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38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叶良芳,,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2014
刑法中的禁止令,是管制、缓刑的一般监管措施之外的特别监管措施,本质应当归属于保安处分。由于刑法理论对其定性不明,因而导致司法实践在适用原则、适用标准、适用程序上均...
[期刊论文] 作者:叶良芳,,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12
审前协议,最初是对少年轻微犯罪的一种转处措施。后安然时代,审前协议成为美国司法部处理上市公司严重犯罪的一种基本模式。审前协议规定的支付罚金等义务,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惩......
[会议论文] 作者:叶良芳,, 来源:刑事法评论 年份:2004
引言美国是世界上设定法人犯罪圈范围最广泛的国家。理论上,几乎任何犯罪,法人都可以构成,都是适格的犯罪主体。实践中,检察官对追诉法人犯罪一直持比较积极的态度。传统...
[期刊论文] 作者:叶良芳,, 来源:理论探索 年份:2015
在刑法中增设、变更或者删除一个罪刑规范,通常需要满足法理的正当性、技术的精准性和时机的适宜性。将各种行为类型纳入扰乱法庭秩序罪的调整范围,不违反刑法平等原则和刑法...
[期刊论文] 作者:叶良芳,, 来源:法学 年份:2015
在境外制药公司和境内患者之间就仿制药买卖进行沟通、撮合、收款、转账的行为,既帮助了售药方,也帮助了购药方,具有促成双方交易完成的功能。根据现有法律和司法解释,对这种...
[期刊论文] 作者:叶良芳,, 来源: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年份:2006
数额,是指犯罪行为指向的货币、财物或者其他物品的数目。一定数额的实现是数额犯成立的构成要件要素;在某些直接故意的数额犯中,数额还是犯罪既遂的条件。对复行为的数额犯,...
[期刊论文] 作者:叶良芳,, 来源:中国刑事法杂志 年份:2014
审前转处协议,肇端于少年微罪案件的处理。20世纪90年代初,联邦检察官将其扩张适用于法人犯罪案件。"后安然"时代,审前转处协议成为处理上市公司、跨国公司犯罪案件的常规模...
[期刊论文] 作者:叶良芳,,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17
合宪性解释是刑法解释的一种方法,对刑法解释结论的正当性具有最高检验标准的功能。对于刑法第253条之一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根据文义解释方法,可以得出包括"违反法律、行...
[期刊论文] 作者:叶良芳,, 来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年份:2008
在实行过限状态下,存在两个犯罪行为:基本行为和过限行为。基本行为的构成要件为:共犯关系、实行行为、实行故意;过限行为的构成要件为:行为主体的同一性、时空场域的密接性...
[期刊论文] 作者:叶良芳,, 来源:人民司法 年份:2014
一、问题的提出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的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
[期刊论文] 作者:叶良芳,, 来源:法制资讯 年份:2013
死缓制度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项刑罚执行制度在实现限制死刑目标的同时也带来了与死刑立即执行如何界分的难题。对此,学者们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提出了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但...
[期刊论文] 作者:叶良芳,, 来源:中国检察官 年份:2010
将特约商户帮助持卡人套取信用额度内资金的行为解释为非法经营罪的一种行为方式,超出了司法解释的限度,是一种造法性解释。信用卡套现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帮助持卡人融资取现的...
[期刊论文] 作者:叶良芳,, 来源:法学 年份:2014
缓刑的滥觞缘于目的刑理论的勃兴,目的刑专注于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故缓刑适用的实质根据在于被告人无再犯可能性。但是,如果完全以再犯可能性作为缓刑适用的惟一标准,则将完...
[期刊论文] 作者:叶良芳,, 来源:法商研究 年份:2012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与死刑立即执行都是死刑的执行方式,二者适用的界线不在罪责层面,而在伦理层面。"不是必须立即执行"这一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适用原则,是刑事政策导入刑法的...
[期刊论文] 作者:叶良芳,,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司法实践中,构成非法集资犯罪的P2P网贷平台通常具有存在虚假宣传、承诺还本高息以获取投资人信任、投资者资金进入平台或其实际控制者个人账户等特征,而平台所触犯罪名的区...
[期刊论文] 作者:叶良芳,, 来源:贵州省党校学报 年份:2019
网络服务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也导致网络犯罪的激增。就此而言,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提供网络服务行为正是风险社会的一种新型风险。增设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
[期刊论文] 作者:叶良芳,, 来源:中国刑事法杂志 年份:2007
敲诈勒索罪的本质特征在于使用胁迫手段,对他人施以精神强制,从而获取其交付的财物。权利行使与敲诈勒索罪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借权利行使之名,行恐吓取财之实,...
[期刊论文] 作者:叶良芳,, 来源:法学 年份:2011
在"汽车时代",醉驾、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即使尚未造成任何实害结果,但其潜在的风险也超出了社会容忍的边界,需要刑法适时介入和干预。鉴于现行刑法罪名体系难以妥当地"吸纳"...
[期刊论文] 作者:叶良芳,, 来源:环球法律评论 年份:2004
肯定"人工智能是适格的刑事责任主体"的主张,是以未来强人工智能的实现为前提的。但如果将智能理解为不仅是编程算法还包括心智意识,则这一主张是不能成立的。设计具有人类心...
[期刊论文] 作者:叶良芳,, 来源:犯罪研究 年份:2007
敲诈勒索的本质特征在于使用胁迫手段,对他人施以尚未达到抑制程度的精神强制,从而获取其交付的财物。权利行使与敲诈勒索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借权利行使之名,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