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175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孙慰祖,, 来源:青少年书法 年份:2012
刻印之于我,有时是一种轻松的玩耍,有时则是愉快地将生命和智力的一部分有偿支付给别人。(得心应手)受众环绕是创作的一种催产素。但须冷静,保持优生。(敏求)"才气"是专...
[期刊论文] 作者:孙慰祖,, 来源:上海文博论丛 年份:2008
在《保存文脉与艺术家的生存——民国海上篆刻群体的递存与经济生活》(《上海文博论丛》2006年第4辑)文中,笔者曾经提出以下看法:海上印学与篆刻家群体在不到半个世纪时...
[期刊论文] 作者:孙慰祖,,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11
这几年刻印更多的属于兴之所致一类。在冷寂和理性的研究工作之外,创作往往被当作是转换和抒发兼而有之的事情。个人的口味大约又是喜新而不太厌旧的一族,率真无拘则比较符合自......
[期刊论文] 作者:孙慰祖,, 来源:上海文博论丛 年份:2007
晚清陈介祺(簠斋)收藏彝器、铜镜、钱币、陶文、石刻之富,及在鉴定考订和传拓方面的成就,堪称独步一时。他亦以"万印楼"自号其斋,对于古玺印和封泥的鉴别研究,簠斋的学...
[期刊论文] 作者:孙慰祖,,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04
自十世纪初期至十四世纪中期约四百年间,中国历史上经历了辽、宋、西夏、金、元诸朝的并峙与更替。诸多少数民族在走向封建化的过程中都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并仿效唐宋制度...
[期刊论文] 作者:孙慰祖,, 来源:书与画 年份:2016
中国印章演进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是衍生出文人用印体系。这一体系孕育于唐代,成熟于两宋,至明代中叶以后更多地由文人的独立创作来实现其延续与发展,从而形成了“篆刻”这...
[期刊论文] 作者:孙慰祖,,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0
“名唯求备,兼收并蓄”是历来藏印家的主旨。当代的收藏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求全求备或拾遗补缺要从自身机缘出发。明清印人具有不同的类型,或主攻诗文书画而兼及篆刻...
[期刊论文] 作者:孙慰祖,,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14
近现代篆刻渐行渐远,成为历史。今天的海上篆刻正在续写新的历史,但一切都从承接历史中走来。无论人才接续、技法传承、风格繁育都具有诸多与其他区域不同的表现,究其根本仍...
[期刊论文] 作者:孙慰祖,, 来源:书法赏评 年份:2004
汪关的事略,周亮工《印人传》中有《书汪尹子印章前》及《书汪宏度印章前》两则,述及汪关籍贯和程嘉燧为汪关延誉四方等事,又辨张灏《学山堂印谱》题记贬抑汪关之论,对有...
[期刊论文] 作者:孙慰祖,,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11
有的学问可以触类旁通走向宏观。而对我来说,五十年前在课余学习书法篆刻时,仅仅是兴趣,后来竟成了迷恋,成了半生精神的所聚,像是跌进了小口深井,在印的方寸空间里翻来覆去,陷于不能......
[期刊论文] 作者:孙慰祖,, 来源:书法之友 年份:2001
我的论印文稿和创作印稿,先后与读者见面了。在编集这些东西的过程中以及它们出版以后,有很多想法,陆陆续续地泛上心头。先说说《文稿》。收入这本集子的四十万字,是我十五年...
[期刊论文] 作者:孙慰祖,, 来源:收藏家 年份:2009
当代篆刻风格谱系、印钮雕刻造型谱系、寿山石章色泽谱系,聚合于中国第一届寿山石篆刻艺术展。怀着赏读的心绪,可以在这里驻足品味,凝神沉思,也让匆匆过客,感受挥之不去的色...
[期刊论文] 作者:孙慰祖,, 来源:书法赏评 年份:2010
印史研究领域的两套话语系统完整、科学地解析中国印章的历史与艺术,必须改变长期存在的古玺印学领域与篆刻艺术史领域不同的研究方向和两套话语系统的分离状态,以学术的、艺...
[期刊论文] 作者:孙慰祖,, 来源:上海文博论丛 年份:2002
一枚看来没有希望的残封泥,竟在破解马王堆三号墓墓主的悬案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令我始料未及的。未解的墓主之谜建国以来考古发掘的汉墓,确定墓主的关键依据往...
[期刊论文] 作者:孙慰祖,, 来源:中国书法 年份:2019
文人篆刻发展到晚清,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极盛时期。这一特定时期的标志之一,是锐意变法、表现个性成为众多杰出印人的自觉追求,印人在书法、刀法形式以至于格调方面的探索...
[期刊论文] 作者:孙慰祖,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2010
四、形制与印式    形制是玺印断代又一主要依据。历代玺印的形制是静态和动态的统一。从古玺印发展的漫长过程来看,形制由渐变到质变,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从一个具体的朝代及其相邻时期来看,形制的近似性是主要的方面。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有时形制也会出现......
[期刊论文] 作者:孙慰祖, 来源:收藏·拍卖 年份:2007
澳门2001年举办的“黄士陵篆刻书画艺术”展览首次披露了黄土陵(字牧甫)篆刻四屏,我认为这是一件透析黄氏篆刻艺术形成因素的重要资料,且向不为人所知,经辗转邀得红棉山房主人黄氏的允可并慨予提供部分印迹的原大影本,现略作介绍并附识笔者的一些认识。  此四屏篆......
[期刊论文] 作者:孙慰祖,,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2010
引言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具备形成一部比较准确比较系统的"中国玺印篆刻艺术史"的学术条件。所谓学术条件,至少应当解决:若干重要印史阶段上现有实物资料的认识盲区;各个...
[期刊论文] 作者:孙慰祖,, 来源:上海文博论丛 年份:2006
近现代篆刻史虽仅涉时百余年,但其置身的却是一个动荡与发展相交互的时代。上海无疑是这个时代印学与篆刻发展最充分的区域。换而言之,海上篆刻家群体也是这一时期艺术...
[报纸论文] 作者:孙慰祖,, 来源: 年份:
各位专家、学者、同道:$$受会议委托,由我对本次“岭南印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作小结。将岭南作为一个地域空间,研究发生在这里的印史与篆刻艺术现象,时间跨度则纵贯2000多年,这本......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