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289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吴孟复,, 来源: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自从曹丕论文言气,后之言气者愈来愈多。气之为物,本难捉摸,严几道即曾劝人勿再使用这个气字。但文章之气是客观存在,曹丕“以气为主”又是文论源头,不讲是不行的。然而...
[期刊论文] 作者:吴孟复,, 来源:江淮学刊 年份:1964
【正】 《古文观止》是文言文选本中流行最广的一部书。过去,几乎“家弦户诵”,过去的知识分子大都读过它。现在,还一版、再版,青年人读过或正在读它的人也不少,可见它在今天...
[期刊论文] 作者:吴孟复,, 来源:江淮学刊 年份:1963
【正】 梅尧臣在我国诗史上的地位一直是肯定的。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及南宋的陆游、文天祥,都对他推崇备至;直到今天,人们也肯定他在宋代诗歌革新运动中所起的...
[期刊论文] 作者:吴孟复,,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80
【正】 “桐城派”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过去论者虽多,但犹有“补其缺而纠其失”的必要。我试从这一文派的历史渊源与其艺术手法、语言使用等方面来分析其艺术特点,认识其历...
[期刊论文] 作者:吴孟复,, 来源: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人之常言:“博学宏儒”,能当之者谁乎?顾亭林云:“经学即理学”。经学家而通理学的,又有几人?姚惜抱谓“义理、考据、词章不可偏废”,然如何合一?合一者谁?戴震由经学进...
[期刊论文] 作者:吴孟复,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诗歌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科学,在我国,目前尚无成书。英国杰费理·里奇在《英国诗歌的语言学指南》中,注意于词汇、语法、书写、语音、语义、方言、语态及历史时代等等变...
[期刊论文] 作者:吴孟复, 来源:当代修辞学 年份:1982
【正】 人们讲修辞,好象只是为了作文;其实,还应该是为了读书,特别是对读懂古书,作用更大。因为掌握前人修辞的规律,才能更好地读通书中文义,并进而提高鉴赏能力。例如:《诗...
[期刊论文] 作者:吴孟复,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8
【正】 屈原“哀郢”中“过夏首而西浮”。“西”字过去注家一直认为方位词,“西浮”是向西行;但篇中明言“今逍遥而来东”,前后矛盾。蒋骥不得已加以调停,指为由于江流曲折...
[期刊论文] 作者:吴孟复, 来源: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方以智在当时被认为“真孝子、真忠臣、真才子、真佛祖”(方苞语);现在则是公认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文字、音韵、天算、物理)、大艺术家(书、画)。只是文学方面的成就...
[期刊论文] 作者:吴孟复,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讲解古文,注释古书,既要尊重古训,又不能墨守故训,拘挛不通。因此,谈一谈故训与新解的关系,对我们的注书、教书,或者不为无助。一、为什么要尊重故训文献上的语言,是古...
[期刊论文] 作者:吴孟复,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梅曾亮字伯言,江苏上元(今南京)人,原籍安徽宣城。是桐城古文家姚鼐的高足之一。姚鼐晚年主讲鍾山书院。梅曾亮与管同、姚莹、方东树号为姚门“四大弟子”。后来,他考中...
[期刊论文] 作者:吴孟复,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正】 萧穆,字敬孚(亦写作“敬甫”或“敬父”)。上代本姓陈,由徽州婺源之陈村,来桐城南乡会公里,赘于萧氏,因从其姓。乾隆中,迁居汤家沟东十五里,土名钱氏小墩(今属枞阳县)...
[期刊论文] 作者:吴孟复,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9
【正】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离骚》) 雄鸠,朱熹释为鹘鸠,今人有指为即《诗·关睢》之“睢鸠”,按《方言》:“其大者谓之鳻鸠(即今之班鸠)…其小者或谓之鹘鸠”;...
[期刊论文] 作者:吴孟复,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80
【正】 《左传》:“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又“我食吾言”。杜预训“食”为“消”。 沈钦韩《左传补注》引《尔雅释诂》:...
[期刊论文] 作者:吴孟复,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80
【正】 白居易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垆。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无”与“垆”,入“虞”部。《玉篇》“无,武于切”,是六朝音已如此。 按《说文》“无”下云:“或说...
[期刊论文] 作者:吴孟复,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83
【正】 我朝自望溪方氏别裁诸伪体,一传而为刘海峰,再传而为姚惜抱,(陆继辂《士家文钞序》)可见,在乾嘉时某些文人心目中,刘大櫆在“桐城派”中与方、姚地位相等。但,大櫆虽...
[期刊论文] 作者:吴孟复,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82
【正】 前年曾写了《试论桐城派的艺术特点》一文。现在因为《江淮论坛》正开展对桐城派的讨论,故再就几个问题,略陈鄙见。其中一些看法虽也博采通人,但多出于胸臆;订谬砭愚,...
[期刊论文] 作者:吴孟复,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80
【正】 “通心疾首”《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形容痛恨到极点”。其说本于《辞源》:“谓恨之甚也”。引《左传》(“吕向绝秦”中语):“诸侯闻之,斯是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期刊论文] 作者:吴孟复,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88
【正】 一、“桐城派”与桐城 “桐城派”之出现于桐城,原因何在? 姚鼐的解释是“舒黄之间,天下之奇山水也。”简言之,即由“地灵人杰”。那末,何以不出于黄冈、黄梅,而出于...
[期刊论文] 作者:吴孟复,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85
【正】 姚鼐说: 凡文之体类十三,而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古文辞类纂·序目》) “精”与“粗...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