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3.433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傅锡洪,,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2004
与后世质疑和批评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阳明自身坚信"四句教"是既具普遍性且无弊的工夫指点语。在他看来,"无善无恶"和"有善有恶"不过是对"已发"之意识状态的描述,是不同条件下...
[期刊论文] 作者:傅锡洪,,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4
德川中期的大阪儒者中井履轩关注儒家礼经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礼经的重新解读,认为儒家祭礼并不具有交接神灵的功能,只是祭祀者用以表达孝敬的人伦之情,因而只具有世俗性的伦理...
[期刊论文] 作者:傅锡洪,,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在朱子学的理论构造中,有关鬼神的论述涉及“鬼神主乎气而言”和“鬼神以祭祀而言”两大论题。朱熹极力主张“两样鬼神…‘不是二事”,而这一命题与儒家天人合一之学有密切的理......
[学位论文] 作者:傅锡洪,, 来源: 年份:2012
本文在揭示了先秦时代确立下来的儒家鬼神观的基本特色之后,分别从“以气释鬼神”、“鬼神以祭祀而言”和“实践视域中的鬼神观”三个角度梳理了朱子鬼神观的思路及其特点。...
[期刊论文] 作者:傅锡洪,,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朱子《中庸章句》里的"阴阳之灵",集中体现了理学家解释"鬼神"的思路。一方面:"阴阳"构成了限定,意味着不存在阴阳之气以外的鬼神,由此理学家否定了佛教和世俗所谓能够轮回转世的鬼......
[期刊论文] 作者:傅锡洪,,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明清之际的名儒陆世仪致力于扭转晚明以来儒者过于重视死后世界和鬼神报应的倾向。这突出表现在他反对以死后的审判和轮回解释果报,并主张在世俗伦理的限度内解释祭礼。不过,...
[期刊论文] 作者:傅锡洪,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在阳明学中,“真诚恻怛”是一个十分重要却未受足够重视的概念。这一概念由真切等词发展而来。真诚指刻意努力去除私欲之蔽(去恶)的工夫,及其达到的意识与本体一致的状态。在...
[期刊论文] 作者:傅锡洪,, 来源: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年份:2011
表达了人类"情感基型"的《古诗十九首》,以多种方式将中国古诗的时间意识的丰富内涵呈现了出来。这种时间意识是在对有限的、脆弱的生命的强烈体验和情感中,而非经由理智的抽...
[期刊论文] 作者:傅锡洪,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2021
胡五峰、朱子和张南轩认为濂溪和二程具有授受关系.尽管道学主流接受了他们的观点,历来仍有颇多质疑,即便承认周程授受关系的学者也往往认为周程思想的断裂性大于连续性.事实上,周程思想的连续性大于断裂性.这不仅是因为二程继承了濂溪的圣人可学论,而且因为二......
[期刊论文] 作者:傅锡洪, 来源:现代哲学 年份:2021
致良知宗旨的提出标志着致良知或致知获得了在阳明工夫论中的首出地位。致知即是依循良知以好善恶恶。良知本体在为工夫提供明确准则的同时,也直接提供了充分的动力。由此,工夫变得不仅可靠,而且简易,这是阳明将致知提至首出地位的主要原因。不过,阳明并未放弃......
[期刊论文] 作者:傅锡洪,, 来源:朱子学刊 年份:2012
朱熹对鬼神的论述,不仅仅着眼于阴阳二气的角度,而且还着眼于祭祀活动和礼仪实践的角度,并且在他看来,后者更为重要和根本。朱熹在“以气论鬼神”和“以祭祀论鬼神”中认为,...
[期刊论文] 作者:傅锡洪,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朱子和象山分别围绕“尊德性”“道问学”问题以及“无极而太极”问题展开了两场辩论。必须凭借知觉以穷理,还是可以体悟本心并进而凭借本心直接做身心修养工夫,是双方在尊德性、道问学之辩中的根本分歧。在主张理与气或说道与事不离之外,究竟是否还要主张它们......
[期刊论文] 作者:傅锡洪,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王阳明倡导的"无善无恶"思想,是引发中晚明思想界热烈讨论甚至激烈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在阳明那里,无善无恶既可表示无善恶可言,也可表示好善恶恶但却无所刻意、执着.前一含义涉及体用论,后一含义涉及工夫论与境界论.就体用论而言,阳明认为无论物还是心之本体原......
[期刊论文] 作者:傅锡洪, 来源: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不少学者认为王阳明的《大学》诠释与其四句教存在对应关系.不过事实上这种对应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一对应关系.因为一方面他对《大学》有两种理解,这从他对“正心”的不同诠释中可以看出,另一方面四句教在他那里也有两种不同含义.他平时教人所用的四句教对应......
[期刊论文] 作者:傅锡洪,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22
朱子和阳明的工夫论分别是理学和心学工夫论的代表.随着近年来学界对朱王工夫论研究的深入推进,从整体结构入手对朱王工夫论进行全面比较,就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变得必要.朱子不凭借本心,而诉诸知觉以穷理,又以居敬为穷理的保证,由格物致知而层层推及诚正修齐治平......
[期刊论文] 作者:傅锡洪,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江户前期,朱子学者山崎暗斋及其门流继承了朱熹《中庸章句》第16章"鬼神"章的注释立场,强调"鬼神实有",而"诚"即是对此"实有"的肯定。其同期伊藤仁斋发起的"古学"运动,却使得朱子学以《四书》为中心的儒家经典体系崩坏,表现在《中庸》上,即是认为对"鬼神"取"敬而远之"态度的孔......
[期刊论文] 作者:傅锡洪,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2
以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划分框架遮蔽了陆王内部的差异以及朱王的共性。就工夫结构而言,朱子从本心凭借不上的观点出发,主张工夫从后天的居敬穷理切入,并沿着《大学》八条目层层推进,他主张的工夫可谓二元八层非本体工夫。象山认为本心之于工夫既具直接性也具充足......
[期刊论文] 作者:傅锡洪,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2
王阳明晚年对工夫提出了“只是要简易真切”的要求,这实际上道出了他工夫论的要义.在他看来,朱子学烦难而不简易,佛道二教简易但不真切,只有他在龙场所悟的依凭本心(亦即本体)做身心修养工夫才是既简易又真切的.简易之为简易的关键是本体自然对工夫具有支撑作用......
[期刊论文] 作者:傅锡洪,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3
王阳明不仅把良知视为善恶的准则以及好善恶恶的能力,而且继承和发展周濂溪、程明道、陆象山等宋代以来儒者天人一体的思想,认为良知就是天道、天道就是良知。这意味着良知本来就并非专属于个人而是还可以指天道,人的良知只是天道在人身上的发露、展现。良知与天道......
[期刊论文] 作者:傅锡洪,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3
以往学者对王阳明的“心即理”命题多有误解,其要者有三:第一,认为这个命题主张的是但凡心中的意念都合理,并批评阳明混淆了心性,必须退回性即理的理学框架中去;第二,认为这个命题的含义是排除一切经验意识的超越本心与理同一;第三,认为这个命题意味着可以放任自然,而无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