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奴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deyang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去参加了在弗吉尼亚彼得斯堡附近一个农场土地和财产的拍卖活动,无意间却看到他们正在公开拍卖奴隶。那些奴隶在广场前排成一队,注视着聚集在四周的人群。在土地和其他东西拍卖完之后,拍卖商用响亮的声音喊道;“把那些黑鬼带上来!”这使那些奴隶的脸上露出惊慌和恐惧的神色,他们相互间注视了一下,又将目光转向那些买主,而买主们的注意力这时也都集中到了他们身上。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毫无疑问是要被出卖、要与家人或朋友分离时,他们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女人们紧紧搂着自己的孩子,尖叫着奔进奴隶住的茅屋;大些的孩子躲在屋边的大树后;而男人们却咬紧嘴唇绝望地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拍卖商站在房屋门前的露天走廊上,而那些被拍卖的奴隶则被赶到广场中间,让买主能看得更仔细些。拍卖商宣布说,没有人为这些奴隶的健康作担保,买主必须自己去加以检查。首先被卖出的是几个老人,他们的价格是从13美元到25美元,这些老人因长年劳作,腰背都已经弯曲,有些买主讥笑他们是“不中用的老黑鬼”,而他们则更担心自己会被那些南方来的农场主买走。
  一个15岁左右的白皮肤男孩也被带了出来。他的头发并不卷曲而且是棕色的,他的皮肤和白人一模一样,连他的五官也丝毫找不到黑人的特征,我简直不相信他身上会有黑人的血统。
  有些人拿他的肤色开着粗俗的玩笑,因为他的报价是200美元,有人便叫道:“这价钱对一个如此漂亮的黑人来说实在太低了。”还有人说:“就是倒贴给我钱我也不要这么一个小杂种。”另一个人说:“白色的黑人会带来太多的麻烦。”我身边的一个男人说出售白皮肤的人是错误的行为,于是我问他,他的意思是不是出售白人比出售黑人更错一些。可他什么也没回答。在拍卖这个白皮肤孩子的过程中,他母亲从茅屋里冲出来带着一种近乎疯狂的悲哀大声喊道:“我的儿子,啊!我的儿子,他们要把我最亲爱的带走——”但她说到一半就被人猛地推回茅屋里去了,那扇门也随即被锁死了。拍卖又继续进行,谁都没被这一凄惨的景象所感动。那个孩子因恐惧而不敢喊叫,只是不停地用袖子擦去脸颊上的泪水。最后他被人以250美元的价格买走了。整个拍卖过程中都不时有哭喊和咒骂声爆发出来,这使我的心感到疼痛和颤栗。叫到一个女奴的名字时,她发疯似地抱着正大哭不止的婴儿,但最后她不得不将婴儿交给了一个老年女奴,她被带走时突然停下脚步,双手高高举起并发出了凄厉的尖叫声。
  一位同伴用手碰碰我的肩膀小声说:“我们走吧,离开这个地方,我觉得无法忍受了。”我们离开了这个农场。将我们从彼得斯堡拉到这儿来的马车夫有2个很小的儿子——他们也都是黑人奴隶。但他得到了一个保证,即他的2个孩子不会被出卖。我们就问他,这是不是他唯一的2个孩子。他的回答是:“这是我8个孩子中仅剩下的2个。”其中的3个孩子被卖到南方去了,他永远不可能再见到他们或听到他们的消息了。
  
  责编 牛 伟
其他文献
我们的世界是不尽相同,也不尽完美的,我们的生活也是不尽相同,又不尽完美的。比如,有的人拥有明亮的眼睛,有的人却终日生活在黑暗中。生活在光明中的人,是用眼睛看世界,失去光明的人,则是用心去看世界。    故事1、最美的花  我在公园的一张石凳上坐下来读书。这个地方偏僻幽静,游人稀少。石凳在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柳树下面。我皱着眉头,思考着书中讲的人生道理。对于这个让我历尽坎坷的不公平的世界,我的确需要认真
期刊
按印度的风俗,男人死后,他的遗孀是不允许再结婚的。她只能躲在一旁为死去的丈夫哭泣,她还得剃光自己的头发,并摘去所有的饰品,包括她丈夫送给她的手镯、脚镯,她将凄惨而无望地度过余生。这状况甚至还不及一个奴隶,而在此之前她却是名正言顺的女主人。这样的生活前景往往会使一个守寡的女人绝望,因此、她宁愿跳入葬礼上那堆熊熊燃烧的大火,陪伴她丈夫一同前往天国。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婆罗门教也向这些可怜的女人保证,假如
期刊
