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342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廖勇(综述),廖万清(审校),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 年份:2010
光老化是由于皮肤暴露于紫外线下而造成的慢性损伤。UVB可以直接作用于DNA,使其吸收能量,发生突变;UVB与UVA产生的活性氧簇(ROS)可以间接损伤细胞核及线粒体DNA,导致细胞功能异常或......
[期刊论文] 作者:洪微综述,廖万清审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1
环孢菌素A(cyclosporin A,CyA)作为新一代免疫抑制剂在体液及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及抑制慢性炎症方面均具有高效力.CyA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各种类型银屑病.剂量为1~6mg/kg/d,疗程1~18月,可获明显好转或临床痊愈.由于CyA的免疫抑制作用是可逆的,故停药后易复发.目前......
[期刊论文] 作者:陈江汉综述,廖万清审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3
近十多年来,由于各学科的迅猛发展及相互渗透,促使念珠菌的分类鉴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包括①利用气-液相色谱法等方法对其化学成分或其代谢产物进行化学分类法,②根据其基因的结构和组成进行的基因分类法,③免疫学分类法,尤其是基因探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
[期刊论文] 作者:刘卫兵综述,廖万清审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6
产黑素是新生隐球菌的主要毒性因子之一,对其致病机理近年来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果,但尚不能完全解释一些现象,而对催化其合成的酚氧化酶的生物学活性和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分离纯化了该酶,对其结构也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近年来特别是对控制产黑素合成的基因......
[期刊论文] 作者:朱红梅综述,廖万清审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0
皮肤癣菌是浅部真菌病的致病菌,对其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基因结构的分析、基因诊断、基因分类等方面。目前,已在红色毛癣菌等某些癣菌的线粒体DNA上发现了重要的呼吸链酶,如细胞色素氧化酶、NADH脱氢酶的结构基因,以及诸多氨基酸的tRNA基因簇;建立了用真菌......
[期刊论文] 作者:曹瑞华(综述),廖万清(审校), 来源:实用医药杂志 年份:2009
黑素瘤是重要的人类恶性肿瘤,占皮肤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2%,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肿瘤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基因治疗恶性黑素瘤引起普遍关注......
[期刊论文] 作者:李竹青综述,廖万清审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2
快速诊断系统性念珠菌病的方法可分为三种。气(液)相色谱分析法查菌体代谢产物、免疫检测法查抗原或抗体及多聚酶链式反应方法查菌体的特异性基因片段,气(液)相色谱分析法迄今争议较多,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各报道间有明显差异;免疫检测法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尤以......
[期刊论文] 作者:赵志强综述,廖万清审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1
新型隐球菌最特征性的致病因子是它的多糖荚膜,无荚膜菌株的致病性较正常有荚膜者低.从AIDS病人身上分离的菌株是小荚膜的,这与在动物身上培育病原体形成的大荚膜相反.与A或D型引起的感染相比,B或C型引起感染的治疗时间明显延长.有趣的是,伴有隐球菌感染的AIDS......
[期刊论文] 作者:潘炜华综述,廖万清审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9
深部真菌病感染率的升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目前对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主要用药为二性霉素B、氟胞嘧啶和一些咪唑类药物,随着抗真菌药的发展,治疗也有所发展。二性霉素B依然是治疗深部真菌病的首选药物,二性霉素B脂质体由于它的毒性小和作用强已越来越受......
[期刊论文] 作者:王珏综述,廖万清审校,柴建华审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8
新生隐球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日益受到重视,其多糖荚膜是第一个被明确的毒力因子。本文从多糖荚膜的生化组成及分型,可能的致病机理(抑制吞噬、激活补体、抑制细胞因子释放等),抗新生隐球菌抗体的作用及荚膜形成有关基因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
[期刊论文] 作者:吴建华综述,廖万清审校,柴建华审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4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学者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新生隐球菌的最新成果,包括GC含量测定;DNA同源性杂交;线粒体DNA的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染色体脉冲电泳核型分析;URA5基因,TRP1基因和rDNA的克隆,有助于研究新生隐球菌的分类地位,种系发生来源以及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桑红综述,廖万清审校,李林审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0
新生隐球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日益受到重视,感染主要在艾滋病和其他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中发生.新生隐球菌产生数种毒力因子,而产生的黑素是一明确的重要的毒力因子.本文从黑素的产生、可能的致病机理,催化产生黑素的酚氧化酶的特性及其结构基因的研究现状等方......
[期刊论文] 作者:洪微综述,廖万清审校,孔宪涛审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6
细胞外基质与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的主要表现为:细胞外基质调控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对成纤维细胞趋化作用、负反馈抑制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成纤维细胞表面介导细胞外基质-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的粘附分子主要是整合素β1、β3亚族,与多种细胞外基质共同具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