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631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宗时珍,,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2004
雍正、乾隆两朝是中国古代瓷业生产的顶峰时期,不仅瓷器品种釉色、仿古创新、制瓷技术达到空前的水准,而且开始注重对瓷器生产技术和生产历史进行理论性的总结与著述。历...
[期刊论文] 作者:宗时珍,,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2004
玉衣是汉代特有的敛葬用具,也称"玉匣"、"玉柙"或"珠玉衣",由周代的缀玉面罩和缀玉衣服发展而来。关于玉衣,史书记载颇多,但具体形制一直未解。上世纪50年代披露的一批资...
[期刊论文] 作者:宗时珍, 来源:文博 年份:2016
宛胸侯刘孰参加了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其死后以庶民身份归葬彭城(今徐州)附近。通过对出土文物及刘致墓中“毁玉”这一特殊现象的分析,可以找到与一般王侯墓葬制的不同之处......
[期刊论文] 作者:宗时珍,, 来源:文物世界 年份:2017
青铜铸造工艺中陶范的制作至关重要,陶范的好坏决定着青铜铸件的优劣。本文通过对徐州地区西汉早期双层纹饰铜镜的研究,认为汉代铸造铜镜所用陶范不是单一的"镜模翻制成型",...
[期刊论文] 作者:宗时珍,, 来源: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8
就像商代的青铜器,秦朝的兵马俑一样,两汉的画像石是中国艺术中的瑰宝,它生动、形象、具体、真实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生活与现实,理想与幻想,特别是其中反映的关于自然和祖先...
[期刊论文] 作者:宗时珍, 来源:第2、3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 年份:2004
当古陶瓷品类成为鉴藏家竞相收藏的目标时,古瓷器修复技术应运而生,并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成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以口手相传,父子相继的方式流下来,这一传统技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占统治地位,为我国古陶瓷修复业做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
[期刊论文] 作者:宗时珍, 来源:第2、3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宗时珍, 来源:文物天地 年份:2008
在中国玉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两汉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经历了新石器时代和商周的发展之后,到了汉代达到巅峰,尤其是丧葬用玉。汉代是葬玉的黄金时代,极端迷信化的葬玉在汉代走向了极端。汉代以后,佩玉逐渐进入了现实生活,葬玉逐渐消失,开始了了中国玉器发展的新阶段——......
[期刊论文] 作者:宗时珍, 叶晓红,, 来源: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2004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200多件玉器是西汉早期玉器的典型代表。在全面检视这批出土玉器的基础上,本文选择几件典型玉器进行微痕复制和SEM分析,发现当时玉器制作已有相当成熟...
[期刊论文] 作者:宗时珍,赵晓伟,盛储彬,,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2008
针对徐州地区大量出土的饱水彩绘陶器,出土后颜料、胶料失水收缩产生不平衡应力,导致颜料疏松、粉化、脱落的实际情况,研制一种防止饱水彩绘颜料层在干燥过程中发生风化、疏松、......
[期刊论文] 作者:叶晓红;邓聪;宗时珍;葛明宇, 来源:文物 年份:2020
1984年底,江苏省徐州市狮子山西侧发现了西汉兵马俑群[1],以此为线索,在狮子山南侧发现了一座西汉早期楚王墓,并于1994年底进行了发掘。该墓出土了2000余件(组)珍贵文物,其中包括200多件(组)玉器[2]。这批玉器以片状居多,如璧、珩、龙形佩、凤形佩、冲牙、戈等,......
[期刊论文] 作者:丘志力,张跃峰,杨炯,王辉,陈国科,李银德,宗时珍,郭智勇,, 来源: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年份:2020
古代开采玉矿遗址的发现对于考古遗址出土玉器来源的确认具有重要的价值。敦煌旱峡古玉矿遗址位于敦煌市东南部。2015年9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
[期刊论文] 作者:丘志力,张跃峰,杨炯,王辉,陈国科,李银德,宗时珍,郭智勇,杨谊时,谷娴子,叶旭, 来源: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年份:2020
古代开采玉矿遗址的发现对于考古遗址出土玉器来源的确认具有重要的价值.敦煌旱峡古玉矿遗址位于敦煌市东南部.2015年9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