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432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史冬青,, 来源:枣庄学院学报 年份:2010
表示静止状态方位的介词"在"是由静态类动词"在"虚化而来。介词"在"表停点或终到点的语法意义取决于它所依附的动词的语义特征。南北朝时期,表示停点题元标记的"在"字短语开...
[期刊论文] 作者:史冬青,,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2008
从重新分析和扩展交互作用的角度谈了"从"由表"伴随"义的动词到方所介词的演变。又通过对"从"所处的句法结构中N1及N2语义概念的转变、方所词的基本结构类型、受"从"字结构修...
[学位论文] 作者:史冬青,, 来源: 年份:2008
随着语法化理论的引进,有关汉语介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从汉语史的角度对介词进行系统研究的还不多见,将方所介词作为研究对象的几乎没有。他们或是将它视作介词...
[期刊论文] 作者:史冬青,, 来源: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汉语词汇的复音化问题一直是学人关注的热点。但是,对复音化的进程,仍有不少地方可以再深入讨论,其中复音词的判定标准、复音词的范围、汉语复合词的结构、复音词的研究理据...
[期刊论文] 作者:史冬青,,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2007
本文从评析《马氏文通》以来有关汉语介词的研究入手,提出目前介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难点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意在说明:好的语法理论体系可以使我们观察到更多的语法演变事...
[期刊论文] 作者:史冬青,, 来源: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10
先秦时期"就"表示动作终到点的功能已初露端倪。当"V1+就+N"式中的V1为运行动词时,随着"就"在这种句法结构中的频繁出现,句子的语义重心逐渐落到V1上,"就"的"往……去"表示运...
[期刊论文] 作者:史冬青,, 来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汉语动词到介词的语法化演变都是在连动式结构中发生的。动词的介词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有句法位置的改变、语境影响以及认知因素等。...
[期刊论文] 作者:史冬青,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01
《荀子》一书词义颇为灵活,有所谓“奥谊艰辞”之称,历代注家各执一辞,多有分歧。笔者选取众家分歧较大而至今尚无定论的若干条词语,参照杨倞、王氏父子、郝懿行、刘师培等人的旧......
[期刊论文] 作者:史冬青,, 来源:菏泽学院学报 年份:2009
先秦至魏晋时期,"由"所在的句子结构日益复杂,涵盖的信息量加大,"由+N"由二连动、三连动关系中的一项向修饰关系的转化,导致"由"从动词虚化为介词;由它套合的结构不仅可以作...
[期刊论文] 作者:史冬青, 来源: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09
对《荀子》五处争议较多的地方,参照旧注重新作了辨析:“党学”即“擅长效法”;“宿道”、“向方”即“聚合于道”、“归向于方”;“隐之以陀”即“以危难的境遇来阻塞他们”;“笃......
[期刊论文] 作者:史冬青,, 来源:枣庄学院学报 年份:2012
荀子学说的历史命运复杂而多变。自汉代以后,荀学日渐衰微;但同时也哺育、影响了为数众多的思想家和学者。对荀书首先加以校理的是西汉的刘向。唐杨倞校注《荀子》后,历经宋...
[期刊论文] 作者:史冬青,,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商周时期的"于"通常作连动结构的后项,同时也可用于非"去到"义的动词之后,这意味着"于"逐渐虚化为表行为方所的标志,由动词转化为介词。"于"除了可介引具体地点的名词,还可介引表抽象......
[期刊论文] 作者:史冬青,,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从语用因素角度考察,“以政治民”与“政以治民”句式的转化是上下文语境、话题、说话人的主观情态共同作用的结果。言说者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感情和态度,通过语序的调整使“......
[期刊论文] 作者:史冬青,, 来源:菏泽学院学报 年份:2011
前人对《荀子》注释的精义固多,却也难免还存在着缪误。通过对《苟子》各家注本失误的具体分析,侧面反映了唐代杨俅以来注释家们在理论、方法上所存在的缺陷及流弊,以期为探索传......
[期刊论文] 作者:史冬青,, 来源:科技信息 年份:2010
时间介词"当"的宾语不仅可以是体词性的,也可以是谓词性的,它们通常表示事件。就某一事件的发生而言,它需要一定的空间,同时又要占据一定的时间,所以用一件事情为另一件事情进......
[期刊论文] 作者:史冬青,, 来源: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年份:2015
对七处《荀子》旧注提出质疑,试着从新的角度来补苴前人的说解:“柬理”即“简选于礼”;“言辩而不辞’’即“言语明晰而不乱”;“恭敬蹲绌”即“(行)恭敬趋法度及退让之事”;“胜于......
[期刊论文] 作者:史冬青, 来源: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08
表示终到时间的介词“及”来源于“(N1)+及+N2”结构。它是依托于对事物、事件的方所定位来实现时间定位的,“及”后的宾语在结构上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主谓、动宾、偏正结构,可以是连......
[期刊论文] 作者:史冬青, 来源:菏泽学院学报 年份:2010
先秦至魏晋时期方所介词"以"可以表示动作发生的方所、动作行为的起点、终点以及动作的方向,相对于其他方所介词的同类用法,"以"的使用频率不是太高,且所在句子的核心动词也比较......
[期刊论文] 作者:史冬青, 来源:潍坊学院学报 年份:2008
引进动作方向的介词“向”是由动词“向”虚化而来,这个过程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从句法环境、句法意义等方面来考察,两汉、魏晋时期的“向+N+V”与先秦时的“向+N+而+V”在历时的发......
[期刊论文] 作者:史冬青,,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2017
隐逸是古代士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和生存理念。作为一种非主流文化现象,隐士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不同时代隐士的思想观念、文化信仰和精神追求是不同的,他们求志全道的人格魅...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