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380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浙辉, 来源:包装工程 年份:1989
防潮在弹药包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没有水的存在,大气中的O_2、CO_2、SO_2等一般来说不会腐蚀金属,但是要做到弹药完全与水分隔离却十分困难。由于水分的存在,O...
[期刊论文] 作者:张学东,刘浙辉, 来源:中国塑料 年份:1996
应用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PP/EVA-15共混物原料配比、工艺条件和微观结构形态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对共混物的增韧机理进行了分析。与弹性体(EPDM)改性PP所作的比较显示,EVA-15对PP有良好的改性效果,其综合性......
[期刊论文] 作者:刘浙辉,蔡忠龙, 来源:高分子学报 年份:1998
为了研究形态(特别是分散状态)对聚合物共混物韧性的影响,建立了准网络形态模型,定义了分散相分布系数(ξ,0〈ξ≤1),并给出其物理意义,推导了基体层厚度的计算公式,研究了形态参数的变化......
[期刊论文] 作者:刘浙辉,蔡忠龙, 来源:高分子学报 年份:1997
应用丙烯腈(AN)含量不同的丁腈橡胶(NBR)与聚氯乙烯(PVC)共混,研究了界面粘结对PVC/NBR共混物脆韧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基体层度T相等时,过强的界面粘结,使PVC/NBR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降低,并且其产生脆韧转变的......
[期刊论文] 作者:刘浙辉,蔡忠龙, 来源:高分子学报 年份:1998
给出了分散相粒间基体层厚度T与分散相粒径(d)、粒径分散度(σ)和分散相体积分数(φ)的定量关系式。发现σ对T的影响与φ有关,不仅T随σ的增大而增大,而且φ越大,这种影响越显著。用计算机......
[期刊论文] 作者:张学东,刘浙辉, 来源:太原机械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本文是一篇关于高聚物增韧机理的综述,在简要回顾传统增韧机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近十年来高聚物增韧理论的进展。这些进展表明,80年代以来增韧理论研究有了重大突破,主要表现为:增......
[期刊论文] 作者:刘浙辉,蔡忠龙, 来源:高分子学报 年份:1997
根据作者已建立的准网络形态模型和推导出的基体层厚度公式,从实验上研究了橡胶粒子的分布对聚氯乙烯/丁氰橡胶共混物脆韧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仅无规形态PVC/NBR共混物存在脆韧转变......
[期刊论文] 作者:梁善杰,刘浙辉, 来源: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9
本文在做了一些探索性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用 DNPT 代替 AC 发泡剂用于PVC 以及由此出现的制品发臭、烧焦和泡孔不均匀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提出了可能的除臭机理....
[期刊论文] 作者:张学东,刘浙辉,顾中华,邢志光, 来源:华北工学院学报 年份:1995
应用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EVA-15对聚丙烯共混物原料配比、工艺条件和微观结构形态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对共混物的增韧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EVA-15对聚丙烯有很好的...
[期刊论文] 作者:刘浙辉, 朱晓光, 张学东, 漆宗能, 王佛松, 蔡忠龙,, 来源:高分子学报 年份:1996
研究了非晶的聚氯乙烯(PVC)/丁腈橡胶(NBR)共混物脆韧转变特性,主要包括形态参数─—分散相粒径(d)、体积分数()、特别是分散相粒径分布(б)对其脆动转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临界值(d)或>临界值()时,PVC/NBR产......
[期刊论文] 作者:刘浙辉,朱晓光,张学东,漆宗能,蔡忠龙,王佛松, 来源:高分子学报 年份:2004
为了研究形态(特别是分散状态)对聚合物共混物韧性的影响,建立了准网络形态模型,定义了分散相分布系数(ξ,0...
[期刊论文] 作者:刘浙辉,朱晓光,张学东,漆宗能,蔡忠龙,王佛松,, 来源:高分子学报 年份:1998
给出了分散相粒间基体层厚度T与分散相粒径(d)、粒径分散度(σ)和分散相体积分数()的定量关系式.发现σ对T的影响与有关,不仅T随σ的增大而增大,而且越大,这种影响越显著.用...
[期刊论文] 作者:刘浙辉,朱晓光,张学东,漆宗能,蔡忠龙,王佛松, 来源:高分子学报 年份:1998
聚合物共混物脆韧转变性能研究V.橡胶粒子的分布对聚氯乙烯/丁腈橡胶共混物韧性刚性关系的影响刘浙辉朱晓光张学东漆宗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