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短视频文化中的新力量

来源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23you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20年代初,苏联记录电影导演吉加·维尔托夫提出了“电影眼睛派”理论,认为电影摄影机可以像人的眼睛一样“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奠定了纪实美学的基础,对后来的电影工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将近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群热爱运用视频分享生活的 vlogger通过拍摄vlog,用新的形式实践了这一理论。vlog,正在成为短视频文化中的新力量。
  什么是vlog?
  vlog是 video log或 video of log的简称,源于blog(博客)的变体,可译为“视频博客”,是一种视频形式。vlog的作者被称为 vlogger,他们用影像代替文字或照片,记录并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对于全球范围内的年轻人来说,vlog正逐渐成为他们记录生活、表达自我的主要方式。
  “简单来说,短视频是‘编剧+剪辑’,直播是‘无编剧+无剪辑’,而vlog大体是‘无编剧+剪辑’。”关于vlog、一般短视频和直播三者的区别,国内知名 vlogger井越这样总结道。同其他短视频相比,vlog弱化了表演成分,更具记录性和真实感,内容上贴近生活,注重与受众的互动交流。相较于直播的冗长和粗糙,vlog则更小巧精致,其制作者常常花费大量精力进行素材的剪辑,并结合音乐与文字,使得作品紧凑,品质较高,并且富有风格化特征。
  在内容方面,vlog可谓是无所不包,“我的一天”是最为典型的vlog标题。在这里,vlogger们展现的有旅行、美食、美妆、开箱等,这些日常记录通常都具有现实参照意义。他们也可能仅仅是对着镜头自言自语,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表面上vlog的作者是在进行独白,但其实他们是在对一群看不见的观众说话,试图与其建立起沟通关系。
  中国vlog第一人“冬瓜”认为,这种视频形式与作者的人格有着密切的联系:“vlog在北美地区具有那么强的用户黏性其实不只是因为内容,更多是因为作者的人设,观众喜欢这位作者,所以只要是他拍的内容都会有很多人看。”
  本土化的困境
  流行于 YouTube的vlog发展到今天,在海外可谓蔚为大观。被称为“vlog教主”的 Casey Neistat自2015年以来发布了800多个vlog作品,收获了900多万粉丝,其作品播放量惊人。vlog不仅属于达人级别的创作者,更是一种全民化的视频日志。经调查,vlogger已经成为美国青少年未来最想从事的职业,就连电影《蜘蛛侠:英雄归来》里的小蜘蛛彼得·帕克都是 vlogger。
  反观国内,vlog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创作者的人数十分有限,其中的精品更是凤毛麟角。相对于抖音、快手这些APP上的短视频类型,vlog的制作要复杂繁琐许多,对创作者的技术手段和审美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画质清晰的设备、摄影构图技巧和高水平的剪辑能力都是优秀的 vlogger所必备的。可以发现,YouTube上点击量超过10万的视频作品,不论是画质还是剪辑水平都远高于路人的随手拍。从这个意义上看,vlog制作具有一定的门槛,并非每个人都能轻易上手。
  文化方面的原因对vlog的发展也有影响。1995年,索尼公司的第一台数码摄像机问世,DV文化由此产生。相比而言,欧美国家的DV创作比中国更为普及,那时几乎每个美国家庭都会用DV来记录生活,这样的传统使他们在转为制作vlog的过程中进行得更为顺畅自然。此外,中国文化讲究含蓄之美,立身处世低调内敛,不喜张扬,而拍摄vlog则需要走上街头对着镜头自说自话,这必然要求制作者克服害羞的心理、勇于表达,以便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
  可以看到,目前国内的vlog大多是由海外的留学生拍摄的,这些作品无论是内容和形式都带有明显的欧美vlog特征,且时间较长,多为10到20分钟,随着国内年轻人生活状态的碎片化,这类视频很容易使人产生倦怠。此外,在国内,绝大多数的播放都是依靠手机进行的,这种方式更适合于播放画质不高的短视频,而vlog所标榜的高画质在这里则成了短板。vlog这一视频形式必然要进行本土化改造,才能在中国实现长远发展。
  “平台很重要”
  “平台很重要,首先要有平台来支持vlog这件事情。”被问到什么对vlog在国内的发展最为重要时,vlogger“冬瓜”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平台的分散和鼓励机制的缺失是国内vlog发展的最大障碍。在短视频爆发的今天,无论是社交、资讯、娱乐还是音乐都有相对垂直的短视频平台提供支持,而vlog这种新形态的短视频却没有像 YouTube这样对vlog进行全面支持的专业平台,也缺少合理的盈利和变现模式。“当生活中遇到难题,国外首先会 YouTube,然后才会 Google。这种差异太大了,YouTube就是一个巨大的搜索引擎,有一個这样的内容平台,vlog肯定会火爆起来。”“冬瓜”说。
  尽管面临诸多问题,vlog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仍被看好。从百度指数看,“vlog”一词的搜索数值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便持续增长,在2018年年初达到了新峰值,并在2018年上半年持续保持着搜索热度。在B站,vlog视频大受欢迎,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中热度最高的vlog作品点击量达到了158万,在微博上发布的vlog的创作者们也注意到了时长控制的重要性。尽管这些作品仍具有较为浓厚的西方化色彩,但其本土化趋向已经日益明显。
  更加可喜的是,国内已经出现专注vlog的短视频社区,许多内容创作者开始利用小影( VivaVideo)等短视频APP制作3到5分钟的vlog视频作品。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放弃对欧美 vlogger的效仿,转为制作更具本土化特征的vlog,展现中国年轻人的个性。
