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书房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ojie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有4屋,两间为书房,夫妇二人各居其一。一间属我,满室简单清新的松木橱与桌,明亮而温暖。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我最好的时光就是在这里读书写作。另一间,四壁落白,只有老榆木的一桌一椅,先生但有闲暇,必在此临帖练字。日常生活恬淡而知足。
   拥有一间四季的书房,是每个读书人的愿望。能在翰墨香气中,读书练字,沉淀心灵。是一件多么快意的事情。
   在崇尚文学的古代,书房是文人骚客的安身立命之所。虽然各自经济状况迥异,对书房设置却无一不精心讲究,要的就是一个高雅别致,有独特的文化氛围。在这个小天地里,读书、吟诗,弹琴、作画,品茶、对弈。书房俨然是文人的精神家园。



   中国读书人讲究一个雅静,书房必须具有清雅的特质。文人的清骨傲气决定了书房拒绝一切富丽。即便是富贵官宦人家,也只讲究一个低调的奢华。李渔的《闲情偶寄》中提到:“书房之壁,最宜潇洒,欲其潇洒,切忌油漆”“石灰垩壁,磨使其光”为最佳,其次“则用纸糊”。所有的“易简不易繁”,力求“高雅绝俗之趣”。
   古代文人为自己书斋起号,其实就是自己情与志的宣言。有洪迈的“容斋”,陆游的“老学庵”,唐伯虎的“梦墨堂”,还有梁启超的“饮冰室”。
   “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读圣贤书,书香养心;交知己友,友爱怡情。人生之乐无外于此。
   书房之内需雅而静,书房之外也必是要清而雅。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宋代学者叶采的《暮春即事》就描摹了这样一间置于清幽自然的书房。
   十分宁静的书室,垂柳飞絮的季节,春风娇弱的日子,屋里似乎没人,几只麻雀悠闲自在地漫步在书桌上,柳絮轻盈地随风飘落,赖在砚台上不肯动弹,竟然无人拂拭。
   那位古时的读书人,一心埋头书案,浸沉在书中。内心世界一片从容,一片自然和乐,世间万物都不能进入他的意识。
   接近自然、远离尘嚣是文人书房最极致的韵致。明代李日华《紫桃轩杂缀》中描述书房的理想环境是:“在溪山纡曲处择书屋,结构只三间,上加层楼,以观云物。四旁修 竹百竿,以招清风;南面长松一株,可挂明月。老梅寒蹇,低枝入窗,芳草缛苔,周于砌下。东屋置道、释二家之书,西房置儒家典籍。中横几榻之外,杂置法书名绘。朝夕白饭、鱼羹、名酒、精茗。一健丁守关,拒绝俗客往来。”
   然自古及今,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对于书房设置并没有形成一定之规。富者可专门筑楼,贫者或室内一隅;你可雕梁画栋,我自则环堵萧然。选择书房建筑的地点也没有特殊要求,可在河湖之滨,也造于山谷林间;也可是闹市取境,或隐于乡村。为了达到接近自然,创建清雅的周边环境。文人们无不竭尽所能。或植以南山之竹,或覆以荆楚之茅,所为皆是要极富有诗情画意,雅气洋溢,令人俗念尽忘。所谓:“市声不入耳,俗轨不至门。客至共坐,青山当户,流水在左,辄谈世事,便当以大白浮之。”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这样描述书斋外的环境:“窗外四壁,薜萝满墙,中列松桧盆景,或建兰一二,绕砌种以翠芸草令遍,茂则青葱郁然。旁置洗砚池一,更設盆池,近窗处,蓄金鲫五七头,以观天机活泼。”真是雅到了极致。
   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宠辱皆忘,安守自我,一如文中所提到的叶采。
其他文献
18岁,他怀着产业报国的初心,成为焊接领域的一名新兵。   24岁,他取得黑龙江省青工岗位技能大赛电焊工比赛第3名,破格晋级为高级技师。   28岁,他荣获黑龙江省青工岗位技能大赛冠军、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省向上向善好青年、哈电集团劳动模范、十大杰出青年等诸多荣誉,成为哈电集团唯一的“90后”高技能专家、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而立之年,他被授予第20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是我省唯一
期刊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历史证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再次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郑重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一贯富于理论创新。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相结合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期刊
