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99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昆庸,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1998
潘岳在钟嵘《诗品》中位列上品,有“潘才如江”之定评。根据钟嵘提供的这一诠释路径,本文从潘岳诗作的主题取向、缘情特征、句式结构、文体语言几个方面对“潘江”的意义做了再......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昆庸, 来源:集宁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昆庸,,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春秋时代,赋诗是政治理想与个人志向的表达方式。这一意向的形成,有其政治、历史与文化的渊源。这一意向为后代赋家所传承,成为辞赋言志的精神传统。...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昆庸,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陆机作为西晋模拟诗风的集大成者,《拟古》组诗集中体现了他在诗歌的表现技巧和语言风格上的追求。本文通过《拟古》组诗与《古诗十九首》的比较研究,指出陆机在追步原作的同时......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昆庸,, 来源:学术探索 年份:2007
本文根据先秦文献记载,对“不歌而诵谓之赋”的传统定义提出商榷,并考证了在春秋赋诗活动中,赋、歌、诵的本义,指出赋是诗的表达行为的总名,诗可歌可诵,所以赋义兼歌诵。歌与诵两种......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昆庸, 来源: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昆庸, 来源: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昆庸,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00
王延寿现存《鲁灵光殿赋》、《梦赋》、《王孙赋》三篇赋作。在王延行之前,以京都和宫殿命题的骋辞大赋,都是通过夸饰场景和营造气氛以服务于颂圣、讽剌的主题,其所关注的是宫殿的象征意义,宫殿本身并不具备独立性;与此相应的结构模式,则地对行视点和叙列手法。王延寿......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昆庸,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2004
陆机是太康诗歌最具代表性的作家,钟嵘在《诗品》中推许他为“太康之英”,代表了太康时期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今天看来,钟嵘的评价过高。陆机不但是太康体的集大成者,也是晋宋诗风......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昆庸, 来源: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昆庸,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正】“诗有六义焉:一日风、二日赋、三曰比、四日兴、五日雅、六日颂”(《毛诗序》)。自孔疏将“六义”肢解为“三体三用”后,从朱熹的“三经三纬”说至现当代研究者的诠释...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昆庸, 来源: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钟嵘《诗品》是古典诗论史上“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它以五言诗为研究对象,系统评述了汉魏以迄齐梁时代的122位五言诗人,“掎摭利病,辨彰清浊”,并从总体上勾勒了五言...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昆庸, 来源: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汉魏六朝文学,以诗、赋和骈文为主要体裁,基本上是骈俪文学一统文坛的局面.完成于南齐末年的《文心雕龙》,不仅全面总结了骈文的创作经验,奠定了骈文学的理论基础,堪称“体大...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昆庸, 来源: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昆庸,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96
汉赋山林描写的文化心理刘昆庸“山林”一词,其意义实兼指自然山水与人工园林而言,如《庄子·知北游》中便将“山林”、“皋壤”与“韦氏之囿、黄帝之圃、有虞氏之宫、汤武之室”相提并举。在以《诗经》《楚辞》为代表的先秦文学中,有关山林的描写还只是一些零星的......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昆庸, 来源:学术探索 年份:2007
摘要:本文根据先秦文献记载,对“不歌而诵谓之赋”的传统定义提出商榷,并考证了在春秋赋诗活动中,赋、歌、诵的本义,指出赋是诗的表达行为的总名,诗可歌可诵,所以赋义兼歌诵。歌与诵两种形式因为表现的主体和对象相同,在语义层面和某些特定场合下也可以相通。根据“赋”......
[期刊论文] 作者:黄佳楣,刘昆庸,, 来源: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8
本文通过训诂学与义理的考察,探讨了《老子》书第一章“可道”“可名”的本义。指出“可道”的“道”字,应以动词性的“显现”.“践行”为正解。《老子》行文的简洁含蓄之处,...
[期刊论文] 作者:黄佳楣,刘昆庸, 来源: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8
本文通过训诂学与义理的考察,探讨了书第一章'可道''可名'的本义.指出'可道'的'道'字,应以动词性的'显现','践行'为...
[期刊论文] 作者:张和群,刘昆庸,,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本文结合古代文献,系统研究了先秦“赋”字的语义演变,指出“赋”字在先秦典籍中有税贡、铺陈二义,前者为其本义,后者则为同音假借,后义本字应为“敷”,后世所说的“赋诗”、“诗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