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570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于智荣,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于智荣,,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战国时以“雎”字为人名于通行的历史著作及中国历史人名辞典或作“雎”或作“睢”,歧异迭出。尽管当前通用作“睢”,但如果考之于古代人名用字规律、史书中此字的异文情况及古......
[期刊论文] 作者:于智荣,,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2007
《荀子·劝学》中“巢非不完也”之“完”字,当前学界以“完整”或“完善”“完备”“完美”相释。但考之于上下文义和事理,均有窒碍难通之处。而将此“完”字训释为“结实”...
[期刊论文] 作者:于智荣,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3
2003年1月8日,北京卫视台一频道栏目报道了一位穆姓中年男人遇到一件尴尬事:他的白色面包车被人暗中用油漆刷上"三陪"字样小广告,而又洗刷不掉,不得不继续出车,时...
[期刊论文] 作者:于智荣,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1
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在介绍中国姓氏龙姓时说道:秦朝末年有一个大将叫龙且,主持人将“龙且”读为lóng qiě。 “且”作为古人名用字今音应读jū(居),此音读可从古今音...
[期刊论文] 作者:于智荣,,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在琳琅满目的汉语字典中,张万有教授编著的《现代常用汉字规范字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版)可谓新颖独到,别具特色。关于该字典的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等方面的创意......
[期刊论文] 作者:于智荣,,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2007
《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一节引用了《诗经·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两句诗。作为传统名篇的《郑伯克段于鄢》又为众多古文教本、选本所选用,比如被众...
[期刊论文] 作者:于智荣, 来源: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目前调行的各种《现代汉语》教材,几乎都把句子成分分为“一般成分”和“特殊成分”,而特殊成分中又以“独立成分”为主要讲述对象.[注一]1.这个问题,不瞒你说,我一时也...
[期刊论文] 作者:于智荣,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2
(1)初中:"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课本注:"唱,通‘倡’,倡导."...
[期刊论文] 作者:于智荣,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于智荣,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06
战国后期,秦昭王时的宰相,被封为应侯的范子的名字,史学著作和史论文章或作“范睢”或作“范雎”,孰是孰非。需认真辨别。...
[期刊论文] 作者:于智荣,, 来源:长春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北大阴法鲁先生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在通假字注释中存在着以下几种误注情况:以假借字为本字而误注;以本字为通假字而误注;以同义词为通假字而误注。作者对该书中的误注现...
[期刊论文] 作者:于智荣,,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7
近来对“谷蠡王”和“休屠王”的误读屡见不鲜,本文通过大量文献的引证以及音理的分析,认为二词中的“谷蠡”和“屠”应分别读为“lu,li和“chu”。...
[期刊论文] 作者:于智荣,, 来源: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王希杰先生在《新加坡语文随笔》的《饭盒和盒饭》中把新加坡人的“吃饭盒”同南京人的“吃冰棒”的说法相类比,认为“冰棒是棒棒儿”,“饭盒是装饭的盒子”,既然“吃冰棒”(...
[期刊论文] 作者:于智荣,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6
古代汉语中有一种用法比较特殊的词——兼词。这种词虽然为数不多,但由于其作用独特,了解和掌握这种词的用法和意义,对于学习古代汉语是很有帮助的。那么什么是兼词呢?所谓兼...
[期刊论文] 作者:于智荣,, 来源: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辞源》(修订本)是今人阅读古代典籍无可替代的权威工具书,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它在收词、释义、书证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在通假字解释方面存在着本借字互倒和以......
[期刊论文] 作者:于智荣, 来源:朝阳师专学报 年份:1995
古代汉语中的"以"字是个意义和用法都十分广泛的字,其中的"率领"、"带着"、"携带"义是上古汉语中最常见用法之一.⑴予惟以尔庶邦伐殷捕播臣.(《书·大诰》)意为:我打算率...
[期刊论文] 作者:于智荣, 来源:朝阳师专学报 年份:1990
郭锡良教授等主编的《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出版),根据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并重的原则,采用文选、通论、常用词紧密结合的编排体例,有意识地先让学生大量阅读古代作品,然后通...
[期刊论文] 作者:于智荣, 来源: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对于古汉语"主语+从+宾语+[动词+(宾语)]"这一句式中的"从"字,学界多释为"使……跟从(跟随)"、"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等,或释为"跟从"。这样释义,致使有些句子窒碍难通,而如果把此用法的"从"字释为"率......
[期刊论文] 作者:于智荣,,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源》在今人阅读古代典籍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是迄今以来我国最权威辞书。但它们在通假字解释方面存在着本借字互倒和以通假字术语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