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822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5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徐盛桓,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深化了会话含意的研究。在这一理论的框架内,可以对会话含意作出新的分类。首先可以分出实质性的含意和过程性的含意;前者有语义含意和意向含意,后者有...
[期刊论文] 作者:徐盛桓,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1997
含意本体论论纲河南大学教授徐盛桓1.前言含意本体论研究含意的本原、存在、本性等方面的问题,诸如含意是什么,它在语言系统内是怎样发生的、在言语运用中又是如何生成的,它存在的......
[期刊论文] 作者:徐盛桓, 来源:外语学刊 年份:1983
1.0. “否定范围”(the scope of negation)和“否定中心”(the focusof negation)是R.Quirk,S.Greenbaum,G.Leech和J.Svartvik等研究英语否定句时提出的两个重要的概念。...
[期刊论文] 作者:徐盛桓,, 来源:中国外语 年份:2007
我国外语界语言学研究在进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概而言之是创新不足,表现为主体身份的失落,常处于集体无意识和集体失语症状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参考冯友兰在20世纪30...
[期刊论文] 作者:徐盛桓, 来源: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份:1990
§1 导言我的《否定范围和否定中心的新探索》(徐盛桓,1983)发表以后,就我能看到的,《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国语》等杂志,都曾发表文章论及。其中《外...
[期刊论文] 作者:徐盛桓, 来源:现代外语 年份:1983
§.1 引言Randolph Quirk等几位学者在英语否定句的研究中,运用了“否定范围”(the scope of negation)和“否定中心”(the focus of negation)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期刊论文] 作者:徐盛桓, 来源: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成语有4点特性、3种品格:史字构成的相传性、文字表达的不透明性和不完备性、字面义与文旨的距离性、字面义与文旨关系的约定性;历史性品格、结构化品格、蕴含力品格。但这些...
[期刊论文] 作者:徐盛桓,, 来源:当代外语研究 年份:2013
1."白首变法"的心路历程1938年岁次戊寅,农历七月初四日辰时我降临到人世,到今天已届七十有五载了。时至鲐背苍耈之年,我的生活还仍粗简,常有劳作,也许这就是子贡所描说...
[期刊论文] 作者:徐盛桓,, 来源: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2009
转喻机理的核心是"本体是喻体",可抽象为"A是B"。"本体是喻体"是将本体的外延内涵内容的一部分转换为喻体,喻体就是从本体输传出的这部分的外延内涵内容所选择和认定的,使人...
[期刊论文] 作者:徐盛桓,, 来源:山东外语教学 年份:1985
导言■语言的各种单位作出“有标记成份”(marked member)和“无标记成份”(unmark-■ber)的区分,是近代语言学较常用的一种分析手段。作出这种区分的基本思想是:在■中...
[期刊论文] 作者:徐盛桓,, 来源:外语教学 年份:2012
[主持人的话]"语言研究的趋势是越来越重视人的因素在语言运用中的作用,这在20世纪50年代初露端倪;目前是更为重视人的大脑功能和认知状态对于语言运用的影响,因之也就越...
[期刊论文] 作者:徐盛桓, 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5
§.1 导言 我在“主位和述位”(徐1982)一文中曾以英语为例对主位、述位的问题作过初步讨论。经过近几年的观察研究,觉得有些认识还可以加深、拓展,有些问题可重新探讨...
[期刊论文] 作者:徐盛桓, 来源:外语研究 年份:1998
关于含意本体论的研究徐盛桓1.对分析性思辨性研究的一些认识含意是什么,或者说含意的本原是什么“东西”,这是含意本体论研究首先想要弄清楚的问题。探讨含意的本原,或者说得更为......
[期刊论文] 作者:徐盛桓, 来源: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2001
本文试图提出一份探讨语言学研究方法论的探索性提纲。全文分四部分。导言说明本研究力求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对语言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概括;第2节讨论语言学研...
[期刊论文] 作者:徐盛桓, 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5
语用学把为理解说话人的含意而进行的推导称为语用推理。含意推导运用的是合情推理。合情推理是非单调逻辑中一种常用的以常识为基础的推理形式,在多种可能之因当中选定一个...
[期刊论文] 作者:徐盛桓,,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句子表达式雏形的形成,是指意识所涌现出来的句子表达式的基本框架。为了说明这个过程的意识涌现,需要提到四对相关的概念:感知-感受;物理属性-心理属性;原初意识-反思意识;...
[期刊论文] 作者:徐盛桓, 来源: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 年份:1991
“合作原则”巧妙地解释了会话含意的存在,而在格赖斯、列文森和塞尔勒的一系列论著中,对会话含意推导的可能性作了十分详尽的说明(参见Levinson,1983:113...
[期刊论文] 作者:徐盛桓,, 来源:当代外语研究 年份:2012
从心智哲学视角研究语言的过程,简单说来就是从心智到语言的过程。研究中所依循的方法论总体来说是化理论为方法,思路有二:第一,在理论和实践关系的处理上,要把语言研究放到...
[期刊论文] 作者:徐盛桓,,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转喻是在表达中借一事物指代另一事物,而这两事物应具有部分-整体或在同一整体内部分-部分的关系。认知语言学将转喻所涉及的两事物的指代通常称作"映射"(mapping),本文将这...
[期刊论文] 作者:徐盛桓, 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8
疑问句嬗变可以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语用性嬗变,即疑问句探询功能的消退和转移;二、语法性嬗变,即疑问句句法结构不断蜕化以至最终成为非疑问句。本文研究英语疑问句的嬗变,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