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鲶鱼隶属鲶形目、鲶科、鲶属,是鲶科中分布最广的鱼类。鲶鱼喜分散穴居生活,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爱在弱光下和晚上出来觅食和活动。在自然条件下,鲶鱼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孵化脱膜后2~4天以吸收自身的卵黄为营养,卵黄消失后幼鱼开始捕食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和水蚯蚓等池塘底栖动物,体长达到2厘米后主食各种小鱼虾;人工养殖时,经驯化可摄食动物性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鲶鱼适宜池塘主养、混养,不适合网箱养殖。鲶鱼肉质细腻且无肌间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目前鲶鱼苗种供应较为紧缺,为此我站在临桂鱼种场开展了人工催产孵化技术试验。
一、试验情况
1. 亲鱼来源
2009年初夏购买鲶鱼卵黄苗进行培育,育成鱼种后选择外形好、体色美观、无伤病的分散混养于其他成鱼养殖池,以供2010年繁殖使用。
2. 亲鱼的强化培育
2010年3月中旬到下旬,水温12~15℃时,从混养鱼塘中捕获鲶鱼,选择无伤病、体形体色好的个体(约70千克)做亲鱼,放养于面积为500米2的鱼塘中加强饲养。亲鱼集中下塘后,每天投饲野杂鱼、冰鲜鱼和规格为15~60克/尾的鲢鱼苗。投饲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准,一般为亲鱼体重的3%~8%,视天气情况和水温调整,每天投饲1次,分散撒在池塘水面上。由于投喂动物性饵料,其残渣易腐化影响水质,要经常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新。在临近催产前20天增加冲水次数,每4~5天冲水1次,每次2~3小时,以刺激亲鱼性成熟发情,提高催产效果。如果亲鱼性成熟比较好,可以不进行强化培育,到5月份水温升到20~24℃时直接进行配组催产。
3. 人工催产
①产卵池。选择注排水方便、环境安静、无人员走动和无噪音干扰的地方建产卵池,水池一角设进水口,对角池底埋设直径7厘米的塑料管做排水管。本试验利用注排水方便的叉尾 鱼苗暂养池做产卵池,规格为5.0米×4.5米×0.6米,池底无淤泥,注水45厘米,水源为青狮潭水库水。水泥池2/3~3/4面积覆盖黑色遮阳布,以营造阴暗的产卵环境。
②鱼巢设置。鲶鱼卵呈青绿色,为漂浮性卵,吸水后直接悬浮于产卵池水体中,无需专门设置其他鱼巢。为方便收集鱼卵,本次试验在水池中挂两个规格为1.5米×4.0米×0.5米、材料为40目柔软的尼龙网箱做产卵池,网箱上覆盖防逃网。用直径5厘米塑料管分别引水到两个网箱中,并用60目筛绢布过滤进水,防野杂鱼进入网箱中。催产前1天水池和网箱均用生石灰溶液浸洗消毒,洗净备用。
③催产技术。5月下旬水温升到22~24℃时开始催产亲鱼,选择性腺成熟、体形好、体色鲜艳、带米黄色或青灰色花纹、体质健壮、无伤病的个体。一般雌鱼个体较大,腹部膨大柔软富有弹性,头及口裂较雄鱼粗短。雄鱼个体较小,腹部无明显膨大,体形较细长,成熟后挤压其后腹部有少量淡淡的乳白色精液流出,入水马上散开。本次试验选亲鱼30千克,由于雄鱼个体偏小,按雌雄比1∶1.5进行配组催产,其中雌鱼31尾。
