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719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声季,, 来源:教学与管理 年份:2007
大家普遍认为,写教学反思最大的。问题是提起笔来无话可说,不知道写什么内容。为什么大家找不着值得动笔的心路历程呢?我想围绕“写教学反思的材料从哪里来”这一主题,把自己写教......
[期刊论文] 作者:吴声季,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年份:2008
纵观历次考试,总会有不少学生一走出教室。就恍然大悟、追悔不已:那道题很简单,为什么考试时我就想错了呢?草稿纸上写对了,可为什么抄到试卷上时抄错了呢?……这些都是典型的非智力、知识因素造成的错误。如果不是因为不会、不懂而丢分,而是因为粗心、不规范、紧张等......
[期刊论文] 作者:吴声季,, 来源:数学小灵通(5-6年级版) 年份:2009
同学样解方程时,依据的是“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其实,“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的实质就是等式基本性质。它的内容是:...
[期刊论文] 作者:吴声季,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吴声季,, 来源:小学青年教师 年份:2001
在教室外进行的临时性教学活动,能把静态概念动态化,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那么如何发挥它的最大潜能,让生活经验浸润过的数学知识深深积淀在每位学生的心中呢?现结合“圆的认...
[期刊论文] 作者:吴声季,, 来源: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年份:2013
五年级是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意识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一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内容中时有渗透。如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里用集合的文氏图揭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
[期刊论文] 作者:吴声季,, 来源: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年份:2014
一、起因有一次,我进课堂听课,教学内容是五年级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发现教者完全抛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教学,只注重它们的算理和计算过程探究。因此,我有意在期末数学测试命...
[期刊论文] 作者:吴声季,陈文明, 来源:福建教育研究:基础教育 年份:2011
任何数学知识都是由一个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构成的整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限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在不影响学生对知识本质属性理解的前提下。教师或教材编者用一些形象、......
[期刊论文] 作者:吴声季,杨英,, 来源: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年份:2017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发挥神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因此,我且用且思,觉得以下几方面教材内容值得商榷,现与大家进行交流。一、不必规范因数位...
[期刊论文] 作者:吴声季,童远铭, 来源:福建教育 年份:2000
要改革和完善课堂教学,改变老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讲解、去动手、去小结,这对优化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十......
[期刊论文] 作者:吴声季,童远铭, 来源:福建教育 年份:2005
“多中选优,择优而用”既是一种自然规律,又是一种好的思想方法。多样化与优化并不矛盾,两者可以而且应该统一于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之中。算法多样化的优化应注意把握时机。......
[期刊论文] 作者:林蓉珍 吴声季,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年份:2007
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的除了知识技能方法外,还有情感与态度。在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与态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持久和深远。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将来由于所从事工作的不同或随着年月的推移,可能会逐渐疏远淡忘,而情感与态度将影响其一生,对他今后的工......
[期刊论文] 作者:吴声季 林玉英,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中) 年份:2016
无论在报刊还是杂志,极少看到有小学生品社小论文作品发表,网络搜索有关写作方面的指南,也难觅踪影。究其原委,笔者认为首先是老师惧,总把写品社小论文提到一定高度,认为小学生阅历浅,思想不成熟,思维不缜密,而品社小论文说理性强且语言精练,要求较特殊,恐为其难;其次是学......
[期刊论文] 作者:吴声季,黄丽萍,, 来源: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年份:2015
读了最近一期的《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5年1、2月合刊),感到有些数学内容教学处理需讲究技巧,在此提出来和大家讨论。一、重新理清顺序《小学数学教学中“循环论证”逻辑...
[期刊论文] 作者:马启健,吴声季,, 来源: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年份:2013
在分数乘分数教学中,教师很难让学生明白其中算理的分析过程,主要原因在于:其思维过程较长,需要学生有多角度看待同一问题的意识,画直观图又存在先画部分和后画部分的顺序问...
[期刊论文] 作者:吴声季, 童远铭, 来源: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年份:2022
<正>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页给出“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的意义。我们知道,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结论,概括了大量的具体材料,代表了一类数学材料的本质属性。没有足够的感性材料作为基础,硬性“抽象”与“概括”......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