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要津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y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拥有自身特点的湖北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更是如此。只有准确把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新农村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农民切身利益出发,让农民拥有新农村建设的话语权;在发展的基础上整合族际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整体推动新农村建设,坚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发展;切实加强农民政治社会化力度,提升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等六个方面的认识,才能真正搞好该类地区的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多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要津
  
  所谓多民族地区,即指多个民族共同聚居的地区。湖北民族地区便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众多民族地区兄弟中的一员,它包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宜昌市的五峰和长阳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这一地区除了具有兄弟民族地区(大多在我国的西部地区)的共性,还有着自己的个性。它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而又被划入到国家西部大开发区域之列,境内生活着17个民族而且所处区域多为山区,与湖北其它地区相比,该地区的发展无论是从经济、文化还是政治等方面来说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在农村的反映更甚。然而地域的特殊往往并没有使得它在各级政府具体决策时区别于其他地区对待,而且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各民族也并没有因为整体上的民族融合而完全丧失掉自己,只是表面上的普遍性掩盖了事实上的特殊性以至差异容易被忽略。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新农村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处理好农业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样才能确保农业资源的持续有效利用和生态安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在对湖北民族地区农村状况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地方有着资源粗放利用,投入品利用率低,农业面临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而且问题的存在业已影响到这些地方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虽然,这种局面不完全是农民自己造成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它应该是伴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而出现的综合症,但不容忽视的是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粗放的农业生产明显不可能很好地支撑新农村建设。于是,在这些地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和多元化。而欲实现这样的目标,则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就要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维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避免重复建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并以实现农业系统总体上的高产、稳产、优质、节能和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
  
  二、从农民切身利益出发,让农民拥有新农村建设的话语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但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这20字方针并以之指导新农村的具体建设,很大程度上几乎都是政府的主张或者学者的建议,至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当然主体和直接的受益对象——农民,他们心目中的新农村是一个什么样子?却被关注得很少。难道他们果真只会等待“从天而降”的“阳光和雨露”吗?事实并非如此。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没有谁比农民更了解农民,没有谁比农民更关心新农村建设,他们有自己的见解,他们有切身的体会,一句话,农民,也只有农民,才真正拥有如何建设新农村的话语权。因而,在新农村建设中,一切纸上谈兵式的指责和说教,所有“追星赶月”式的“取经纳宝”,以及只想当然的官僚主义作风,都是不可取甚至应该受到批判的。为此,只有深入到农民中去,与他们促膝交流,真正了解他们期盼什么、需要什么,才能切实做到一切从农民切身利益出发,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建设自己家园的积极性;只有深入到新农村建设第一线,反复进行调查研究,全面把握地方实际,才能在决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最终建成广大农民真正满意的新农村。
  
  三、在发展的基础上整合族际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多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尤其如此。我国学者的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发展和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矛盾,是当代中国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民族问题的主要矛盾。况且多民族地区的民族关系更为复杂。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注意建立动态的利益平衡机制,对民族利益关系进行协调,以尽量实现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逐渐缩小各民族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当然,一个民族只有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竞争中才会意识到本民族的存在,才会产生文化认同,才会意识到民族权利之所在。一个民族只有在和其他民族的不断交往过程中兼容其他民族的优点和长处并加以升华、创造,才能更好、更持久地发展自身。惟其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利益关系引发的各种民族纠纷和民族矛盾,为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提供基本保证,才能为尽快建立完善规范的市场竞争机制创造条件。而规范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一旦建立,必然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由此在各民族间就会形成良性的有序竞争,加快各民族发展的步伐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四、整体推动新农村建设,坚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实践证明,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分类指导与典型示范引导相结合。新农村建设既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新的时代课题,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在欠发达的湖北民族地区,要快速地推进新农村建设,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从我们对该地区实际情况的了解来看,不仅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存在差异,而且经济现状和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这必然要求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针对各地实际,区别不同情况,找准切入点,选好突破口,分类型、分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同时,要扎实有序地搞好新农村建设,还必须抓好试点,这也是搞好新农村建设应当遵循的一个重要方法和原则。当然,搞好试点工作一定要选好示范点,要注意选择那些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村级组织凝聚力强、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作用明显的地方开展试点。
  
  五、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发展
  
  在对湖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无论是在各种条件较好的村,还是相对较差的村,外出务工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中的主体部分,而且是农民增收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农民通过外出务工解决了子女教育、住房投资等大问题,从而也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区域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然而,村民的外出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村里的现实劳动力缺乏,许多公益事业不能顺利开展,留守老人、儿童问题突出等。更为重要的是,外出农民过多影响了家乡的新农村建设。为此,当务之急就是要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发展。然而,由于仅靠土地,农民难以发展致富,所以要吸引他们回乡,只有在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在家的收入与外出务工差不多时,才愿意回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完善农民工回乡创业机制,促使农民工转型为“新农民”就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了。我们以为,要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必须改善他们创业的环境,如加速城镇化步伐,做好硬件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必须搭建他们创业的服务平台,如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寻求广泛的生存发展空间;必须拓宽他们创业的融资渠道,如解决创业资金来源,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必须积极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能力;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对回乡创业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的带头人、企业家和优秀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给予表彰,总结其经验,发挥其示范作用。
  