  作为一种短视频类型,vlog专注于展示生活,传达个体的人格魅力,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方面,vlog都契合了当下年轻人表达个性和进行社交的需要。每一个想要分享个人生活的人都能通过这种方式与他人进行互动,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vlog在海外的发展已经证明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在视觉消费甚嚣尘上的今天,vlog极有可能成为国内短视频行业的下一个主流形式,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成为我们人生的重要“记录者”。
  (摘自《文史博览·人物》2018年第6期)
其他文献
①  最近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在睡前玩手机。原本想就看一则新闻、一个视频、一段留言,可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稍不注意,就到了凌晨两三点。  本来我每天要在早上五点起床看会儿书。由于晚睡,早上就起不来。就因为一个不自律的行为,一整天的安排都给打乱了。  这样的状态持续一周以后,我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知道,如果再不果断戒掉这个坏习惯,我就会被它彻底征服,然后再纠正就更难了。  于是,我开始对自己发狠了,
期刊
提到《新闻联播》,很多人的印象可能是这样的:“咚咚咚咚……”一段激昂的音乐后,两个身穿正装的主持人,字正腔圆地说:“各位观众,晚上好……”这套流程几十年如一日,每晚7点准时出现。  现在,年轻人看到的抖音却是这样的,对香港国泰航空一些工作人员,主持人康辉说:“No zuo no die。”台湾地区政论节目称大陆人民吃不起榨菜,主持人欧阳夏丹笑着回怼:“宵夜的时间到了,要不,上点儿榨菜?”  自19
期刊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个艺术家,他的有些观点我真是不敢苟同。  他会拿起一朵花,说道:“看,这花多美啊!”  是啊,花很美,我也这么想。  他接着会说:“你看,作为一个艺术家,我会欣赏花的美;而你是个科学家,只会职业性地去层层剖析这朵花,那就无趣了。”我觉得他在胡扯。  首先,我相信,他發现花很美,其他人和我也能看到。不过,我可能没有他那样精妙的审美感受,但是毋庸置疑,我懂得欣赏花的美。  我同时还能
期刊
听人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话说,有一个人经过了严格的间谍培训,那是千辛万苦,但是最后沒有通过选拔。他很不服气,跑去跟教官理论说:我挺不错的啊,你们为啥不要我?  教官说:这么着吧,再给你一次机会,现在你去某某图书馆里面,找到第几个书架上的第几本书,把夹在第103~104页的一张便条给我拿过来,拿来,就算你通过。这人兴高采烈地就去了。  过了一会儿,他回来了,心甘情愿地说:我懂了,我被淘汰一点都不冤。我
期刊
我有一位朋友,临时被叫到杭州开一个会,需要在次日上午八点抵达杭州。但当时他在江苏的一个小城市,他的秘书联系了所有熟人,也订不到那个时间的火车票。后来,这位朋友对秘书说,你找熟人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买火车票对吧?你买火车票又是为了什么?  秘书听了这段话,恍然大悟,赶紧给领导约了一辆出租车,硬是坐著出租车连夜赶到了杭州。这个朋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次日八点到达杭州,而不是找到火车站的熟人。当他们重新回
期刊
我曾经读过一本书,内容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儿童的对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在想,里面的内容一定特别好玩。可是当我真正看了这本书时,我感到极其震惊,因为里面没有一句是在哄孩子,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甚至根本不在乎孩子当下能不能听懂他们说的话,他们每个人说话的语调和措辞都和他们跟同龄人交流时一模一样,严谨而客观。  为此,我曾经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儿童教育专家桑新民老师探讨过这个问题。他告诉我:“从儿童教育的角
期刊
萨达吉去一所学校学习逻辑。  “首先,我将借助一个例子向你解释逻辑,”教授说,“你有鱼塘吗?”  “有。”萨达吉说。  “这意味着你喜欢鱼。”教授继续说道。  “是的。”  “那就是你爱水。”  “是的。”  “每个人都喝水,所以你爱每个人。”  “是的。”  “如果你爱每个人,你就爱女孩。”  “是的。”  “如果你爱女孩,那你就是个男孩。”  “是的,我是个男孩。”  “如果你是一个男孩,你爱
期刊
对于接受者来说,教养既可以是游戏,也可以是折磨;正因为这个缘故,对于供给者来说,教养问题便显得迷人又艰难。身为一个父亲,那些曾经被孩子问起:“这是什么字?”或者“这个字怎么写?”的岁月,像青春小鸟一样一去不回来。我满心以为能够提供给孩子的许多配备还来不及分发,就退藏而深锁于库房了。老实说:我怀念那转瞬即逝的许多片刻,当孩子们基于对世界的好奇、基于对我的试探,或是基于对亲子关系的倚赖和耽溺,而愿意接
期刊
这是我第二次在日本丢钱包了,上一次应该是10年前,把钱包落在出租车上,最后司机给我送了回来,因为钱包里现金多,我给了他几万日元的谢礼。这一次有点悬,因为钱包里只有2万日元现金,没啥油水。  最后大家建议,要不去附近的警察岗亭问问,是不是有人捡到交给了警察。  于是几个人陪我一起去市谷車站前的警察岗亭。值班的警察告诉我,没有人送钱包过来。这下,我可死了心。  不过,警察问我:“钱包里有没有个人证件?
期刊
20世纪90年代初,我获得了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优秀青年自然科学奖学金”,去瑞典皇家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诺贝尔神经生理研究所继续科研工作。  这个研究所十分讲究开明和平等,每天下午大家坐在一起喝咖啡,从所长到清洁工,不分贵贱,进来以后就坐在桌边。最使我惊讶的是,当所长不在的时候,他的办公室总是敞开的,每个工作人员都可以自由进出,翻阅他书架上的书,只要留下借条,可以随时将此书借回家里。  刚到所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