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429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唐鸿珊摘,朱一元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8
作者评价系列羟基乙酸(glycolic acid,GA)剥脱及其家庭护理治疗面部痤疮和对其他并发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搜集了40例患中度到(和)严重痤疮的台湾患者。...
[期刊论文] 作者:唐鸿珊摘,朱一元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7
氢醌治疗黄褐斑有效,临床已应用多年.新产品曲酸是酪氨酸酶抑制剂,对黄褐斑有较好的疗效.作者评价羟基乙酸与氢醌和羟基乙酸与曲酸两种类似的配方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含氢醌配方除含有抗氧化剂二硫化钠外其他成分与含曲酸配方相同,羟基乙酸浓度在两种配方中均为5%......
[期刊论文] 作者:唐鸿珊摘,罗邦国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77
在哥本哈根芬森研究所,作者对245例确诊的儿童银屑病患者用32种指标进行分析.在此研究中女孩多于男孩(64;36).平均发病年龄是8.1岁,女孩是7.8岁,男孩是8.5岁.三个最早的病例在生后第7天,14天和6个月发病,每个婴儿有一个人数众多的银屑病家庭史.14例在2岁以前发......
[期刊论文] 作者:唐鸿珊摘,朱一元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6
波长755nm,脉冲100ns的Q-开关金绿宝石激光(alexandrite laser)能选择性地作用于皮肤色素细胞,故可用于治疗真皮的色素性损害和纹身。太田痣是一种良性的真皮黑素细胞损害,由于它面积大,位于眼周,因而对其治疗甚为困难。利用选择性光热分离原理使金绿宝石激光对......
[期刊论文] 作者:唐鸿珊摘,朱一元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8
很少有研究证明氟尿嘧啶或化学剥脱治疗光线性角化病(AK)的远期疗效。作者曾比较了中、深度化学剥脱与局部氟尿嘧啶的常规方法对泛发性面部AK的疗效和安全性。...
[期刊论文] 作者:唐鸿珊摘,朱一元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7
最近,13-顺-维甲酸在动物中广泛研究后,在人类试用治疗严重的囊肿性寻常痤疮,面部磨削术是治疗痤疮后遗疤痕的常用方法。本文报道9例患者,有些在停止口服13-顺-维甲酸后立即作整个面部磨削,有一些病例则在用药治疗同时作磨削治疗。治疗的病人7例男性,2例女性,平......
[期刊论文] 作者:唐鸿珊摘,朱一元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4
作者复习了萨尔瓦多国家医学中心病理科1971~1980年10年中85,349例活检标本,经病理证实发现35例皮肤平滑肌瘤和3例平滑肌肉瘤.皮肤平滑肌瘤的总发病率是0.04%,平滑肌肉瘤为0.003%....
[期刊论文] 作者:唐鸿珊摘,赵维璋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9
作者报告1例罕见的色素性Bowen病,并对420例Bowen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患者,87岁,意大利白人妇女。因环指有不常见的色素改变而就诊。10年前病人已发现在其左手环指有些鳞屑和开裂,但一直未重视。6个月前她开始发现损害颜色日益变暗。检查病人左环指有一色素......
[期刊论文] 作者:唐鸿珊摘,赵维璋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0
作者对11例(男9,女2)瘢痕疙瘩病人给予0.05%维甲酸霜局部治疗。在本研究开始前至少3个月未用任何治疗。损害出现平均7年(1~16)。每天涂药2次,共12周。评价方法包括彩照、皮尺测量、疗前和疗后第6和第12周用牙科印模来估计瘢痕体积。......
[期刊论文] 作者:唐鸿珊摘,赵维璋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4
报告1例应用盐酸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治疗弥漫性苔藓样丘疹型粘液水肿性苔藓取得良好效果。...
[期刊论文] 作者:唐鸿珊摘,张万亨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6
Kaposi肉瘤(KS)伴发淋巴增生性疾病已常有发现,然而与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AILD)共存则少见。作者报告1例66岁女性,因间歇性发热、不适、厌食、体重减轻、夜间出汗、暂时瘙痒性皮疹和多关节痛3月,于1979年10月入院。......
[期刊论文] 作者:唐鸿珊摘,张万亨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7
本文报告1例蕈样肉肿芽(MF)应用13-顺维甲酸治疗取得显著疗效。该病人为男性、56岁,患左腋和髋部瘙痒性慢性皮炎3年,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改善,但未完全消退。检查见病人左腋和髋部有两大片红斑鳞屑性斑块。左髋部皮损活检确诊为MF。局部外用氮芥治疗。......
[期刊论文] 作者:唐鸿珊摘,张万亨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5
作者报告一60岁妇女因右腓部多年皮损近数月缓慢生长而来就诊.检查:皮损直径达2cm,高出皮面,边缘不规则,表面粗糙,有草莓状粗颗粒,皮损内一小区域的颜色比其余部分为黑.切除后作活检,组织病理检查显示恶性黑素瘤(表面扩散型),Clark水平Ⅳ级,Breslow0.45mm,伴脂......
[期刊论文] 作者:唐鸿珊摘,张万亨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5
恶性B细胞淋巴瘤的皮肤表现可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皮肤侵犯而引起。目前继发性皮肤浸润的预后意义还未评价,因此作者研究了1186例恶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病史。其中956例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230例来自Cologue大学,后者已作了尸解。......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