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302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绍瑾,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8
一许多论者在论述魏晋"言意之辨"与庄子的渊源关系时,没有研究庄子言意论的特殊意义,更谈不上研究它在庄子整体思想上的地位.这样一来,庄子的言意论常常为某种观点加以...
[期刊论文] 作者:刘绍瑾,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年份:1995
追求自然、崇尚自然,这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种普遍的民族审美趣尚。而在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趣味的形成过程中,山水作为一种自然对象,不但充当了从老在哲学上的自然之道向艺术......
[期刊论文] 作者:刘绍瑾,,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10
中国文艺思想史上复古意识极为浓烈,文艺上的退化史观极为盛行。在许多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家看来,朴散、法立的文化历史是一部诗性精神日渐凋落、艺术灵性益发枯萎的历史。后世...
[期刊论文] 作者:刘绍瑾,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从传统“诗文评”到“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作为“它者”的西方学术思想和文学思潮的介入和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推动力。20世纪初,大举进入中国的西方文学理论和学术思想...
[期刊论文] 作者:刘绍瑾,,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在中西融通、中国学术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下,作为传统重要一翼的道家思想老树生花,焕发了通向现代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现代重要的美学家都不约而同地通过对道家艺术精神...
[期刊论文] 作者:刘绍瑾,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5
中国古代文学思想郁积着浓厚的复古情结。复古主义者在批判“近今”、“近代”奇技百出、竞新弄巧的文化风习和刻意为文、饾钉破碎的创作机制背后,体现出一定深度的终极人文...
[期刊论文] 作者:刘绍瑾,,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一包含浓厚怀古情结和复古情愫的经典名言,不仅在学术文化上堪称“切而要”的深刻论断,抓到了历史的要害和痛处,在审美文化上看更是富有...
[期刊论文] 作者:刘绍瑾,,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8
【正】 在庄子研究中,曹础基先生以5年前出版的《庄子浅注》和力作《一个博大精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而闻名于学术界。最近,他出版的《庄子浅论》(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
[期刊论文] 作者:刘绍瑾,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97
也谈南北文化之划分及老庄的文化归属刘绍瑾孙立先生的文章《老庄故里及文化归属考辨》,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该文给读者以深入启发,但其结论却有失之武断之嫌。我在这里......
[期刊论文] 作者:刘绍瑾,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庄子思想融于中国古老文化的血脉中,是中国纯艺术精神之根。在近、现代。由于西方美学思潮与中国传统的文化碰撞,庄子美学得到更加准确、系统的阐释,在王国维、郭沫若、朱光...
[会议论文] 作者:刘绍瑾,, 来源: 年份:1991
今天更细致的学术研究与更精微的趣味已经把取悦的艺术归结为一套原则了。我们的风尚里流行着一种邪恶而虚伪的共同性,每个人的精神仿佛都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礼节不断...
[会议论文] 作者:刘绍瑾,, 来源: 年份:1999
美国学者李维在《现代世界的预言者》一书中开头就说:"所有的西方文化,都萦绕于对先前黄金时代的回忆。"①复古意识极为浓烈的中国古代更是如此。然而,学术界却很少注意...
[期刊论文] 作者:刘绍瑾,,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8
在东西文化大碰撞的时代,王国维被认为主要是以西方美学思想来建立其超功利的纯艺术理论的。然而,这就使我们不禁疑问:难道中国没有纯艺术精神的传统吗?王国维在接受康...
[期刊论文] 作者:刘绍瑾,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1
本文旨在对“自然”这一在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概念从理论上进行横向的深入研究 ,着重揭示以合乎自然为基本内涵而又在意义上不断外延的“自然”趣尚 ,在...
[期刊论文] 作者:刘绍瑾,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年份:1998
中国山水文化,对中国美学传统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学的许多重要范畴、概念,如崇尚自然、意境、气韵生动、诗画一律、形似与神似等,在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是与山水......
[期刊论文] 作者:刘绍瑾,,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本文以中西文化———美学通观的视野,在中国复古文学思想的整体观照中,对《文心雕龙》的复古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释。刘勰以宗经反本、雅正体要为归宿的文学退化历史观,...
[期刊论文] 作者:刘绍瑾,,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2009
面对王氏批评理论,我们一旦把横向的理论阐释转化为纵向的历史审视,去追问:在人类审美历史的生成中,什么时候才易于"感自己之感",才是"不隔"的境界得以充分、纯粹地呈露的时...
[期刊论文] 作者:刘绍瑾,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1998
在陶渊明诗文中,凸现出一种深沉的“回归意识”,而对远古自然之世的追怀则更具文化哲学意义。本文以西方反文明、反现代化思潮作为参照,对陶渊明的那种远古情结所具有的文化、美......
[期刊论文] 作者:刘绍瑾,,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6
1 以前,我们的文学史、文学批评史著作大多认为《庄子》对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前不久,有些论者为了抬高庄子的地位,反对以前打棍子、扣帽子的作法,提出了《庄...
[期刊论文] 作者:刘绍瑾,,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年份:1988
把“缘情”的文学理论与《庄子》联系起来,这似乎有点不伦不类。因为《庄子》要人们绝情去欲。为了达到体道的“至乐”境界,它认为恶、欲、喜、怒、哀、乐等人的情感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