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54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戴海斌,, 来源:史林 年份:2012
陶森甲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人物。他与日本政府、民间两层势力皆有渊源,以晚清地方大吏刘坤一、张之洞信任的对日联络人身份发挥作用;在庚子事变期间代表官...
[期刊论文] 作者:戴海斌,,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11
戊戌变法后,张元济“以被罪逐臣侨居海上”,及庚子事变爆发,颇留意于时政外交,并外化为书函文字,对秉权者有所建言。事变期间,聚集于上海的趋新士人群体表现活跃,不仅介入“东南互保......
[期刊论文] 作者:戴海斌,, 来源: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2016
1900年8月15日(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凌晨,八国联军由东便门、东直门、朝阳门、安定门、广渠门等处相继攻破北京城,扑入使馆区,并有一部由前门入内城。几乎同时,慈...
[期刊论文] 作者:戴海斌,, 来源:中国文化 年份:2004
關於科舉制度及其停廢問題的研究,中外學界已經積纍了大量成果,也爲後來者樹立了高起點和高門檻。近一二年,國内學界陸續出版了多部由年輕學人撰著、從不同角度討論晚清科舉...
[期刊论文] 作者:戴海斌,,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年份:2012
日本在华领事官是近代中日关系史上值得注意的一个群体。19、20世纪之交的中日关系处在一个很特殊的时期,当时驻上海代理总领事小田切万寿之助的表现十分活跃,在沪任内为扩张...
[期刊论文] 作者:戴海斌,, 来源:历史教学问题 年份:2018
庚子事变时期,清廷内部的南北畛域的分野显著,"东南互保"看似与北方大势格格不入,刘坤一、张之洞等南方大员却自认为是"留东南以救社稷",他们将奕劻、荣禄视作向慈禧太后进言...
[期刊论文] 作者:戴海斌,,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2010
戊戌前后,张之洞与日本政府、军部及民间团体建立起多种联系。庚子事变发生后,张氏动用既有渠道,为实现东南互保、战时交涉,积极借助日援。及八国联军逼近北京,张氏又为停兵...
[期刊论文] 作者:戴海斌,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2005
中央公园是北京城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公园”,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央公园接纳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大量内容,新与旧、中与西、政治与文化、国家与社会,均在此有充分的...
[期刊论文] 作者:戴海斌,, 来源: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年份:2013
在"东南互保"的既有叙事中,往往有"议定"、"订立"、"签约"一类的表述,从而造成约款已既成事实的印象。中方在对外交涉之初,确实设定目标为"订约",在沪代表也拟议了具体章程及...
[期刊论文] 作者:戴海斌,, 来源:历史档案 年份:2014
对于"东南互保"的既有研究,多强调来自帝国主义的外力冲击,或将中央和地方割裂看待,各重其是,较少注意到南北政治的实际联系。本文注意到东南事件背后朝局变迁的大背景,通过...
[期刊论文] 作者:戴海斌,, 来源:史林 年份:2010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华北兴起,与之同时,东南各省与西方列强订约互保,基本维持了长江流域的和平局面。同年8月英军登陆上海事件,是对"东南互保"的最大的一次外力冲击,其后并激...
[期刊论文] 作者:戴海斌,, 来源:历史档案 年份:2004
中日甲午海战是中国海军史上最大一次失败。威海一战,北洋舰队几至全军覆没,幸存军官、士兵也在战后被裁汰、解散。对此惨痛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一直以来是军史或近代史研...
[期刊论文] 作者:戴海斌,,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04
一20世纪80年代末,杨天石先生在东瀛访史,发现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唐才常致宗方小太郎手札一通,为中华书局版《唐才常集》所未收,谓"为研究唐才常和自立军起义提供了资...
[期刊论文] 作者:戴海斌,, 来源:读书 年份:2015
一九八○年一月十四日,夏鼐日记写道:"下午在家,开始写作《我所知道的吴晗同志》一文。翻阅1931—1934年日记,快五十年了,不禁感慨系之。"这是经历"文革"劫波之后,夏鼐为...
[期刊论文] 作者:戴海斌,,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15
昔人治学,主张循阶而进不可躐等,非辨门径,无由窥堂奥。邓广铭先生有古史入门"四把钥匙"的著名说法,即指职官制度、历史地理、年代学和目录学。吕思勉先生总结生平治学,亦谓"指......
[期刊论文] 作者:戴海斌,, 来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从《辛丑条约》议定过程而言,传统认识理解为帝国主义的"争赃"竞赛,谈判过程全为西人主导,清朝一方对议题几乎没有介入。这一种印象或结论的产生,主要是依赖外国一侧史料建筑...
[期刊论文] 作者:戴海斌,,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宗方小太郎生前即是日本国内公认的有名的"支那通",死后被官方推崇为"日本兴隆期大陆经营最重要人物之一"。自明治17年(1884)首度赴华,至大正12年(1923)在上海病逝,他在华活跃了将近4......
[期刊论文] 作者:戴海斌,, 来源:史林 年份:2011
1900年义和团战争爆发,北京使馆区被围,各国驻沪领事被深刻卷入战时外交,他们一方面为各国政府对华政策的直接负责人,一方面又身居交涉前线,或多或少有着因地制宜、从权操作...
[期刊论文] 作者:戴海斌,,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2011
上世纪70年代海外学者周康燮先生披露了陈三立写作于庚子年六月十三日(1900年7月9日)的一通密札,并附跋语谓:"文中隐寓别辟蹊径,乘势举事,廓除障碍,以为扭转枢机之图,欲...
[期刊论文] 作者:戴海斌, 来源:好家长:创新教育 年份:2019
在现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计算机技术基础已经成为学生们所必须具备的技能,而作为中职学生这也理所当然成为同他人拉开差距的一个重要技术,教学改革必须要适合中职学生们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