④注射催产剂催产。每千克雌鱼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HRH-A2)5微克 马来酸地欧酮(DOM)4毫克 脑垂体替代物(PG)5微克,雄鱼剂量减半。注射催产剂后的两组亲鱼分别放入两个备用的网箱中,同时进行冲水刺激,水温22.5℃时经10.5小时开始发情产卵。产卵时,雄鱼追逐雌鱼,当雌鱼静止不动时,雄鱼侧身从雌鱼背上缠绕其胸鳍以下部位,收缩挤压雌鱼腹部,迫使雌鱼产生腹压进行排卵,雄鱼同时射精,雌鱼扇动尾部产生水流,使排出的卵粒散开于水中,卵粒吸水后直径2.5微米,整个产卵过程持续达5小时。本次催产雌鱼31尾,产空30尾,催产率达96.7%;共获鱼卵46.2万粒,其中受精卵41.2万粒,受精率89.2%。
二、孵化
1. 孵化设施。本试验是利用鱼种场叉尾 的孵化不锈钢槽在室内进行孵化。钢槽格长3.50米、宽0.60米、深0.25米,钢槽一端接水管进水,用水龙头控制进水量,在另一端底部钻孔接溢水管,保证注水0.15米深,钢槽上设一根3.65米长的纵向转轴,转轴上等距离焊接长20厘米、宽4厘米的不锈钢叶片,叶片边沿打磨光滑,每两个叶片错开90度角焊接,叶片尾端稍向转轴转动反方向弯曲,用电机变速后带动转轴叶片进行搅水。转速为36转/分钟。
2. 孵化过程。将催产出来的孵粒分别放入两个孵化钢槽中,排水口用60目筛绢布设置防逃罩,进水口用80目筛绢网袋过滤进水,防止野杂鱼及污物进入孵化槽中,并经常清洗或更换过滤网袋,保证水畅通。孵化用水经蓄水池澄清后使用。每个钢槽每分钟换水量为30升,同时开动电机转动叶片进行搅水,使孵粒随水流悬浮于水中,避免鱼卵在静水状态下沉入底部堆积缺氧死亡。搅水还起到增氧作用。在钢槽中,水温22~24℃时经58小时孵化,卵粒中鱼苗开始破膜,刚破膜的鱼苗下沉趴在钢槽底,对漂浮的卵膜要及时清除。卵黄苗以自身卵黄为营养,3天后开始上浮平游觅食,此时要及时转入提前准备好的池塘中培育鱼苗。本次孵化受精卵41.2万粒,获得鲶鱼卵黄苗34.7万尾,孵化率为84.2%。
三、试验结果
本次试验结果见下表:
四、小结与体会
1. 亲鱼在产前2个月进行加强培育,可促进卵粒成熟,水温适宜的情况下可获得较高的催产率,提高受精率。
2. 孵化用水必须清洁无污染,水温高卵粒发育快,可缩短孵化时间,减少孵粒霉变死亡,提高孵化率。但水温不宜超过30℃,否则会出现畸形苗,影响鱼苗质量。
3. 破膜后的卵膜要及时清除,否则卵膜发霉可导致卵黄苗死亡,影响存活率。
4. 鲶鱼卵粒为漂浮性卵,进行规模化生产时可考虑用孵化环道进行孵化。
(作者联系地址:广西临桂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邮编:541105)
一、试验情况
1. 亲鱼来源
2009年初夏购买鲶鱼卵黄苗进行培育,育成鱼种后选择外形好、体色美观、无伤病的分散混养于其他成鱼养殖池,以供2010年繁殖使用。
2. 亲鱼的强化培育
2010年3月中旬到下旬,水温12~15℃时,从混养鱼塘中捕获鲶鱼,选择无伤病、体形体色好的个体(约70千克)做亲鱼,放养于面积为500米2的鱼塘中加强饲养。亲鱼集中下塘后,每天投饲野杂鱼、冰鲜鱼和规格为15~60克/尾的鲢鱼苗。投饲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准,一般为亲鱼体重的3%~8%,视天气情况和水温调整,每天投饲1次,分散撒在池塘水面上。由于投喂动物性饵料,其残渣易腐化影响水质,要经常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新。在临近催产前20天增加冲水次数,每4~5天冲水1次,每次2~3小时,以刺激亲鱼性成熟发情,提高催产效果。如果亲鱼性成熟比较好,可以不进行强化培育,到5月份水温升到20~24℃时直接进行配组催产。
3. 人工催产
①产卵池。选择注排水方便、环境安静、无人员走动和无噪音干扰的地方建产卵池,水池一角设进水口,对角池底埋设直径7厘米的塑料管做排水管。本试验利用注排水方便的叉尾 鱼苗暂养池做产卵池,规格为5.0米×4.5米×0.6米,池底无淤泥,注水45厘米,水源为青狮潭水库水。水泥池2/3~3/4面积覆盖黑色遮阳布,以营造阴暗的产卵环境。
