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780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戴卡琳,,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傅斯年对“哲学”的认识和理解,经历了3个不同的时期:北大学生时代、旅欧时期和回国以后,相应的对中国有没有哲学、中国学术与西方哲学的关系之看法,也经过了一个非常复杂的...
[期刊论文] 作者:戴卡琳,, 来源:职大学报 年份:2011
学界一般认为,"兼爱"是墨学最早且最重要的主张。本文将论述,"兼爱"很可能是由墨子弟子,或是后世墨者所提出。《兼爱》上、中、下只是"兼爱"概念的出发点。这个看法的依据是:...
[期刊论文] 作者:戴卡琳, 来源:职大学报 年份:2011
学界一般认为,"兼爱"是墨学最早且最重要的主张。本文将论述,"兼爱"很可能是由墨子弟子,或是后世墨者所提出。《兼爱》上、中、下只是"兼爱"概念的出发点。这个看法的依据是:《兼爱......
[期刊论文] 作者:戴卡琳, 来源:职大学报 年份:2011
学界一般认为,"兼爱"是墨学最早且最重要的主张。本文将论述,"兼爱"很可能是由墨子弟子,或是后世墨者所提出。《兼爱》上、中、下只是"兼爱"概念的出发点。这个看法的依据是:《兼爱......
[期刊论文] 作者:戴卡琳, 来源:职大学报 年份:2012
比利时鲁汶大学汉语系戴卡琳教授所著《〈墨子.兼爱〉上、中、下篇是关于兼爱吗?———"爱"范围的不断扩大》一文,连载于本刊2011年第4第5两期以上。今年初,编辑部收到戴卡琳教......
[期刊论文] 作者:戴卡琳,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06
在《孟子·尽心上》第26章中,孟子批评了杨子与墨子对于“利天下”的偏激态度:...
[期刊论文] 作者:戴卡琳,,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由于我们对 《墨子》 涉及“十论”的早期文本历史所知甚少,因此在诠释这些文本的时候,难免需要依赖于某些预设.在这些预设之下,墨翟以一位哲学家、 墨学创始人或者“十论”...
[期刊论文] 作者:戴卡琳,, 来源:职大学报 年份:2011
学界一般认为,“兼爱”是墨学最早且最重要的主张.本文将论述,“兼爱”很可能是由墨子弟子,或是后世墨者所提出.《兼爱》上、中、下只是“兼爱”概念的出发点.这个看法的依据...
[期刊论文] 作者:戴卡琳,叶树勋,,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将中国古代诸子视做理论体系严谨的哲学家是学界的一种趋势,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某种已经被沿袭了一个多世纪的研究方式。以《庄子·应帝王》里列子、季咸和壶子的故事...
[期刊论文] 作者:戴卡琳,杨彦妮,,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06
在《孟子·尽心上》第26章中,孟子批评了杨子与墨子对于“利天下”的偏激态度: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In chapter 26 of Menci...
[期刊论文] 作者:戴卡琳(Carine Defoort),叶树勋,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将中国古代诸子视做理论体系严谨的哲学家是学界的一种趋势,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某种已经被沿袭了一个多世纪的研究方式。以《庄子·应帝王》里列子、季咸和壶子的故...
[期刊论文] 作者:戴卡琳;吴晓欣;聂韬,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由于我们对《墨子》涉及"十论"的早期文本历史所知甚少,因此在诠释这些文本的时候,难免需要依赖于某些预设。在这些预设之下,墨翟以一位哲学家、墨学创始人或者"十论"这套连贯思想体系的倡导者的形象出现。虽然这些预设可能没有错,但我们可以在方法论上暂时将其搁置......
[期刊论文] 作者:戴卡琳,杨民,季薇,,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6
“哲学”在鲁汶大学是很重要的一门课:新生入学,都要求选修一门“哲学概论”。尽管名为“概论”,但这门课事实上将所有非西方文化的内容都排除在外。虽然这门课并没有被称为...
[期刊论文] 作者:戴卡琳,袁青,李庭绵,,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14
现今的中国哲学史教科书几乎都以"十论"来介绍墨子的思想,即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通过详细阅读并对照《墨子》与其他早期子书,可以...
[期刊论文] 作者:戴卡琳,杨柳岸,王晓薇,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21
《孟子》中这句“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恐怕是早期中国文献中影响最为广泛的言论之一.由此,孟子批评杨朱“无君”,墨翟“无父”.这种将两人描述为“邪道”的说法自汉代以降越来越流行,二十世纪以来也始终是哲学界......
[期刊论文] 作者:戴卡琳, 崔晓姣, 张尧程,,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04
早期中国文献极为关注命名及称谓的问题:例如,诸子对于"忠"这样的重要概念应如何被"谓"有各自的论述,他们透过这样的命名行为来影响其他人对此概念的理解。然而,在近现代的西...
[期刊论文] 作者:戴卡琳,杨民(译),季薇(译),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6
“哲学”在鲁汶大学是很重要的一门课:新生入学,都要求选修一门“哲学概论”。尽管名为“概论”,但这门课事实上将所有非西方文化的内容都排除在外。虽然这门课并没有被称为“西......
[期刊论文] 作者:戴卡琳;丘乐媛;李庭绵,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12
在早期中国文本中,“利”字呈现出复杂的含义,其含义的复杂性在矛盾句中尤为显著。这些矛盾句的出现或许暗示了孟子以后的思想家不再单纯地接受或排拒“利”,而逐渐承认“利”这个概念的多面性。英美哲学家对于概念的鼓动性与描述性含义的区分,有助于解释“利”在中......
[期刊论文] 作者:戴卡琳(Carinr Defoort),张楠,张尧程,, 来源:外国哲学 年份:2018
中国是否有自己的“哲学”,以及“中国哲学”是否能在西方学科划分的哲学系内占一席之地,不仅是个尚未解决的问题,至今也还缺乏有意义的讨论.虽然不少从事中国哲学的学者曾以...
[期刊论文] 作者:戴卡琳(Carinr Defoort),张楠,张尧程,, 来源:外国哲学 年份:2018
试想:未来,如果西方世界在政治、金融以及社会各方面重重的压力下终于分崩离析,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无用”的人文学科.国家势必会将原先投入在哲学研究的资金转而投资到科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