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3.128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冯禾昌,, 来源:中国针灸 年份:1995
破译担截法冯禾昌(上海市闸北区虬江街道医院,200070)主题词刺法/历史,中医药学文献担截法为《天星十一穴歌诀》(后成《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以下简称《天星》)与《拦江赋》两篇道......
[期刊论文] 作者:冯禾昌,, 来源:江苏中医杂志 年份:1983
读江一平医师指导、壮健同志撰写的《也淡中枢穴的考证》(《江苏中医杂志》1983年第1期)与彭静山氏《关于中枢穴之考正》(《江西中医药》1981年第2期)后,受益不浅。然而...
[期刊论文] 作者:冯禾昌,, 来源:江西中医药 年份:1986
拙文《中枢穴考证之我见》披露(《江苏中医杂志》1983年第4期)后,曾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近又读到胡明灿同志的大作:《“中枢穴考证”小议——兼与冯禾昌同志商榷》(《江...
[期刊论文] 作者:冯禾昌,, 来源:新中医 年份:1987
“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是元·窦汉卿将《内经》中“左取右,右取左”的“巨刺”、“缪刺”与“病在上,取之下”的“远道刺”法,在《标...
[期刊论文] 作者:冯禾昌,, 来源:北京中医 年份:1985
由南京中医学院主编,上海等九所中医学院协同编写的1979年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针灸学》,是在1964年全国中医教材会议审定版的基础上进行改写的。这次编写对针...
[期刊论文] 作者:冯禾昌,, 来源:中国针灸 年份:1985
古人对腧穴的命名,有些是按部位名称定名的。由于古代人体各部位名称,现在已不常用,所以据此而取名的穴名,也就难以使人理解其涵义。本文仅对这类穴名,选择一部分初步加...
[期刊论文] 作者:冯禾昌,, 来源:中医文献杂志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冯禾昌,, 来源:黑龙江中医药 年份:1989
交叉对应取穴针刺法,即将《内经》中“左刺右,右刺左”的“巨刺”、“缪刺”与“病在上,取之下”的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的“远道刺”相结合的一种针刺法。这一刺法疗效卓...
[期刊论文] 作者:冯禾昌,, 来源:中国针灸 年份:1996
针刺尺泽治疗腰痛47例冯禾昌(上海市闸北区虬江街道医院,200070)腰痛为针灸临床常见病。笔者针刺尺泽穴治疗腰痛47例,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回一般资料47例中,男36例,女11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82岁,其中40岁~65岁......
[期刊论文] 作者:冯禾昌,, 来源:中国针灸 年份:1995
阿是穴与压痛点冯禾昌(上海市闸北区虬江街道医院,200070)阿是穴出自《千金要方》:“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果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处,即云阿是,点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
[期刊论文] 作者:冯禾昌,, 来源:中华医史杂志 年份:1997
《太平圣惠方》中的“针经”,系唐代后期的针灸文献,该书很注重取穴时的体位和活动肢体的取穴方法;并注重疗效高的腧穴;强调文炷宜小,壮数不宜多;提出了一些针灸禁忌事项;已运用复式......
[期刊论文] 作者:冯禾昌,,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年份:1996
读了《与一文作者商榷》(载本刊1995年第10期)后,发现宋显春等三作者(以下简称三作者)对刺血疗法及病证的认识、诊断、处理等各个环节存在...
[期刊论文] 作者:冯禾昌,,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年份:1997
再谈加强对刺血疗法及疾病诊断的认识200070上海市闸北区虬江街道医院冯禾昌笔者曾撰文《针刺治疗中突发癔病2例报告》(载本刊1995年第2期,以下简称《报告》),希冀同道们如遇到类似情况能拓宽......
[期刊论文] 作者:冯禾昌,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年份:1995
针刺治疗中突发癔病2例报告200070上海市阿闸北区虬江街道医院冯禾昌例1:宁XX,女,58岁腰痛半年.今上午起突腰部疼痛,俯仰活动受碍,行动困难,现由家属两边架扶来诊检查:L3、4棘突下压痛(+),两测骶棘肌紧张......
[期刊论文] 作者:冯禾昌, 来源:中国针灸 年份:1994
针刺治疗眩晕78例临床报告冯禾昌(上海市闸北区虬江街道医院,200070)眩晕一证目前临床日渐多见,患者头晕目眩,突感周围景物旋转.坐立不稳欲倒,两眼不敢睁开,并伴有胸闷、恶心、呕吐、全身无力......
[期刊论文] 作者:冯禾昌,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份:1993
读了毛良老师的《对〈内经〉冲脉之探讨》(载本刊1992年第9期)一文后,获益匪浅,诚如编者按所云:“有独特见解。”冲脉的内容,由于在《内经》中是零星、分散的记述在一些篇章...
[期刊论文] 作者:冯禾昌, 来源: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4
[期刊论文] 作者:孟宝成, 冯禾昌,,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年份:1982
十四经穴的命名,古人有许多方法,有的按经络学说,有的按藏象学说,有的按解剖特点,有的按经穴作用,有的按自然象形,等等。本文仅选择几个以取穴姿势命名的穴位作初步讨论...
[期刊论文] 作者:叶明柱, 冯禾昌,,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年份:2014
缪刺为《内经》刺法名,首见于《灵枢·终始》,《素问·缪刺论》对其作了具体的论述。然目前针灸界对其命名尚存有不同意见,以至于影响缪刺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笔者有鉴于此...
[期刊论文] 作者:孟宝成, 冯禾昌,, 来源: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4
古人对命名穴位,或是 以穴位所在部的特征,予以 象形比喻;或是以经脉循行 的特点,寓意于中;或是以 脏腑所属,采用脏象学说; 或是以该部、器官的功能及 穴位的适应证等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