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648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丁松园, 来源:厦门大学 年份:2012
检测复杂体系的痕量分子和表征分子间弱的相互作用是当代物质科学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极具挑战性的重要难题。激发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能够极大增强局...
[期刊论文] 作者:丁松园, 任斌, 田中群,, 来源:中国科学:化学 年份:2018
在分子电子学中,金属电极-分子-金属电极分子结的单分子电导性质强烈依赖于分子锚定基团和电极的成键性质.然而其成键性质难以在室温下获得.前期本课题组结合钓鱼模式针尖增...
[会议论文] 作者:易骏,丁松园,田中群, 来源: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 年份:2013
特定微纳结构的金属基底可以增强表面吸附分子的红外吸收强度,从而提高表面分子的检测灵敏度以实现复杂环境下痕量分子的快速检测.然而,这些表面红外光谱的线型在很多情况下跟自由分子以及溶液谱有很大的不同,并且随着基底制备方法和制备程序的不同,而展现出正......
[期刊论文] 作者:王耀辉,方圆,丁松园,李剑锋,田中群,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20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自1977年被发现以来,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经历了波浪式行进发展.SERS及其2个重要衍变技术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和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
[期刊论文] 作者:庞然,金曦,赵刘斌,丁松园,吴德印,田中群,,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2015
对于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电化学表面吸附和反应过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显示出了其独到的优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方法,但对于其表面增强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总结了将量子化学计......
[会议论文] 作者:张梦;丁松园;黄逸凡;毛秉伟;田中群;,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2
  1992年,Magnussen,O.M.等人利用STM研究了H2SO4水溶液中阴离子在Au(111)表面的吸附行为[1],发现在电位正移到0.75 V 后,电极表面形成√7×√3的有序吸附结构.随后,人们采...
[期刊论文] 作者:丁松园,吴德印,杨志林,任斌,徐昕,田中群,, 来源: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年份:2008
概述了我们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化学增强机理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介绍了分子-金属的成键作用和光诱导电荷转移对Raman谱峰强度与电位关系的影响,基于光电场下纳米粒子光...
[会议论文] 作者:田中群;王宇;雷志超;曹晓宇;丁松园;陈亮;,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4
  化学合成与分子组装是最重要的两种创造新物质和制备新型功能材料的手段。化学合成历经两世纪已经发展出成熟的催化学科,而类似催化的高效调控手段在分子组装领域中还未引......
[会议论文] 作者:易骏,田向东,尤恩铭,陈亮,丁松园,陈兴,田中群, 来源:2016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大会 年份:2016
[期刊论文] 作者:王宇,林海昕,丁松园,刘德宇,陈亮,雷志超,范凤茹,田中群,, 来源:中国科学:化学 年份:2012
分子组装的范畴和复杂性远大于合成反应,但是它们有着相同目标,即高选择性和高效率地创造新物质和制备新功能材料.因此,我们尝试将合成中广泛应用的催化概念拓展至组装研究,...
[会议论文] 作者:王宇;林海昕;丁松园;刘德宇;陈亮;雷志超;范凤茹;田中群;,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2
  分子组装和合成隶属于创造物质范畴的两个不同层次,组装与合成相比涵盖对象广、体系内相互作用以及与环境作用复杂,如何有效调控组装过程及其产物显得尤为重要。若将组装与......
[会议论文] 作者:任斌,刘郑,陈招斌,丁松园,王翔,吴德印,毛秉伟,田中群,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0
[会议论文] 作者:梁好均,高毅勤,张文彬,杨海波,陈鸽,丁松园,曹晓宇,江云宝,田中群, 来源:“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重大研究计划2015-2016年度学术交流会 年份:2016
本集成项目针对"可控自组装体系及其功能化"重大研究计划面临的两个挑战,即如何自下而上构建多组分、多级次的复杂功能材料和如何揭示生命科学中复杂组装体的形成机制.但是,调控组装过程随着组装体系复杂度愈加困难.为此,提出用于调控和加速分子组装过程的"催组......
[会议论文] 作者:丁松园,黄逸凡,刘郑,陈昭斌,毛秉伟,吴德印,徐昕,任斌,田中群, 来源: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 年份:2011
[会议论文] 作者:刘郑,田中群,陈招斌,丁松园,王翔,周小顺,田景华,吴德印,毛秉伟,任斌, 来源: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 年份:2009
[会议论文] 作者:邱治,毛秉伟,张梦,吴德印,左启琪,丁松园,黄逸凡,沈伟,林晓东,田中群, 来源: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 年份:2013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氧化物半导体-染料分子界面的微观结构和作用方式是影响电池效率的重要因素.对于给定的染料分子,其端基与TiO2的结合方式和强度将引起染料分子相对于TiO2表面的空间取向和距离,从而影响分子向TiO2的电子注入效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