牛年刚过,我来到昭苏县。因昭苏是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伊犁马发源地,曾在2003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天马之乡”。早在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得乌孙马,命名为“天马”,并谱下《西极天马之歌》,曰:“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昭苏天马从此闻名于世。   昭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业大县,创新发展“马产业+”新业态集聚区,牲畜存栏73万头(只),仅马匹存栏已超过10万
期刊
我看到大面积的油菜花田,并不是在婺源也不是南方的某地,而是疫情之前有一年去内蒙古。弟弟开车,带着我和妈妈去海拉尔。七月底的日子,上了内蒙古的高速路天气就爽朗起来,车辆见少,偶尔有一辆车超过去,都是有急事赶路的样子。   天高地远,不论哪块土地仿佛都能种出无穷无尽的东西,如果不种什么就会长出无穷无尽的草,上面能养育无数的牛马羊。蓝得让人发毛的蓝天和白得让人心情复杂的云彩,连绵的草原,连绵的土豆地、
期刊
诗词的盛宴   杜甫的《春夜喜雨》,表达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无比欣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贺知章的《咏柳》,描写出春的娇俏可爱:“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孟浩然的《春晓》,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白居易的另一首《钱塘湖春行》,则写出了他陶醉于满目春景中的情形
期刊
少年时曾住在老宅阁楼上,冬天的深夜经常能听到平门火车站的声音,那“呜呜——”的鸣笛声空灵而悠远,夜深人静之际,尤显凄厉。不过,有它陪伴,总算让我的夜读生活不再孤寂。   于是,我缠着父亲带我去平门看火车。我们父女俩站在铁道旁,父亲侧耳倾听,远处传来声响,立马警觉地拉着我往后靠,站在安全范围内,看着一列列车厢,呼啸着由远及近再到渐行渐远。   绿皮的是客车,黑皮的是煤车,我仰起头问父亲:你什么时
期刊
探亲途中,我的邻座是一个刚刚走上社会两年的北漂女孩。她的着装很普通,穿一件羽绒棉的棉衣,头发随便扎了个马尾,乍一看是个活得很粗糙的女孩。   我们聊了一路,女孩出身农村,家里还有一个读高中的妹妹。她在大学里学的是电子专业,家里倒是支持她考研,可她考虑到父母的辛苦和家里的境况,还是选择大学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   专业对口的工作不好找,她应聘到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做助教。学校的生源主要是中考生和高考
期刊
我的朋友圈里有一个特别的女孩,她既不是我的亲戚,也不是我的同事,说来我跟她的渊源竟是一段短暂的师生关系。   大学毕业那年,我正在单位实习,却被母亲火烧火燎地召回来“救急”。原来她讲堂授课声音沙哑,嗓子不行直接影响到了教学工作。并且医生还毫不隐讳地告诉母亲,她的扁桃体亟待手术。   母亲是一位乡镇小学数学教师,平日里工作兢兢业业,不到万不得已她才舍不得丢下这些祖国的小花朵。在动身去县医院之前,
期刊
她的人生注定与诗词分不开。从《百家讲坛》到《见字如面》,再到《中国诗词大会》,无论是当主讲人,还是担任评委,只要有她在就场场爆满,很多人早早守候在电视机前,就为一睹她的风采。她就是被人们称为“诗词女神”的中南大学教授杨雨。执着追梦的文学少年   1974年,杨雨出生在长沙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她母亲因初中未毕业就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农村,落实政策回到城里后,报名参加了高等教育大专阶段中文专业自学考试。
期刊
4年前的一天,我被单位派遣到洞庭湖滨的一个贫困村驻村扶贫,担任扶贫队长兼第一书记。   正值初春,田野上铺满的积雪还没有融化。我和2名扶貧队员带着行李来到村里,正赶上了“倒春寒”的天气,天空还在降落着雨夹雪。村支书将我们安排在村广播室旁边的一间房子里,让我们安心在这间房里住下。   深夜时分,房里寒气很重,我觉得身上有点冷,便从书桌上拿起空调遥控器,给房里补充暖气。天亮的时候,我们3人都起了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