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150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渌,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1996
一本有益的古文字工具书──评介《<汗简>注释》一书的学术价值夏渌北宋郭忠恕《汗简》,是依据当时能见到的71种古文字字形资料,收集整理出来的一本古文字字形字典,千余年来对它的评......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渌, 来源:江汉考古 年份:1985
【正】 传世《楚公钟》:“唯八日甲(?)公(?)自作(?)雨镈。”郭沬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从孙诒让说,走为楚公态逆,即态咢器,多年来殊无异议,最近王光镐同志就该器文字形体...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渌,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正】 《说文解字》:“弜,彊也。从二弓。其两切。”音义和现代汉字的“强”相同或近似。《康熙字典》引《说文》:“彊也,弓有力也。”《集韵》:“弓彊貌。”《华阳国志》“...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渌,,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87
【正】 后稷感生的神话传说,隐约反映了妇女首先发明农艺和经营农业的真谛。姜水之滨以羊为图腾的氏族少女姜嫄,健康、美丽、活泼,她已有过不少自由恋爱的经历,但她并不想过...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渌, 来源:江汉考古 年份:1988
【正】 常言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大家都懂得,但“匹夫”的含义和来源,还不很清楚。《辞源》“匹夫”条目下:“①庶人。平民。②独夫,有轻视之意。”《现代汉语词...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渌,,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正】 1981年《武汉大学学报》第3期发表了我写的一篇论文《释弜》,对张宗骞的《卜辞弜弗通用考》进行了商榷,认为王国维、唐兰释“比”是正确的。1969年郭沫若院长在来信中...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渌,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正】 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一册,第二编《奴隶社会》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发展——商代》第三节《社会生产和文化发达》:“商代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每年分为春、秋,大...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渌,,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正】 一、经典作家论古代食人之风: 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由于所有这些食物来源都靠不住,所以在广大的产鱼地区以外,人类便走到了食人的地步。古代食人...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渌,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拜读黄奇逸先生的《商周研究之批判》(载《四川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以下简称“黄文”)后,对他勤于思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把近百年来甲骨文发现后的商周史研究,概名之曰“旧体系”,从根本上加以否定,热切地想通过对“旧体系的批判”,建立......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渌,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6
【正】 长沙五里牌406号墓出土简册三十八片,?字凡十二见.为减少刻字,以下用"车"代.另有?亦未考释,以下用"奁"代.简文中有"车奁城""车奁蚼"等"车奁"连文附以人名的七例.楚简...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渌,, 来源:江汉考古 年份:1993
【正】 新近召开的中国古文字第九届学术讨论会以战国文字研究为中心,与会者的发言和论文不少是以《包山楚简》为研究对象的。我也在会场上第一次见到《包简》一书,对该书能...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渌,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1982
【正】 《(爫日)鼎》(旧读"曶鼎")以其铭文有"匹马束丝交换五个奴隶"的内容而闻名于世。关于"(爫日)"字音义的看法,自来有较大的分歧。阮元首先以《说文》的"曶"字释之,读为...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渌,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1990
【正】 文字都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汉字也不例外,但它不同于拼音体系的文字,除了表音的功能外,还通过视觉型的形象思维给人以字义的信息。人们称它为“方块字”,一个方块,...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渌,, 来源: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正】 中国古代传说天上一共有十个太阳,他们的名字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天一位照临人间,十天一顺称为一旬,十个日名,也叫十干。《夏本纪》中,夏...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渌,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正】 中外历史上不乏"外来户"成为土著人民的统治者,他们有的凭借暴力入侵;有的以比较先进的文化,经过长期的"变服从俗",与土著人民打成一片,融合一体,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拥...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渌,,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正】 平山一号墓出土的中山王大鼎铭文长四百六十九字,方壶铭文四百五十字,《好(次虫)壶》也有一百八十二字,是研究我国古史、古汉语和文字发展的珍贵史料.《文物》一九七...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渌,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1986
【正】 刘以刚同志释甲骨文"航"(见本刊本期),象人撑船摆渡的形象,"航"本义是《诗·河广》"一苇杭之"的"杭",所见极是。今以甲骨文"渡"字为证。甲骨文另有一个从航从度的...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渌,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正】 在中国古文字学第五届年会发言中,一位专家谈到他论文中“之”字有关的金文形体说:象植物滋生之形。他的说法不但有金文形体为据,也和《说文解字》:“之,下基也,象草...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渌,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1988
【正】 训诂学'义训'有'同义相训'和'反义相训'的条目.前者易于理解,后者'治'训'乱'、'臭'训'香'、'学'...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渌,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正】 方块汉字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字,它除了记音外,还有形义的内容,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通常一个字是一个大方方,大方方里还有两个或更多的小方方...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