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158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宋培宪,, 来源: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学中潘金莲形象演变轨迹的系统梳理,概括归纳出这一人物系列的三种基本类型,并以《水浒传》为轴心,对这一艺术形象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和探讨。文章认......
[期刊论文] 作者:宋培宪,, 来源:丹东师专学报 年份:2001
在近年所出版的部分随笔式《三国演义》研究著述中,存在着程度不同地随意性倾向乃至乖谬.这种不良的风气,已不仅是学术失范的显著表征之一,也不只是牵连到对某一部古代文学作...
[期刊论文] 作者:宋培宪, 来源: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如果将《三国演义》放在世界小说发展流程上来考察,那么,就长篇巨制成熟的时间看,它比欧洲早近两个世纪;而作为历史小说高潮的到来,中国比西欧提前了四、五百年;特别是由于文化背景......
[期刊论文] 作者:宋培宪,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00
作为一部优秀的古代小说,《三国演义》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无疑是杰出的。然而,《三国演义》之所以数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于中国堪称名著,即便于世界文学宝库中也占有重要......
[期刊论文] 作者:宋培宪,,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2006
《三国演义》的创作呈露出双向建构的特点:即,一方面是尚武精神和征战激情导引下对于疆场搏杀的历史再现,另一方面是传统观念和道德准绳衡鉴下对于人格较量的深层思考。这两...
[期刊论文] 作者:宋培宪, 来源: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99
毛泽东终生酷爱《三国演义》 ,并且善于在日常教育、时事评述、军事运作等方面以其独具的政治思维灵活地解读和运用《三国》 ,因此探讨毛泽东对《三国》的解读和运用 ,既是我...
[期刊论文] 作者:宋培宪, 来源:零陵学院学报 年份:2003
由于文献资料上的匮乏和局限,关于罗贯中的研究至今未形成一个足够沉甸的丰硕成果。尽管如此,《三国》学界的专家们仍然奋力开拓,就关于罗贯中的几个最基本的问题形成了较为...
[期刊论文] 作者:宋培宪, 来源:泰山学院学报 年份:2004
兰陵笑笑生从真实的人生感觉出发,建构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金瓶梅的艺术世界".这是一个以家庭婚姻生活圈、社会经济生活圈和官场政治生活圈相纠结的"三位一体"的艺术世界.这一...
[期刊论文] 作者:宋培宪,,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年份:2014
毛泽东一生读书万卷,尤其对传统文史造诣颇深。具体到他对四大名著的研读与品评,在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历程中,在他所做的报告、谈话以及所写的大量文字(包括诗词)里,不仅对上举......
[期刊论文] 作者:宋培宪,, 来源: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以西门庆为主角的《金瓶梅》,书中用百分之七八十的篇幅写了他与众多人的鬼混;又写到了近三十个人物的死亡,而占死掉总数百分之九十的人物的死因,也与性事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
[期刊论文] 作者:宋培宪,, 来源:菏泽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水浒传》是毛泽东终生爱读的古代小说之一,也是对其一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一部古典名著。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毛泽东对这部小说曾作出过诸多新意迭出的解读。其真知灼见颇可给...
[期刊论文] 作者:宋培宪,, 来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大众文化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所发挥出的正面效应不容低估,然其淡化人文价值与教化功能的负面效应亦不可忽视。尤其对它在戏谑庄严、颠覆经典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历史虚无...
[期刊论文] 作者:宋培宪, 来源: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毛泽东对曹操的历史功绩予以充分肯定 ,对曹诗的思想内容、创作手法及其艺术风格给予高度评价。与此相关 ,作为抱负远大、气吞河岳的政治家 ,二人具有着超越时空界域的“相似...
[会议论文] 作者:宋培宪,, 来源: 年份:2009
小说是一种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文体。人物性格的刻画是小说的中心任务。但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人物又都是不能够离开...
[期刊论文] 作者:宋培宪,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2000
毛泽东一生 ,读书万卷。而在文学方面 ,对《红楼梦》则似乎情有独钟。据有关材料 ,自 1 91 3年起至 70年代止 ,毛泽东至少有六十余年读《红楼梦》、谈《红楼梦》的历史记录。...
[期刊论文] 作者:宋培宪,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97
【正】 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国演义》就是一部三国战争史。众多战斗、战役的描写构成了该书的主线。而如果我们把这部小说的整体框架比喻成一条绵延百里、蔚为壮观的大山脉的...
[期刊论文] 作者:宋培宪,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宋培宪, 来源: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美学理想的体现,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在于一个"真"字。这里的"真",包含有三层意义:首先是指生活原型之真,亦指作者的生活经验之真;其次,是人物形象之真与艺术效......
[期刊论文] 作者:宋培宪, 来源: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刘备摔孩子———刁买人心”,这是几乎人人尽知的一句歇后语,而本文则认为,如果深入分析刘备的性格特征和此事的前因后果,此说则不能成立,进而认为刘备身上体现出来的主要是仁......
[期刊论文] 作者:宋培宪,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1998
“潘金莲”其人,知名度甚高,在中国几乎算得上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她首先源于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创造:由美丽、单纯的使女,到嫁给“面目丑陋”的武大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