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340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8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傅谨,,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18
戏曲现实题材剧目创作有悠久的历史,尽管戏曲史上的经典作品确实以历史故事的戏剧化演绎为主,然而现实题材从未缺席。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义的现实题材剧目即"现代戏"~①...
[期刊论文] 作者:傅谨,, 来源:剧本 年份:2015
在戏剧界的各重要期刊里,我和《剧本》的缘分不敢说有多深。数年前,蒙《剧本》杂志的厚爱,我在杂志上连载过一年谈剧本创作的随想,其中有些观点或许是相当个人化的,它们...
[期刊论文] 作者:傅谨,,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2
十多年前,《民族艺术》杂志开辟学者对话栏目,廖明君主编和我的对话《重视"中国经验"》就发表在2000年第1期。在那篇对话里,我大致叙述了自己的学术经历以及基本的学术取...
[期刊论文] 作者:傅谨,,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4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我想谈谈戏曲评论与戏剧观的重建问题,这与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是一致的...
[期刊论文] 作者:傅谨,,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2010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中最著名的小说之一,清代以来被无数次改编为戏曲剧本并时有搬演。上海越剧院基于小说《红楼梦》改编的越剧《红楼梦》,是中国当代戏剧史上有影响的改...
[期刊论文] 作者:傅谨,,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3
戏曲起源于两宋,最初与其直接相关的文献资料,是如《青楼集》和《录鬼簿》之类演员和剧作者的介绍,清代有关戏曲演员的身世及品评的专门文献大量出现,留下了戏曲发展的重要资...
[期刊论文] 作者:傅谨,,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15
郭启宏编剧的话剧《知己》几乎同时被改编成两部京剧,这样的现象相当罕见。但我并不是要在这里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只是因为京剧这两个改编本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准,因此觉...
[期刊论文] 作者:傅谨,,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15
我和越剧的渊源很深。但是,近年里比较少看上海越剧院的演出,尤其是新剧目。昨天看了"上越"的新作《双飞翼》,忽然意识到,我是不是很久没有看到纯正的越剧了?重新回到上...
[期刊论文] 作者:傅谨,, 来源:新华航空 年份:2009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电影系世界闻名,这里又有东亚研究中心,聚集了一批研究中国戏曲的学者,于是衍生出一个跨学科的戏曲电影研究群体。陈凯歌新拍的电影《梅兰芳》虽然不算...
[期刊论文] 作者:傅谨,, 来源:东吴学术 年份:2017
如何从戏剧中充分体现人民的历史作用,是一九四九年之后中国戏剧领域面临的新问题。除了传统剧目中大量加入群众角色外,通过新剧目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是满足新社会对戏剧需...
[期刊论文] 作者:傅谨,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傅谨,,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3
中国戏剧(戏曲)表导演体系论坛由戏剧界德高望重的李默然、徐晓钟两位前辈发起,我有幸应邀参加,让我有机会和同行对话,探讨中国戏剧表导演体系的建构。中国戏剧是一个整...
[期刊论文] 作者:傅谨,, 来源:读书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傅谨,, 来源:中国音乐学 年份:2013
戏曲音乐在发展进程中,形成曲牌体与板腔体两大音乐形态。板腔体的出现,为戏曲演员的演唱提供了巨大的自由空间。20世纪50年代后期受西学教育的"新文艺工作者"进入戏曲界,改...
[期刊论文] 作者:傅谨,,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12
《艺术评论》在中国当代众多的杂志中,有清晰而特殊的定位,因为专门刊登各艺术领域的评论文章,具有鲜明特色。近十年来,杂志发表了大量针对各艺术门类的现状与发展态势的评论...
[期刊论文] 作者:傅谨,,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08
传统艺术对外传播的困境在中国当代学术界和知识界并不是引人关注的话题,因为传统艺术的困境并不是当代知识分子切身感受的困境。坦率地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长起来的知...
[期刊论文] 作者:傅谨,,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2008
大众传媒与传统艺术的发展互为因果,各种类型的现代传播媒介,在发展之初都无一例外地将传统艺术作为最重要的传播内容。大众传媒因注重传统艺术的传播而日益强盛,传统艺术也...
[期刊论文] 作者:傅谨,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04
一个国家有政权的延续性和意识形态的延续性,但我们国家在传统文化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55年、61年文化部下文要求整理传统剧目,表达了新政权是要传统的。从此,戏剧...
[会议论文] 作者:傅谨, 来源:读书 年份:2003
林兆华创作的新戏《故事新编》 ,继二○○○年底首演两年后再度上演 ,这次演出的地点没有像首演那样放在破旧的车间 ,而改在刚刚正式开张的北兵马司剧场 ,算是“北剧场”的揭...
[期刊论文] 作者:傅谨,,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13
广东和香港一衣带水,文化同源同根。粤剧史上的"省港大班"往来两地演出,兴盛一时。然而,时至今日,两地的粤剧发展却有了不一样的境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戏曲学院的傅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