如今,肉食虽仍美其名曰荤菜,却早已成为老百姓桌上的便当。但在我少年记忆里,吃菜难有几滴猪油,那时家乡有一句俗语叫“吹开油喝汤”,形容一种无可企及的奢侈生活。  回忆少年农村生活的肉味,是一种辛酸。  那时候猪肉是生活中的珍希佳肴,一年到头除了过年、过节打打牙祭能够吃到美味的肉,另外就是夏收夏种的“双抢”时节,生产队一般都会宰杀一条猪,算是给大家增加营养,以便在高温酷暑之中战天斗地。  当时,虽然农
期刊
林恰顿出生于荷兰的哈勒姆,1583年他跟随葡萄牙的东印度舰队来到印度的果阿。  加那利人和克朗比恩人都居住在乡下,他们靠种田或捕鱼为生。他们都属于贱民,是整个印度最受歧视、生活最悲惨的种姓,经常忍饥挨饿,缺乏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他们住的都是些低矮的茅草屋,进出屋子只能爬行,屋子里除了一张草垫和一口锅以外便再无其他东西了。草垫是用来睡觉的,大锅可以煮食物。他们还在地上挖了一个坑,里面是一些稻谷。他们竟
期刊
1977年那个冬日的早晨,我站在古老的徐沟城十字街口南面的墙前,久久望着墙上大红的高考招生初选榜激动不已。那张文科考生榜上只有两个名字——我和我们徐沟中学高七班的另外一位男生。就是说,徐沟公社初选的文科考生只有我们两人。我丝毫没感到寒风的凛冽,只觉得浑身热血涌淌,心跳如奔,冥冥中,觉得自己人生的拐点就要到了。  然而,两个多月后的那个下午,在太原文源巷省第四招待所的一个房间,我的老校长、时任清徐县
期刊
1958年1月12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了《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指示中称:“一个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高潮,已经在全国形成。”指示中所说的“四害”,指蚊虫、苍蝇、老鼠和麻雀。  1958年3月至5月间,毛泽东在成都、武汉、广州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极力号召要消灭“四害”之一的麻雀。他说:“办法是下定决心,统一行动,分片包干,封闭粮食,撒下天罗地网,连续打歼灭战。” 
期刊
前些年有不少人把钱称作“分”,把赚钱说成“扒分”;近些年上海人又通行“米”了,将赚钱说成“背米”。有篇主题为“汉语上海”的文章对此作了生动介绍:“米,钞票也。上海人是崇拜米的。米,侬有伐?有米算侬狠。有米走天下,无米寸步难行。”目前,“米”语已向各地辐射。  “钱”为货币的通称始于周朝。当时有一种铲形的耕田工具叫钱,形状与汉字“大”很相近,古人常把它作为交换的媒介物,后来金属货币又仿它形状制造。 
期刊
这是一个夫妻痛别、隔海苦望了半个多世纪的凄楚缠绵的爱情童话。新婚不久,男人被国民党抓去当兵,解放前夕被迫逃往台湾,从此音讯杳无。女人抱着男人临别相赠的玉麒麟,饮尽孤独,历尽磨难,终未再嫁。步入晚年,老人无依无靠,当地派出所民警对她关怀备至,象“儿子”一样尽着一份对“母亲”的孝心。尤其是女人失玉病倒,欲含恨离开人世之际,她的“儿子们”更是竭尽全力,不但代老人付了医疗费,还帮她追回了玉麒麟,找到了离开
期刊
恢复高考迄今整整30年了。1977年冬天,来自各个行业的570万“知识青年”从全国各地奔向沉寂了11年的高考考场时,有谁能想到这一重大事件将改写共和国的历史,改变一代人的命运。我作为其中的一员,每每想起这一时刻,就心潮汹涌,激动万分。是邓小平这一伟大的战略决策圆了我的人生之梦。    高考圆我大学梦    上大学本应是我学业的自然延续,但“文革”浩劫却使它成为我梦寐以求的奢望。  1966年小学毕
期刊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经历和感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与冲击,也分享着改革开放的成果。30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裕进步,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辉煌!  就我个人而言,改革开放30年,没有坎坷的个人经历,也没有耀人的工作成绩。但30年的个人经历,让我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30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