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19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万润龙,, 来源:新闻记者 年份:1989
杭州日报记者万润龙到私人咖啡馆当雇员,引起国内和国际新闻界的兴趣,西德电视台记者专程来访,结果发生了——...
[期刊论文] 作者:万润龙, 来源:价格与市场 年份:1994
中国股市第一案万润龙股民自杀,在海外时有所闻,但在中国却不多见,见于媒介的,除了上海股民汤某外,杭州的林建华是第二位自杀者,而林氏遗孀携子打官司,状告证券商,则可谓新中国股市"第...
[期刊论文] 作者:万润龙等, 来源:商界·城乡致富 年份:2007
还有多少“牙防组”可以撤销  文/万润龙    “五一”前夕,卫生部发出公告,决定撤销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简称牙防组)。至此,延续了一年多的“状告全国牙防组”事件终于有了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杜觉祥, 来源:新闻实践 年份:1997
有两位记者我比较熟悉,一位是《文汇报》的万润龙,见过面。另一位是新华社的吴晓波,未曾谋面。我觉得他们都是称职的记者。 由于经常在杭报上读到万润龙的文章,叹服其新...
[期刊论文] 作者:吴培恭, 来源:新闻实践 年份:1997
《文汇报》1997年1月10日于一版刊登了该报驻杭记者万润龙采写的《“15亿件衬衫积压”竟是空穴来风》的报道,在舆论界、企业界引起震动。此稿发表后,各地许多报纸相继转载。...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理论与当代 年份:2009
万润龙在2008年12月25日的《文汇报》上撰文指出:岁末年终,不少基层干部诉苦说:检查太多,分身乏术,却不知所忙为何。一位办公室干部举例:现在机关都是无纸化办公,所有材料都在电脑里...
[期刊论文] 作者:万润龙,,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2005
2004年11月,文汇报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专版--"近距离"专版.短短两个多月,此专版共推出了11位新闻人物.由于是整版报道,图文相配,每次又安排在最醒目的第四版彩印版,因此特别引...
[期刊论文] 作者:万润龙,, 来源:城乡致富 年份:2004
“五一”前夕,卫生部发出公告,决定撤销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简称牙防组)。至此,延续了一年多的“状告全国牙防组”事件终于有了结果。尽管卫生部公告中未涉诉讼的内容,称...
[报纸论文] 作者:万润龙,, 来源: 年份:
11月10日,历时22天的2000西湖博览会落下帷幕。杭州市不仅使71年前铸就的西湖博览会这块金字招牌重放异彩,更使众多的决策者、专家和学者作出深层次的思考:像杭州这样的风景文化......
[期刊论文] 作者:万润龙, 来源:浙商 年份:2008
2月18日上午,著名农民企业家徐文荣在北京向海内外百余家媒体宣布:计划耗资两百亿元的圆明新园将在浙江东阳横店正式兴建,所有法律手续已经基本办理齐全。...
[期刊论文] 作者:万润龙,, 来源:新闻导刊 年份:2002
今年8月9日至16日,世界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来到杭州,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弦理论国际会议。参加弦理论会议的还有著名华裔科学家、费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费尔兹奖获得...
[期刊论文] 作者:万润龙, 来源:新闻实践 年份:2000
1999年11月1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王朔的文章《我看金庸》,这篇3000余字的专稿对金庸先生的小说作了锋芒毕露的抨击。1999年11月2日,成都一家报纸又以《王朔:金庸太臭》为...
[期刊论文] 作者:万润龙, 来源:观察与思考 年份:2003
在许多国人的印象中,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是西方最有影响的音乐殿堂.而这一印象的产生,大多来自于媒体对我国的演出团体一次又一次进入金色大厅演出的报道.因此,人们在逐步认识...
[期刊论文] 作者:万润龙, 来源:观察与思考 年份:2003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浙江的老板们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名单中,浙江的老板占20人,这在浙江的两会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各省...
[期刊论文] 作者:万润龙,, 来源:新闻界 年份:1992
「独家新闻」,从而引发了一场——热点新闻,报社记者、电视记者争相抢发了漫长岁月之后,突然成为横跨太平洋的一件几乎湮没了五十年的事件在度过...
[期刊论文] 作者:万润龙,, 来源:观察与思考 年份:2010
在我结识的浙江企业家中,李书福是个极富个性的人物。此人极富幻想,却脚踏实地;他的人生充满坎坷,却总能逢凶化吉;他看似大大咧咧,却时时顾及细节;他自称半个文盲,却能用英语与老外直......
[期刊论文] 作者:万润龙,, 来源:华人世界 年份:2011
何古语中有“兔为福神”之说。1963年出生的李书福属兔。《2010胡润百富榜》中,“兔子”最多,比如刘永好、刘长乐、李书福、李宁等。...
[期刊论文] 作者:万润龙, 来源:新闻知识 年份:1996
好新闻说来就来: 饭桌上听到美飞行员寻50年前救命 恩人的事 好新闻的出现往往是突如其来的,没有什么“可预见性”可言。面对突如其来的好新闻,第一反应应该是“抢”,否则...
[期刊论文] 作者:万润龙,, 来源:浙江经济 年份:2004
有一位经济学家对笔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说中国的历史上有晋商、徽商成名,那么,在若干年之后,"浙商"将载入中国的史册....
[期刊论文] 作者:万润龙, 来源: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年份:2005
9月18日在绍兴县闭幕的中国最发达县域经济论坛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公布了中国十强县最新排名,并指出最富百强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力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