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969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勋宁,,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陕西方言保留一系列ü韵的音,与普通话形成重要差异。这类读音实际是古中原官话的老读法,随着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地位的上升,这类读音已成为宝贵的语音遗产。方言语音...
[期刊论文] 作者:刘勋宁, 来源:语言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刘勋宁,, 来源: 年份:2002
从相当的角度来说 ,汉语句尾"了"其实是过去时的标志。只是汉语句子的认知角度和构造形式与印欧语不同 ,因而看上去参差不合。经常有人提出 ,汉语的句尾"了"有多个。比如说 ,...
[期刊论文] 作者:刘勋宁, 来源:语言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3
全文分六个部分 ,即 :一、文白异读的本质 ;二、文读与白读的范围 ;三、文白异读的调查途径 ;四、文读和白读的描写方法 ;五、方言语音层次的比较和整合 ;六、新的方言关系的...
[期刊论文] 作者:刘勋宁,, 来源: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汉藏语比较的结果,第一人称代词祖语应该是[?a]。这个结果正好对应于古代汉语的"吾",可是"吾"产生得很晚。怎么认识这种现象就成为各家争议的焦点。本文旨在说明,历史比较不...
[期刊论文] 作者:刘勋宁,, 来源:方言 年份:1989
逆序词指构词词素与北京话相同,但排列顺序与北京话相反的词。陕北清涧话逆序词的数量较多,其中有些还和闽、粤等方言一样,如“人客、菜蔬、康健、欢喜”等。下面按清涧话的...
[会议论文] 作者:刘勋宁,, 来源: 年份:2004
本文探讨的是由于手段本身的不同,特别是汉语和汉字本身的一些特点所造成的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别。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对儿化、音节变化等口语现象书写时或不堪其苦,或有所不...
[会议论文] 作者:刘勋宁,, 来源: 年份:2004
全文分为:零、总说;一、汉语方言的多元分歧;二、汉语方言的条块分布;三、文白异读与语言接触;四、"多元一极"模式的意义;五、标准语与趋向中心的形成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刘勋宁,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刘勋宁,, 来源:国际汉语学报 年份:2016
第一讲 汉语句法的基本单位语法分词法和句法两部分.因为词法部分的内容少,所以,一般著作中语法的名称包括词法和句法.传统语法把语法的单位分成四级:语素、词、短语(也叫词组)......
[期刊论文] 作者:刘勋宁,, 来源:世界汉语教学 年份:1990
一目前通行的关于句尾"了"的意义的认识,可以拿《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和《现代汉语八百词》(以下简称《八百词》)作代表: 《词典》684页"了"(·le)字注②: 用在......
[期刊论文] 作者:刘勋宁,,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1998
我们在《再论汉语北方话的分区》一文中说:"中原官话是老官话,北方官话是新官话。"(刘1995a,452页)并且指出:"元代的《中原音韵》中留下的异读当是两个官话交替的最早记...
[期刊论文] 作者:刘勋宁,,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1995
一引言从普通话出发来调查汉语方言,北方话的确没有东南诸方言那么复杂;北方话的调查长期被忽视,我们对北方话的知识反而没有南方方言那么多,那么深入。传统的北方话的...
[期刊论文] 作者:刘勋宁, 来源: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本文提出“第一纪录”和“第二纪录”的概念。第一纪录指利用语言这个工具所做出的种种描述。这是迄今为止我们通过语言资料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第二纪录指语言工具本身的产...
[期刊论文] 作者:刘勋宁, 来源:方言 年份:1985
本文先比较了山西方言和近代汉语里与“也”字有关的一些句式,接着提出现代汉语句尾语气词“了”来源于近代汉语的句尾“了也”的说法。...
[期刊论文] 作者:刘勋宁,, 来源:方言 年份:1988
【正】 《方言》1986.93-105发表了《陕甘宁青四省区汉语方言的分区(稿)》(以下简称《分区》),本文就其中关于陕北清涧话归属的意见,谈一点儿看法。本文作者原籍清涧,住家离...
[期刊论文] 作者:刘勋宁,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陕西方言保留一系列ü韵的音,与普通话形成重要差异。这类读音实际是古中原官话的老读法,随着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地位的上升,这类读音已成为宝贵的语音遗产。方言...
[期刊论文] 作者:刘勋宁,,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2008
笔者在《再论汉语北方话的分区》(1995)一文中描写晋语的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近贺兰山,北抵阴山,南至汾渭河谷”。这个地理四至圈出的正是最典型的黄土高原。本文进一步说...
[期刊论文] 作者:刘勋宁,,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1989
这里考释晋语中常见的九个方言词:冻、烧、衿、炕、错、教、植、穉、看客。有的也通行于其他方言。壹冻平声山西许多方言把“冰”叫作“冻平声凌”,当地或写作“冬凌”,或写...
[期刊论文] 作者:刘勋宁, 来源:世界汉语教学 年份:2000
10年前发表《现代汉语词尾“了”的语法意义》(《中国语文》1988年第5期)一文时没有想到,这篇文章能在海内外引起这么广泛的兴趣,以至10年来不断有人发文章补充、商榷、以及评判得失。可惜自己近年来已经完全转入汉语史与方言学的研究,不能就此问题与同好做进一步......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