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267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丁沂璐,, 来源: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3
苏过经历曲折,患难多而安逸少,其诗不但包孕着深厚的情感寄托,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笔者试图从人生如寄的旷达诠释、相对幸福的恬淡解读以及渴望自由厌恶仕宦等三个方...
[期刊论文] 作者:丁沂璐,, 来源: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苏过现存诗歌303首,其中明示兄弟寄意的仅有9首,数量虽不多,但内蕴丰富,感情深挚。这些诗,在超世中寄予悲慨,在淑世中传递相思,在身世沉浮中寄托生命观照与宇宙情怀,呈现为多...
[期刊论文] 作者:丁沂璐,, 来源: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糁”是用禽、畜肉类、麦米、葱、姜、盐、面粉、酱油、胡椒粉、味精、五香粉、香油、醋、中药等多种精料调制而成的一种肉羹,是闻名遐迩的临沂小吃。历史上临沂糁业兴旺,如...
[期刊论文] 作者:丁沂璐,, 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2015
"无为"是贯穿《老子》一书的重要思想,其本意是指不多欲,不造作,顺天理,合人心。由于人们对它存在或无所作为,或矫厉伪饰等诸多误解,导致其智慧之光被遮蔽。在《天龙八部》中...
[学位论文] 作者:丁沂璐,, 来源:兰州大学 年份:2007
苏过(1072—1123),字叔党,号斜川居士,是宋代文坛领袖苏轼季子,因其诗文有乃父之风,时誉之“小坡”。苏过的一生与父亲苏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苏过幼年,父亲先后通判密州、徐州、......
[期刊论文] 作者:丁沂璐,,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汉末魏晋,世纪末思想弥漫,究其原因,不外三点:首先,东汉末年,大疫流行,死人如麻,引起了士人集团对死亡的极度恐惧;其次,汉末政治,宦官横行,党锢之祸,士林血腥,有识之士已经洞...
[期刊论文] 作者:丁沂璐,,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2018
北宋的恢复主要是指收复幽燕、克复河湟等历史使命,宋廷因此制定了经济收买与武力收复等不同对策。就结果来看,两项使命的难易程度崭然有别,熙河开边的巨大胜利引发了北宋边...
[期刊论文] 作者:丁沂璐,, 来源:鸡西大学学报 年份:2015
陆游因祖父陆佃受学于王门的渊源,对王安石及其荆公新学相当推崇,对王诗也十分推崇,大量征引,但在诗艺方面,陆游却没有刻意学习过“半山体”。倒是杨万里,对政治家王安石不以为然,却......
[期刊论文] 作者:丁沂璐,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2021
南宋降至明清,诗论家先后以诗人之诗、文人之诗、才人之诗、学人之诗为标尺,在意境韵致、诗文融通、议论才情、学识思想等方面探讨唐宋诗歌的审美差异。就边塞诗而言,唐代边...
[期刊论文] 作者:丁沂璐,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2021
南宋降至明清,诗论家先后以诗人之诗、文人之诗、才人之诗、学人之诗为标尺,在意境韵致、诗文融通、议论才情、学识思想等方面探讨唐宋诗歌的审美差异.就边塞诗而言,唐代边塞...
[会议论文] 作者:丁沂璐, 来源: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2
  本文从当前民族高校大学语文授课的困境入手,探讨少数民族学生与音体美学生的语文知识吸收不畅,通过论证得出教学改革与教材编著的必要性,然后对教材篇目的择取标准加以界定......
[学位论文] 作者:丁沂璐,, 来源:兰州大学 年份:2004
边塞诗是时代兴衰荣辱的晴雨表。北宋边塞诗是北宋诗人面对北宋边防形势的心声流露,承载着收复失地的焦虑、慷慨救国的深情、民族战和的认知,并在韬略探求、文儒率兵、军储保...
[期刊论文] 作者:丁沂璐, 来源: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2021
边塞诗是一种以边塞防卫为前提和背景,囊括东西南北四边,描摹边塞风光,彰显塞防险要,反映民族交流,表达边事态度,包蕴各种边塞题材的诗歌。在此概念指导下,北宋边塞诗的取材大致遵循以下法则:诗人创作地点不受拘囿,边塞指向可以虚拟,边塞视角不局限于北部与西北......
[期刊论文] 作者:丁沂璐, 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宋人接受“诗史”观念,均不同程度地对孟棨的“诗史”内涵予以修定,淡化时间限定、突出纪事功能、强化价值判断是宋人的一致选择.事件是“诗史”观念的核心,宋人记录边事之自觉,表现在记述范围、纪事群体、记录载体之广.交聘、迎战、开边等边防经略,御边将帅、......
[期刊论文] 作者:丁沂璐, 来源:晋中学院学报 年份:2021
北宋时期,许多诗人是集官僚、文士、学者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他们的边塞诗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亦表现出清晰的价值判断与理性精神。北宋边塞诗理性精神是北宋士人重拾道德、建设文化的内在诉求,北宋诗人的理性精神对北宋边塞诗理性精神具有重要的推动之力,科......
[期刊论文] 作者:丁沂璐, 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宋人接受"诗史"观念,均不同程度地对孟棨的"诗史"内涵予以修定,淡化时间限定、突出纪事功能、强化价值判断是宋人的一致选择。事件是"诗史"观念的核心,宋人记录边事之自觉,表现在记述范围、纪事群体、记录载体之广。交聘、迎战、开边等边防经略,御边将帅、戍边......
[期刊论文] 作者:丁沂璐, 来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21
现存34首送人使辽诗,既有浅层的环境书写与民俗观照,又有深层的民族交流与外交思考,折射出北宋诗家对宋辽交聘与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诸事相较,出使艰辛、民俗书写与恩信维和,大致虚少实多;而宋尊辽卑与契丹畏宋,多是宋人自信的无限夸染,常常虚多实少.弱化维护和......
[期刊论文] 作者:丁沂璐,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22
《中国文学》是西北民族大学面向汉语言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在课程思政的时代呼吁下,《中国文学》要积极发挥课程优势,打通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界限,积极推进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结合学术界在课程使命、价值引导、教师提升、人才培养、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期刊论文] 作者:丁沂璐, 来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22
北宋边塞诗对粮食生产、军储馈转、役夫征调等诸多环节有深刻见解.这些见解浓缩了“粮草先行”、寓兵于农、飞刍挽粟等诸多因素,传递出北宋诗家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与忠君体国的治世情怀.宋人思理清晰,诗意深刻,由军储之重的表象,到飞刍挽粟的消耗,再到和籴伤农......
[期刊论文] 作者:丁沂璐,庆振轩,,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5
苏轼有三子,唯季子苏过一直伴其左右,受其濡染也最深。父子相处中,苏轼抚养教化,不辞劬劳;苏过感馈春晖,亦尽心竭力。苏轼晚年贬居岭海,罪不及孥,然苏过纯孝,南迁侍父,躬行孝...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