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教育改革?这是语文老师都感兴趣、值得讨论的话题。身为语文教师,我没有停止过对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考,没有停止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更没有停止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观察与反思。
  关键词:新课标 课堂改革 作业设计 创新发展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过去的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而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此反思过去自己曾经努力求索的课,过于注重知识灌输,所以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愉悦、民主、开放的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创设一个互相尊重、理解、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即情感上的安全感和心理上的轻松感。有时教师形象生动的富于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一个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形成了技能,也能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受到压抑,不同的声音才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才得以自由绽放,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情感愉悦的课堂,让学生的情感得以舒展,个性得以张扬,生命的潜能才会不断的开发,生活品质才能不断提升。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师要让“爱”充盈课堂,爱每一个学生,细心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用自己的快乐为学生打造一个快乐的家园。
  二、创设激发兴趣的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当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时,一个再小的任务对他来说也是负担,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反之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教师的责任在于以丰富的教育经验、智慧和教育艺术来培养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使之处于“激活”状态,从而爆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之责任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科内容,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但课堂效果好,更主要的是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否则就变“我要学”为“要我学”,课堂效果不会太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每课的内容,巧设导语或问题或联系生活的课堂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平常、实在的课堂
  我们大多数教师受公开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备课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就是演戏一样。但是,大量的准备使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这样的课就谈不上是一堂好课。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有自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所以教师要做到,哪怕是校长来了,局长来了,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所以我认为教师要上的课应该是这样的课——平实的课,即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我们上的每一节课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十全十美的课做秀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也没什么,因为它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然后作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所以一堂课教师要上的课应该是真实的课,要是没有实际的价值,就难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四、创设成功、高效的课堂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而言。一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优秀生、中等生、差生。二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成功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说,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一个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爱好都存在着不同,要求我们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一位教育专家也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教给孩子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好了,而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教师唤醒他们的灵感,唤醒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唤醒他们的创新潜能。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关注优秀学生,当我们把爱洒向学生时,特别是好学生时,不要忘了一个容易被遗忘的角落——更需要关注的对象“弱者”,应该说教师的关注不仅是关注孩子的现在,更是关注孩子的明天,孩子的未来。教师只有在自己的心田里种植了关注的种子,这颗种子才会生根、发芽,才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高低,设计不同的问题,这样不同的学生才会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一堂课下来,无论是学习好的、学习不好的,都要有所收益,这样的一堂课才算一堂成功的课。
  总之,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还课堂给学生。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会;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去开拓。“教无定法,各有各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在教改的路上越走越宽,才能更好的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河北省晋州市东里庄镇安家庄学校)
其他文献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道、业、惑必须凭借教学语言,并以之为载体,方能有效地给学生进行传、授、解。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明确记载:“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其志。”这充分说明教学语言在课堂上的独特功能。清代一些有作为的学者认为,教师是以舌为本,以舌耕为业。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体育课堂教学的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主动性,勇于创新,发现创新闪光点,激发创新欲望。在实践中运用创新的原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方向。  关键词:高校体育 创新教育    1.创新教育与学生智力的开发   智力就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是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较为统一的认识是:智力是人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学要使学习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本文探讨了在新型的学习模式下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初中 创新    语文课堂教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它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由师与生、教与学彼此互相控制,而且是一个信息量大、内容丰富,集对学
期刊
导入是教师在新的课题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正确而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引起对所要学习内容的关注,从而为整个教学过程定下基调,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平台。英语教学比其他学科更应注重情境教学,教师应想方设法构建导入方式,从一开始就紧抓学生心理,提高学习效率,情境的创造很大程度上正是取决于导入效果。曾有位成功的语文教师在教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引起了第二轮课程改革的热潮,语文教师也是大潮中的弄潮儿,参与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有所认识和感悟:新课标的三点新突破,新教材的几点新变化和“四步教学法”的新模式。  关键词:新课标 新教材 新教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后,教材也有了相应的调整,随之而来的是教学方法也要随之而发生改变,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和新的课程标准。  一、新课标有了新突破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较以前
期刊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拉开了序幕。《课程标准》的推行,标志着课程改革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于2003年9月全面推行。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学带来许多盎然生机。但重新审视走过的历程,会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运动技能教学有所忽视;有些教师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理解不够深,比较关注外在的形式,对其实际效果重视不够;教学评价激励与促进
期刊
摘要:构建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既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实现三维目标的最佳途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如何构建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  关键词:课堂教学 高中地理 探究式     “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本次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构建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既是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也是实现三维课标的最佳途径
期刊
摘 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很多同学在初中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升入高中,数学成绩逐渐下降,我们要分析问题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掌握学习高中数学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 原因 解决方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
期刊
现代社会高科技的发展,对未来人才的素质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能促进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要达到上述目标,只有把学生放在知识发现的环境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一步步地走完发现知识的历程,就会懂得知识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应用起来才得心应手。因此,培养学
期刊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数学教学与它们密切整合时,它们能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们能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下面根据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尝试作法。  一、巧借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