,注重音乐兴趣培养;卡内基音乐厅观众老人居多,青年人很少,基本见不到孩子,且并非国人所说很有音乐修养,如音乐稍微有点停顿就来掌声、打瞌睡、提前退場的,其他音乐厅还有发出笑声的。像拉斯维加斯这个地方还有女演员上身全裸演唱。
郭著也有遗憾,如对在我国盛传的“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只字未提,尤其书中对没介绍本科音乐教育的解释之一是“以为美国很少有学校在本科阶段设置音乐教育专业的”,然刘沛的《美国音乐教育概况》称“美国高校各种音乐专业学士学位授予中,音乐教育专业占近半数”,说明郭著对国内文献重视不够。
参考文献
[1]郭声健.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吴跃华.从三本书窥改革开放以来音乐教育哲学的发展理路——从“《当代音乐教育哲学论稿》的‘第一’说”谈起[J].中国音乐,2015(01):18.
作者简介:沙红玉,无锡市胡埭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美国音乐教育;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对美国基础音乐教育……国内几乎清一色的赞美之词……在我的想象中,美国完全应该是顺风顺水、备受重视的。然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以上是博导郭声健赴美访学写就的《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1]的开场告白。可见,他想带给我们的是一个与此前国内报道不一样的美国状况。
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最重大的事件是新课程改革,围绕课程标准的制定、实施,美国1994年颁布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郭著却说:“这个标准只是民间学术团体制订的,没有约束力”。而真正有约束力的是美国于2001年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方案》,然该法案虽规定“艺术”是“一度被我们大肆渲染”的“核心课程”,其实,法案不但没有确认“艺术”下包括的“音乐、绘画、舞蹈、戏剧”等具体学科的核心地位,而且还使音乐等课程边缘化。因为该法案只规定对阅读、数学两门课进行测试并给予拨款资助。“应试教育”导致音乐课程成首选被砍对象,许多音乐教师面临失业窘境,即使幸存的音乐教师也不得不被要求其把音乐与考试科目联系起来教学。于是,连研究都围绕怎样通过音乐促进考试科目的成绩来展开,如 “柯达伊训练能提高孩子朗读的表现力。”此外,学生也不憨,他们以其他学科要提高的名义退出以往备受重视的课外音乐活动。
早在1990年联邦政府颁布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就已经把艺术列入了核心学科。郭著说:“这只是一个法律文件对一个学科地位的确认,并不能由此给艺术学科追加任何经费,不可能实质性改变什么。”根源与美国的教育体制有关。美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权在州,它“只能提出一个课程设置的指导性方案,是否执行还是学校说了算。”即使政府对艺术追加有约束力的专款,具体使用仍由校长说了算。“如果学校感到办学经费紧张,它就会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那些更重要的核心学科上去。甚至有的学校就是因为经费紧张而取消音乐课。这样至少就可以少支付一个音乐教师的工资”。总之,美国也重视成绩并逼使音乐课给其他学科让路。以至于全美音乐教育协会当下还在为争取音乐教师的地位呼喊,把让所有孩子都能接受音乐教育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美国音乐教师甚至还羡慕我们国家对音乐教育的重视。
与上述密切相连的另一个全局性问题是音乐教育哲学,我国一些新课标专家如朱咏北等认为美国雷默的审美哲学是新课标的理论基础。国内提到雷默的研究论文那更是铺天盖地[2]。然郭著告诉我们,他所聆听的知名教授Abeles给音乐教育研究生理论教学课堂,在学生选择文献进行分组讨论时,雷默的书竟无人选择。这与我们的反差也太大了。当然,学生选择的是埃利奥特的实践哲学,这个在当下也很疯狂,赞扬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论文一直不绝于眼。事实上,正如郭著中某教师说他教的学生大多是黑人,不“多元”又怎么办呢?又如郭著称一些学生“到了高中才接受到音乐教育”。如此还要什么哲学?且整个音乐课程都边缘化了,哲学不哲学还重要吗?能跟数学、阅读这些测试科目扯上边比什么哲学都重要。郭著还对美国音乐教育价值观进行了历史梳理,认为认识不是根本原因,起作用的是“音乐教育者要‘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甚至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即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要“审时度势”。对此,我也想“识时务”地说,我们还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下的美育观为基础。对普通音乐教师来说,能想方设法使自己的音乐课不被占用,且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服务于学生,这就是最大的哲学。
此外,郭著丰富的实用价值在于描述的许多完整课堂案例和育人环境,值得实践教师细读。这里仅介绍几点“意外”:美国学校举办文艺演出活动不给经费,音乐教师必须自行解决,某教师自掏好几百美元,家长看孩子演出必须花钱买票,这还是惯例;中小学音乐教师工作量繁重,平均每周至少25节课,晚上到家还要学习想拿学位,有博士学位的小学音乐教师不稀奇。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平均每人开设五门课,所谓的学术假就是写论文搞研究;校园音乐会没什么学生来听,某硕士毕业音乐会,连表演、工作人员、观众加起来不超过15人;美国教育培训市场中艺术占一半,90%是音乐且器乐居多,领衔的是钢琴、提琴。美国孩子参加培训的并不多,即使参加也更多的是群众唱歌活动,注重音乐兴趣培养;卡内基音乐厅观众老人居多,青年人很少,基本见不到孩子,且并非国人所说很有音乐修养,如音乐稍微有点停顿就来掌声、打瞌睡、提前退場的,其他音乐厅还有发出笑声的。像拉斯维加斯这个地方还有女演员上身全裸演唱。
郭著也有遗憾,如对在我国盛传的“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只字未提,尤其书中对没介绍本科音乐教育的解释之一是“以为美国很少有学校在本科阶段设置音乐教育专业的”,然刘沛的《美国音乐教育概况》称“美国高校各种音乐专业学士学位授予中,音乐教育专业占近半数”,说明郭著对国内文献重视不够。
参考文献
[1]郭声健.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吴跃华.从三本书窥改革开放以来音乐教育哲学的发展理路——从“《当代音乐教育哲学论稿》的‘第一’说”谈起[J].中国音乐,2015(01):18.
作者简介:沙红玉,无锡市胡埭中学,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