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144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尹邦志,,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04
谢灵运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抒写性灵的诗歌主张、诗中表现的"出水芙蓉"一般自然清新的审美情趣、虚实结合的写作风格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认为,把...
[学位论文] 作者:尹邦志,, 来源: 年份:2004
《大智度论》又名《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是大乘佛教的创始人龙树(梵名Na^ga^rjuna,150?——250?)晚年的著作,由鸠摩罗什(梵名Kuma^raji^va,344~413,一说350~409)翻译成汉文。这...
[期刊论文] 作者:尹邦志,,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藏传佛教的宗教功能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通常采取的是"外部界定"的方式,即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加以指认。藏传佛教的历史变迁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
[学位论文] 作者:尹邦志,, 来源:天津大学 年份:2009
本文采用Wacker催化体系选择性氧化环戊烯合成环戊酮,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实验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并对改进的Wacker体系合成工艺进行探讨。Wacker催化体系环戊烯合...
[期刊论文] 作者:尹邦志,,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大智度论》立足于"诸法实相",以阐明大乘菩萨思想及六度等宗教实行为目标。对菩萨禅的论述,是其重要内容。菩萨禅的最大特点,体现在"菩提心"上。菩提心是菩萨禅区别小乘禅...
[期刊论文] 作者:尹邦志,,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2004
般若思想是大乘佛教显、密二宗的共同基础 ,这在噶举派大手印和那若六法的见、行、修传承中都有所体现。《密勒日巴道歌》中将其表述为“双融一味” ,本文对其内涵和特点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尹邦志,,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12
"支那堪布"即吐蕃宗论中的汉僧摩诃衍。其遗教即藏传佛教中因之流衍而出或攀附于彼的种种修法。"支那堪布"在宗喀巴大师的著作中只是一个修辞符号,他的批判,除了超越自己修行过程......
[期刊论文] 作者:尹邦志,, 来源:现代哲学 年份:2012
萨迦班智达所谓的“汉传大圆满”,包括了禅宗、噶举派、噶当派、断派、希解派、宁玛派等派在藏地传续的教法。他的批判,立足于经律论三藏和印度正统,目的是破斥种种不如法的乱象......
[期刊论文] 作者:尹邦志,,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李翱的“道统论”可以说是思想大转折时期进行创造性的学术转换的一个经典案例。他提出这一思想的具体因缘,一是古文运动的先驱、佛教天台宗“法统”的创立者之一梁肃的影响,一......
[期刊论文] 作者:尹邦志,, 来源: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0
8世纪末期拉萨展开的吐蕃宗论,在世界佛教史上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件。关于它的内容和结局,《拔协》所记载的摩诃衍败北的结论仍然在学术界有强大的影响力。然而,建立藏传佛教...
[期刊论文] 作者:尹邦志,,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6
卿希泰先生是我国当代道教研究领域的“领跑者”。他的学术成就,大体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确立了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应有的地位;开辟了道教研究的新空间;为中国的道教研究正名,改......
[期刊论文] 作者:尹邦志,,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17
在太虚大师的"法界圆觉学"中,《楞伽经》占据了核心的地位。因此,《楞伽经》的宗旨——"诸法皆幻",亦可视为"人生佛教"之立宗。无独有偶,将佛法传入吐蕃的寂护,亦依据《楞伽经》之"......
[期刊论文] 作者:尹邦志,,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7
2007年4月27—29日,由《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编辑部主办的“全国人文社科期刊评价体系学术研讨会”在该校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目的是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国期刊评价的......
[期刊论文] 作者:尹邦志,,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鲁钦·桑吉益希在藏传佛教前弘期的历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在汉藏佛教交流史上颇有建树。他不仅从寂护、莲花生广学佛法,还多次到国外,传承法脉,收集法本,翻译著述,...
[期刊论文] 作者:尹邦志,,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2004
公元8世纪末期在拉萨发生的吐蕃宗论,内涵深邃,殊难通达,藏传佛教进入后弘期以来千余年,仍因之聚讼不已。民国时期,随着内地兴起藏传佛教热潮,佛教界对此事也颇为纠结。太虚...
[期刊论文] 作者:尹邦志,,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道次第"是藏传佛教的一个核心概念,体现在佛教修行的见、修、行、果等各个方面.寂护作为印度佛教的集大成者,在"见次第"方面树立了典范.他把有部、经部、唯识、中观思想按次第排......
[期刊论文] 作者:尹邦志,,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巴蜀地区文教事业发达,佛学典籍流通广泛,僧人在文字方面用功甚勤,禅师常常显示出"文性"。从禅宗的立场来看,"文性"与一般的"讲经说法"不同,它指的是借助经典和文字来进行修行的方......
[期刊论文] 作者:尹邦志,,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实践佛法才是圃悟克勤禅师的宗风,这一点本不待言,但因为圆悟禅师是宋代禅宗宗师中妙手著文章的杰出代表,是“文字禅”潮流中的弄潮儿,《碧岩录》的研究风潮日益兴盛,因而容易被掩......
[期刊论文] 作者:尹邦志,,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2004
《大智度论》的宗旨是宣扬菩萨行,主题是“般若波罗蜜”,禅观也围绕般若而展开。般若所行之境为“实相”,故论中主张“禅定是实智慧之门”①,即求证佛教真理的方法,称为“实...
[期刊论文] 作者:尹邦志, 来源:佛学研究 年份:2009
人问佛教已经成为20世纪海峡两岸佛教界的主流思潮,却仍然面临着种种机遇、挑战和问题,甚至还存在着颇多争议。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邓子美、陈卫华、毛勤勇三位学者奉献的《当代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