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320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吴淦卿, 来源: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地震学会第三届全国地震工程会议 年份:1990
[期刊论文] 作者:吴淦卿, 来源:工业建筑 年份:1995
关于“档土墙背上压力作用位置”一文的商榷文献[1]中批评了“对微分库仑土压力的表达式来导出压力分布的做法”,我完全同意,但是进一步提出:、面上的反力必须通过土楔ABC质心的说法,我......
[期刊论文] 作者:苏洪,吴淦卿, 来源: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年份:1996
以板的塑性分析方法对凹廊的配薪方案作了详细分析,证明了用塑性分析比弹性分析要经济合理,明确地指出板中配筋的位置及其作用.可供设计参考....
[期刊论文] 作者:张荍毅,吴淦卿,, 来源:岩土工程界 年份:2009
文章简要地论述了对"沉降计算深度"的理解,然后分析了不同定义下沉降计算深度的合理性,指出按"建筑地基规范GB5007-2002"中用变形比法定义的沉降计算深度不尽合理。...
[期刊论文] 作者:高永孚,吴淦卿, 来源: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年份:2001
对“混合结构温度裂缝的力学分析”一文从建模、算例、结论三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希望与有兴趣的同志共同讨论。...
[期刊论文] 作者:贾绍平,吴淦卿, 来源: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年份:1999
以实例分析说明将工程破坏事故实例引入钢结构教学中的重要性。...
[期刊论文] 作者:罗兆辉,吴淦卿, 来源: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年份:1995
建立了高层悬挂结构的计算模型.推导了运动方程.进行了动力特性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几点结论。...
[期刊论文] 作者:刘玉桥,吴淦卿,, 来源:岩土工程界 年份:2009
文章回答了方玉树先生在文献[1]中提出的几个问题,主要说明我们在文献[6]中举例的意图,对89地基规范条文说明的理解以及用具体数据说明方先生的错误所在,最后指出方先生的"等...
[期刊论文] 作者:仲晓梅,吴淦卿, 来源:天津建设科技 年份:1997
用转移矩阵法分析结构内力,可以使需要运算的矩阵阶数大大降低,从而节约计算机的内存。本文以弹性支承连续梁为例,介绍了转移矩阵法的基本思路及理论基础,以及各种特殊情况下的处......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明华,吴淦卿, 来源:施工技术(建筑技术通讯) 年份:1988
在设计时: (1)预应力意味着混凝土受压。压力只产生在有可能缩短的部位。要留意,结构在张拉方向会缩短。 (2)在张拉时,每一次预应力筋方向的改变,或混凝土轴线方向的改变,会...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明华,吴淦卿, 来源:施工技术 年份:1983
一、前言座落在杭州火车站斜对面的杭州市邮政大楼,系1925年建造的两层砖混结构,由外墙及其下部的条形基础、钢筋混凝土中柱及其下部的单独柱基、双跨钢筋混凝土梁板等组成...
[期刊论文] 作者:刘克玲,杜建军,吴淦卿, 来源: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年份:1999
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提出对结构体系的评价方法,并按提出的方法对加筋砖混,带芯柱的砌块体系、底框、框架、框轻、内浇外砌.内浇外挂、全现浇、全装配大板体系、升板体系.分......
[期刊论文] 作者:张军祥,苏洪,吴淦卿, 来源: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年份:1995
以严格的数学推导,证明了文献[1]结论的正确性,它可以代替文献[1]与[3]中的统计和对比的方法来找出结论,使其结论更加可信与可靠,它可作为文献[1]的补充。...
[期刊论文] 作者:张军祥,苏洪,吴淦卿, 来源:力学与实践 年份:1996
本文将桩锤对桩的作用简化成一维波的传播问题,将桩振动向土中传播的问题简化成波动传播的轴对称空间问题.得出地面运动不仅按指数规律衰减,而且有波峰与波节的现象存在.所得结论......
[期刊论文] 作者:周海龙,钱国桢,吴淦卿, 来源:土木工程学报 年份:1983
本文以设计规范TJ10-74为依据,把张拉控制应力、截面高度、宽度以及配筋数量作为设计变量,以梁的单位长度成本为目标函数,考虑了九个约束条件,对预应力混凝土矩形梁进行了优...
[期刊论文] 作者:赵永杰,贾绍平,吴淦卿, 来源: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指导了钢梁遭受火灾时断面上的应力情况,提出了防止梁翼板因火灾而屈曲的措施。...
[期刊论文] 作者:徐文忠,吴淦卿,徐激抒, 来源:矿产勘查 年份:2008
目前一般基础及桩基础沉降,尚无一个精确计算方法,因而在沉降计算式中引用了一个沉降计算经验系数。诚然如此,对于软土地基的沉降计算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对"建筑桩基规范...
[期刊论文] 作者:徐激抒,吴淦卿,徐文忠,, 来源:岩土工程界 年份:2009
几十年来,"建筑地基规范"地基及桩基础的沉降计算深度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应力比法及变形比法。文章通过土力学原理研究和实体试验资料分析,提出桩基础沉降计算深度一些...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