  六、切实加强农民政治社会化力度,提升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促进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时,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如果只注重物质文明建设,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就会造成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畸形发展,就会犯方向性错误,就会像邓小平所说的那样:“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因而,为了抵制和消除各种不健康思想对农民的影响,为了使新农村经济社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发展,必须加大农民政治社会化的力度,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领农村思想阵地,从而为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实践证明,要确保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并以之帮助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道德价值体系,增强他们的社会主义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如果动摇了这一精神支柱,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乱,那将是党、国家和民族的灾难。而且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历史原因使得一些封建主义的余毒依然存在;一些腐朽落后的东西伴随着对外开放也混了进来;市场经济本身的弱点和消极影响也会发生作用。加之农民整体素质较低,分辨能力较弱,免疫力较差,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误导都可能会使他们迷失方向陷入盲从,其结果是既毒害了他们的思想和灵魂,又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在旨以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的政治社会化中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向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政治系
  
  参考文献:
  [1]胡茂成.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应注意的问题[J].中州学刊,2007,3:67-68.
  [2]王希恩.当代中国民族问题解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3]施雪华.政治科学原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本文系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农民政治社会化与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007104。
其他文献
摘要:将BOT的风险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有效的识别,探究其成因,从而采取可行的措施进行防范,对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本文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将BOT风险分为宏观风险和微观风险,并对微观风险的主要内容、表现形式及其防范措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BOT;微观风险;防范;探究     BOT是英文Build Operate Transfer的缩写,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BOT项目风险按其
期刊
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均超700万,中国已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汽车产业大国,预计2007年汽车产量有望达到850万辆,仅零部件工业总产值将达到6700亿元人民币左右。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拉动了汽车后市场产业的高速增长。  什么是汽车后市场?汽车销售之后围绕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服务所构成的市场,被称为汽车后市场,包括配件、维修、保养、物流、检测等等。统计数据表明:汽车产业链中60
期刊
书香流动,书影随形。  于8月30日在国展拉开帷幕,让世界精品图书济济一堂的北京图际图书博览会,宛如北京市的一张文化名片,为千年古城--北京的文化风韵又着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来自53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出版人,带来了15万余种图书。  "全民阅读"活动是一个城市关注文化,关注人文情怀的标志。今年是国家17部委共同发出通知倡导"全民阅读"活动的第二年,以"同享知识,共建和谐"为主题的"全民阅读"活
期刊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世纪破解“三农”问题的治本之道。廊坊市应该从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新兴工业化、增加投入入手,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解除农村发展束缚、消除歧视、推进基层民主入手,改革和完善农村制度;从加强农村教育、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抵制不良风气入手,繁荣农村文化。  关键词:廊坊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经济;制度;农村文化    20世纪50年代,我党就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采购预测的内容、方法,及ERP系统对采购预测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ERP、采购预测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在资源和劳动力两大利润源泉挖掘潜力相对困难的今天,无论是制造业还是零售业都在努力采用通过降低成本的方法取得更多的效益,而成本降低的重要手段就是降低库存,采购量的准确预测是降低库存最重要的方法。  但是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多变,要
期刊
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顾客价值理论在营销管理学界兴起,至今已经有不少著名学者用不同的研究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并在实践中应用。对于企业营销活动而言,更重要的是能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多地找到创造和提升顾客价值的途径,以赢得竞争。本文将从最新营销理论——4R营销策略理论的视角,提出对顾客价值提升途径的创新思考。  关键词:顾客价值;4R营销策略;顾客让渡价值    一、 顾客价值提升途径的回顾
期刊
摘要:通过对上海近几年会展活动的研究分析,从抽样调查和统计数据进行比对得出以下结论:上海会展活动处于一个“四化”、“四不均衡”的状态,就此状态对上海会展活动的发展和构建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会展活动;态势;研究   会展活动作为一种经济发展和文化活动的表现形式,在城市的发展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好的会展活动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化形象,张扬着城市的个性,繁荣了城市的经济。对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关于外汇储备规模的讨论,普遍达成共识,就是外汇储备已超过适度规模,有很多不良影响。关于外汇储备管理的讨论非常热烈,大家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提出应对外汇超常增长的对策。本文主要从分析我国高额外汇储备与我国对外贸易的相互影响入手,指出外贸的持续增长是外汇储备超常增长的主要原因,过度的外汇储备对外贸起着抑制的作用,并提出以下对策:   改革现
期刊
摘要:国际服务业转移较高的利益差,推动了国际服务业的转移。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是国际服务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CEPA实施以后,广东应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禀赋,结合本地的市场规模、技术水平等条件,实现与国际服务业的对接,逐渐成为承接服务业转移的中心。  关键词:CEPA;国际服务业转移;广东服务业    国际服务业转移已成为去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显著特征,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服务业转移的主
期刊
摘要: 21世纪的大学生富有新的时代特征,时代也赋予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新的内涵,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状况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就21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涵义和内容等方面综述该领域的最新研究状况以及取得的重要成果,以供广大从事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以及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综述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顺利有效地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