②鱼巢设置。鲶鱼卵呈青绿色,为漂浮性卵,吸水后直接悬浮于产卵池水体中,无需专门设置其他鱼巢。为方便收集鱼卵,本次试验在水池中挂两个规格为1.5米×4.0米×0.5米、材料为40目柔软的尼龙网箱做产卵池,网箱上覆盖防逃网。用直径5厘米塑料管分别引水到两个网箱中,并用60目筛绢布过滤进水,防野杂鱼进入网箱中。催产前1天水池和网箱均用生石灰溶液浸洗消毒,洗净备用。
③催产技术。5月下旬水温升到22~24℃时开始催产亲鱼,选择性腺成熟、体形好、体色鲜艳、带米黄色或青灰色花纹、体质健壮、无伤病的个体。一般雌鱼个体较大,腹部膨大柔软富有弹性,头及口裂较雄鱼粗短。雄鱼个体较小,腹部无明显膨大,体形较细长,成熟后挤压其后腹部有少量淡淡的乳白色精液流出,入水马上散开。本次试验选亲鱼30千克,由于雄鱼个体偏小,按雌雄比1∶1.5进行配组催产,其中雌鱼31尾。
④注射催产剂催产。每千克雌鱼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LHRH-A2)5微克 马来酸地欧酮(DOM)4毫克 脑垂体替代物(PG)5微克,雄鱼剂量减半。注射催产剂后的两组亲鱼分别放入两个备用的网箱中,同时进行冲水刺激,水温22.5℃时经10.5小时开始发情产卵。产卵时,雄鱼追逐雌鱼,当雌鱼静止不动时,雄鱼侧身从雌鱼背上缠绕其胸鳍以下部位,收缩挤压雌鱼腹部,迫使雌鱼产生腹压进行排卵,雄鱼同时射精,雌鱼扇动尾部产生水流,使排出的卵粒散开于水中,卵粒吸水后直径2.5微米,整个产卵过程持续达5小时。本次催产雌鱼31尾,产空30尾,催产率达96.7%;共获鱼卵46.2万粒,其中受精卵41.2万粒,受精率89.2%。
二、孵化
1. 孵化设施。本试验是利用鱼种场叉尾 的孵化不锈钢槽在室内进行孵化。钢槽格长3.50米、宽0.60米、深0.25米,钢槽一端接水管进水,用水龙头控制进水量,在另一端底部钻孔接溢水管,保证注水0.15米深,钢槽上设一根3.65米长的纵向转轴,转轴上等距离焊接长20厘米、宽4厘米的不锈钢叶片,叶片边沿打磨光滑,每两个叶片错开90度角焊接,叶片尾端稍向转轴转动反方向弯曲,用电机变速后带动转轴叶片进行搅水。转速为36转/分钟。
2. 孵化过程。将催产出来的孵粒分别放入两个孵化钢槽中,排水口用60目筛绢布设置防逃罩,进水口用80目筛绢网袋过滤进水,防止野杂鱼及污物进入孵化槽中,并经常清洗或更换过滤网袋,保证水畅通。孵化用水经蓄水池澄清后使用。每个钢槽每分钟换水量为30升,同时开动电机转动叶片进行搅水,使孵粒随水流悬浮于水中,避免鱼卵在静水状态下沉入底部堆积缺氧死亡。搅水还起到增氧作用。在钢槽中,水温22~24℃时经58小时孵化,卵粒中鱼苗开始破膜,刚破膜的鱼苗下沉趴在钢槽底,对漂浮的卵膜要及时清除。卵黄苗以自身卵黄为营养,3天后开始上浮平游觅食,此时要及时转入提前准备好的池塘中培育鱼苗。本次孵化受精卵41.2万粒,获得鲶鱼卵黄苗34.7万尾,孵化率为84.2%。
三、试验结果
本次试验结果见下表:
四、小结与体会
1. 亲鱼在产前2个月进行加强培育,可促进卵粒成熟,水温适宜的情况下可获得较高的催产率,提高受精率。
2. 孵化用水必须清洁无污染,水温高卵粒发育快,可缩短孵化时间,减少孵粒霉变死亡,提高孵化率。但水温不宜超过30℃,否则会出现畸形苗,影响鱼苗质量。
3. 破膜后的卵膜要及时清除,否则卵膜发霉可导致卵黄苗死亡,影响存活率。
4. 鲶鱼卵粒为漂浮性卵,进行规模化生产时可考虑用孵化环道进行孵化。
(作者联系地址:广西临桂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邮编:5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