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413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孙百揆, 来源:土壤学报 年份:1989
本区位于我国北部,属高纬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为—2℃—1.0℃,活动积温(≥10℃)1600—2400℃,无霜期为80—125天,作物属一年一熟制,年平均降雨...
[期刊论文] 作者:孙百揆,, 来源:农业科学通讯 年份:1955
黑龙江省通北县国营红星农场,第二生产队的麦田中发生根腐病,6—1、7—1、6—4,号地中,(前作是小麦,品种是甘肃96号,)6—4号地发病率少仅有2.4%(赛力散拌种),而6—1号春化处...
[期刊论文] 作者:孙百揆, 来源:土壤肥料 年份:2004
深松耕法在我区各地广泛展开,由于领导重视,群众欢迎,点多面广,工省效宏,遍及全区。1974年垄沟深松面积为74万亩,占大豆、玉米中耕作物的42.8%,为全区大幅度增产创造有利条...
[期刊论文] 作者:孙百揆, 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年份:1985
连年翻地作为土壤耕作的基本措施,已有悠久的历史,它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作物产量过程中,超过很大作用,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但翻地使有机质的分解加速,土壤失墒...
[期刊论文] 作者:乔赫,孙百揆,, 来源:农业科学通讯 年份:1956
黑龙江国营红星农场田间杂草特点是种类少、株数多、生育快、危害重,经过耙地后,产量提高16.1%。该场第二生产队1955年5月22—29日开始耙地工件,耙地时小Red Star State F...
[期刊论文] 作者:孙百揆,韩寿勋, 来源:土壤肥料 年份:1982
有壁犁翻地作为土壤耕作的基本措施,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病。因此,国内外正在试验、推广机车进地次数少的少耕体系,来代替连翻。我们试验证明轮翻...
[期刊论文] 作者:孙百揆,韩寿勋,, 来源:黑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84
翻地与土壤耕作已有悠久的历史,它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作物产量中,起过很大作用。但是,翻地有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土壤失墒严重,机械耗能量大,作业成Land conversion...
[期刊论文] 作者:孙百揆,韩寿勋,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84
我区是麦豆主产区,大豆面积占总播种面积25%。生产上一直沿用秋翻拢作三铲三蹚的习惯耕作方法,机车进地次数多,耗能量多,产量又无显著提高。能否减少中耕次数是生产上需要解...
[期刊论文] 作者:孙百揆,韩寿勋, 来源:土壤 年份:1986
为了探讨高寒地区少耕法的改土增产效应,我们于1978—1983年在本所的暗棕壤上进行二种轮作方式,二种耕法(少耕与连翻)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设计与方法土壤特...
[期刊论文] 作者:孙百揆,韩寿勋,, 来源:耕作与栽培 年份:1985
前言黑河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属高纬寒地,年平均气温-2.0~1.0℃,无霜期仅80~130天,生育期降水350~45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5%左右,能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农作物以小麦和大豆为主;...
[期刊论文] 作者:孙百揆,韩寿勋,王桂英,, 来源:黑龙江农业科学 年份:1983
我区小麦播种面积历年约占总播种面积的50%左右。麦茬中三分之一播种大田作物,其余三分之二是重茬麦。如何提高重茬麦单产是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过去重茬小麦一直沿用耕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