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4.041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行舟;;立群;陈龙;;;, 来源:2008江苏省心血管病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8
目的: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进行随访,探讨其治疗方法、可能的发生机制及对远期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共入选10例患者,平均年龄60±6岁(......
[会议论文] 作者:,行舟,立群,陈龙,,, 来源:2008江苏省心血管病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8
本文介绍了一例慢性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半年出现心律变化患者的临床表现,浅谈了房颤消融治疗经过和消融术后的随访结果。...
[会议论文] 作者:行舟,,立群,陈龙,,, 来源:2008江苏省心血管病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8
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术后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例患者均为快慢综合征永久起搏器术后为持续性房颤,均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左房构建,并与CT左房图形融合,在CT壳上行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对消融线上逐点进行消......
[期刊论文] 作者:,行舟,利群,,,, 来源: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9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药物疗效和远期成功率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0例患者均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左房构建及肺静脉前庭电...
[期刊论文] 作者:,行舟,利群,陈龙,,,, 来源: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年份:2009
患者女性,65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16年,症状加重1周。行肺静脉前庭电隔离,左房顶线性、二尖瓣峡部和冠状窦口内及心房内碎裂电位消融,术后仍为房颤,口服胺碘酮和厄贝沙坦等治疗,半年......
[会议论文] 作者:行舟,,利群,陈龙,,, 来源:第十五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 年份:2012
[会议论文] 作者:行舟,,利群,陈龙,,, 来源:第十四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年份:2012
[会议论文] 作者:,行舟,利群,陈龙,,, 来源:2009江苏省心血管病学学术会议 年份:2009
[期刊论文] 作者:行舟,,利群,陈龙,,,俭,, 来源:江苏医药 年份:2011
目的探讨优化房室间期(AVD)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54例SSS患者,心功能为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35%~50%。根据体表心电图...
[会议论文] 作者:行舟,利群,,陈龙,,,俭, 来源:第十四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年份:2012
[会议论文] 作者:行舟,,利群,陈龙,,,俭, 来源:第十五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 年份:2012
[会议论文] 作者:,行舟, 来源:第八届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议暨江苏省第一次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会议 年份:2016
[期刊论文] 作者:行舟,,立群,马根山,冯毅,沈成兴,,,, 来源:心电学杂志 年份:2007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即使采用最佳的药物治疗,仍不能改善相当一部分患者预后,部分病例与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有关。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eroization therapy,CRT...
[期刊论文] 作者:行舟,,黄玉,许桦,,,, 来源:江苏医药 年份:2006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RFCA)术前、术后患者心房血与外周血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酶的变化,评价外周血cTnT在诊断心肌微小损伤(MMD)中的敏感性。方法因心律失常行RFCA的患者12......
[期刊论文] 作者:行舟,,黄玉,许桦,,,, 来源:临床荟萃 年份:2005
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是目前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射频电流对心肌组织产生热效应引起心肌组织脱水、干燥、凝固、坏死...
[期刊论文] 作者:,行舟,利群,,明,,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份:2006
目的:观察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迟发性囊袋血肿(即手术1周后出现血肿)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对从1999年8月至2005年3月植入或更换起搏器的3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
[期刊论文] 作者:利群,行舟,,, 来源:江苏医药 年份:2007
目的 探讨不同起搏模式对老年患者心功能不全和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 126例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持续性房颤伴心室率过缓或≥2.5s长间歇26例,植入单腔起搏(VVI)9例,单腔频率...
[期刊论文] 作者:利群,行舟,,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 年份:2007
目的 探讨不同心脏起搏方式对血脑钠素(BNP)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6例患者拟行人工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分为单腔起搏(VVI,n=42例)和房室双腔或房室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DDD(R),n=54例],术前及术后1、6个月按照NYHA法进行心功能分级及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
[期刊论文] 作者:利群,行舟,,, 来源:临床荟萃 年份:2006
起搏器作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临床上已走过了数十年的风雨历程,挽救了数以万计患者的生命,但是在起搏器植入的过程中、植入后仍可能有一些并发症发生,为了汲取......
[会议论文] 作者:陈龙,,利群,行舟, 来源:第十五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 年份:2012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