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98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云勋, 来源:军事历史研究 年份:1987
我国古代军事哲学思想是我国历代战争发展一般规律的总结,是古代军事思想的核心和精华,它在我国古代兵书中得到了比较集中的反映。我国古代兵书作为军事哲学的物质载体,...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云勋,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2
政法制度、设施是属于社会意识范畴,还是属于社会存在范畴?这个问题历来存在不同的看法。过去的一些哲学教材,往往把它划入社会意识的范畴。现在有的同志又把它们划入社会存在的范畴。邹永图同志就是持这种看法的。(《对“社会存在”范畴的一些理解》,《学术研......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云勋,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5
今年五月,由中国哲学史学会等单位发起,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召开了中国近现代哲学史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哲史学者、专家和研究工作者一百二十余人。会议收到论文六十余篇。会上着重讨论了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意义、方法和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分......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云勋,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7
过去,我们对唯物辩证法揭示的三大基本规律及其逻辑联系,研究比较深入,但对唯物史观揭示的一般社会规律及其逻辑联系却研究甚少,本文试图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期引起讨论。本人认为,在社会领域中同样存在着三个基本规律,即: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云勋,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1983
《中国哲学年鉴》(1982年)在综述“度和关节点”问题的研究进展时说:“第三种意见认为,关节点是度的显著标志,是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度不等于关节点。不过,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对此并未作出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我是持这种观点的,因此感到有责任对此作一些具体说......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云勋,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1982
关于度的问题,有一种常见的说法,认为事物在其质的范围内还有发展余地时,要善于保持事物原有的度,当事物发展受到原有的质的严重阻碍时,就要敢于破坏旧的度,推动事物的变革,实行质变。这种说法自然不错,但并不完善,因为它只讲到质变阶段要破坏旧的度,至于这个阶段是否仍然......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云勋,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1980
读了贵刊一九七九年第十期刊登的屈万山同志《上层建筑有没有阶级性》一文,很受启发,但也有点不同意见,同时还有一点新的看法,提出来和同志们商榷。首先,我认为上层建筑有阶级性这个论断,是可以成立的,但是要具体分析,不能作绝对化的理解。第一、上层建筑有阶级......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云勋,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1985
物质需要是人类为维持生存和谋求发展而对客观物质条件的必然要求。物质利益是物质需要的实现。物质需要着重说明主体和对象的关系,主要是和生产力范畴相联系。抽象地看,物质需要是生产的前提、动因,然而在现实历史活动中,它又是生产实践的产物、结果,是被生产......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云勋,,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年份:1985
探讨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唯物史观的基本任务之一。1980年前后,报刊上热烈讨论历史动力问题,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观点,使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推进了一步。但是不少问题尚未取...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云勋,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1985
【正】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概括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云勋,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1988
唯物辩证战争观是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战争观,作过许多重要论述。由于世界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必然......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云勋,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1984
【正】 读了贵刊1984年第2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新探》一文,颇受启发。这篇文章以系统科学的方法论来解释群众路线,确实很有新意。但也有一些论点,值得商榷。例如,...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云勋,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1988
毛泽东关于集中兵力的理论,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实战经验,对马克思主义的军事学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云勋,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87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主办的军事辩证法讨论会于1月6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军内外专家、学者、理论工作者一百余人,共收到论文五十三篇。这种以军事辩证法为专题的全国性讨论会,在我国尚属首次。会议本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云勋,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1982
前一段时间,在公私关系问题的讨论中,曾出现过一种片面的观点。只强调个人的物质利益而否认高尚的道德理想。有的人提倡什么“主观为自我”、“一切向钱看”。甚至对“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共产主义道德信条都当作伪道......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云勋,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1986
【正】 拙作《如何看待毛泽东对斯大林关于“联系”观点的批评》在《毛泽东思想研究》1985年第1期发表后,阎树群同志于该刊同年第4期提出了“不敢苟同”的批评意见。这促使我...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云勋,,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年份:1985
张云勋 (《毛泽东思想研究》1985年第1期)斯大林把联系看作唯物辩证法的四个基本特征的第一条。毛泽东同志不同意这种看法,指出: '斯大林有许多形而上学,并且教会许多人...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云勋,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86
【正】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长期以来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公认命题。但对这一命题的精微含义,过去缺乏深入的探讨,某些论证不够严密,以致存在不同的理解。近几...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云勋,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1
目前,在历史唯物主义领域里,对一些基本的范畴的内涵和外延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深入探讨这些范畴的确切含义,对完善与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有重要意义的。大家知道,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云勋,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年份:1986
为了配合新编的《毛泽东著作选续》的出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毛泽东思想研究》编辑部将于今年底出版一本辅导读物,邀请了北京和四川有关单位数十名专家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