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734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吕怡维,, 来源:法学杂志 年份:2018
中华大地早期国家"立法设刑"的目的是"治民",统治者是治国理政的主体,民众是被治理的对象,法律则是治民的工具。在儒、法两家为主的先秦时期统治指导理论中,上述理念都是一致...
[期刊论文] 作者:吕怡维,,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19
保障民众生存与发展权这一基本人权是国家产生伊始就具有的职能之一。自先秦以来不断丰富发展、至汉代董仲舒对其进行系统化整合与理论化升华的"以民为本"的民本主义思想,就...
[期刊论文] 作者:吕怡维,, 来源: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西方人权思想理论是西方历史文化的产物,产生于自身特定的历史文化土壤中,其提供的人权标准和定论对于多元文化的当今世界并不具有绝对普遍意义。对于什么是“人权”和“人权...
[期刊论文] 作者:吕怡维,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中国古代社会具有自身的权利意识,但在实现自身权利的方式上具有“以‘不争’胜‘争’”“等差”和“重群体而轻个体”等大异于西方历史文化的特点。早在先秦时期就因遵循自...
[期刊论文] 作者:吕怡维,, 来源:法学杂志 年份:2010
美国拥有较完善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和制度,其中有不少值得思考借鉴之处。本文从禁止歧视的形态、禁止歧视的理由、救济方式、许可、法律机构等各个角度简要介绍美国的反就业歧...
[期刊论文] 作者:吕怡维,,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16
主权与人权都是欧洲近代形成的游戏规则,从诞生起都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对"百年屈辱史"具有刻骨铭心之痛,加之长期存身于险恶的国际环境中,故而...
[期刊论文] 作者:吕怡维,, 来源: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剧变,中国在国际人权活动中承受到重大压力。为争取主动权,中国调整了主权观,联合部分亚洲发展中国家提出"亚洲模式"和"人权相对性"来抵制欧美国...
[期刊论文] 作者:吕怡维,,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改革开放的前十年是中国主权观和人权观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同时比较活跃地参与到联合国人权机构和国际人权事务活动中。由于国际人权...
[期刊论文] 作者:吕怡维,, 来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清末民初未经历过启蒙运动造成的社会变革的中国的知识界将"自然权利"翻译成"天赋人权"是不符合其本意的,但"天赋人权"的说法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却蕴含着远比"自然权利"本义深...
[期刊论文] 作者:吕怡维,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1
中华传统“以民为本”思想肇源于阶级分化之前的初民社会,以群体成员的生存和繁衍为一切活动目的的习惯法。社会发展进入“国家”阶段以后,这种攀附了“天意”习惯法的影响没有立即消除,必须保障民众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随着阶级利......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