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901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施观芬, 来源:医古文知识 年份:1999
孔子的养生观是孔子思想的组成部分,对中国养生学有一定启迪作用。孔子身强力健,享73岁之寿,与其高深的修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无关系。他讲究饮食卫生,重视自我保护;在精神生活上注......
[期刊论文] 作者:施观芬,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88
新编《词海》注“熊经鸱顾”为:“犹熊经鸟伸。古代的一种体育运动,可以养生延寿。《后汉书·华佗传》‘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李贤注:‘熊经,若熊之攀枝自...
[期刊论文] 作者:施观芬,,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施观芬, 来源:医古文知识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施观芬, 来源:医古文知识 年份:2001
《本草纲目》重言凡222例,居古医籍之首.兹按其叠音方式、种类、语法功能、特点及鉴别方法略加分析,以窥李时珍在语言学方面杰出贡献之一斑....
[期刊论文] 作者:施观芬, 来源:医古文知识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施观芬,, 来源:济南大学学报(综合版) 年份:1992
《庄子》散文在战国时代文学中独树一帜,有很高的成就。伟大的诗人李白曾称赞庄子“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鲁迅先生亦称道:“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
[期刊论文] 作者:施观芬, 来源:农村新技术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施观芬,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87
《论语·子路》篇“必也正名乎”之“正名”二字的词义,自汉以来,即有二说。多数学者认为“正名”即“正名号”或“正名分”:郑玄则说:“正名谓正书字也,古者曰名,今世曰字。”(皇侃《论语义疏》引)我赞同郑玄“正名”即“正书字”之说。清人江永说:“孔子‘必......
[期刊论文] 作者:施观芬,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胡澍《素问校义》发微施观芬胡澍,字甫,一字甘伯,号石生,绩溪人。生于道光五年(1825年),卒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享年48岁。胡氏著有《释人疏证》、《左传服氏注义》、《通俗文疏证》,惜皆不存,唯《......
[期刊论文] 作者:施观芬, 来源:青岛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89
为动用法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一样,也是古汉语的特殊语法现象之一,然而由于它在古汉语中出现的频率远不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多,所以谈论的比较少,有的教材涉及到这个问题,讲...
[期刊论文] 作者:施观芬,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1确立"以人为本"的课件制作原则我们知道,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是指"计算机基础上的教学",我们翻译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理解为"计算机辅助教与学".因此,课件制...
[期刊论文] 作者:施观芬,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中医经典的训诂,最早的是在注释《内经》中出现的。围绕《内经》形成的一系列的注释,集中反应了我国古代医书里训诂发展的历史与成就。值得提出的的是晚清时代,对《内经》的训诂......
[期刊论文] 作者:施观芬, 来源:医古文知识 年份:2003
一、单项选择题1.在“尔有文德,恶用乎硅璋”中,“硅璋”之义为 A.两种美玉B.两种礼器 C.两种信符D.此指官印2.在“然吾乡诸先生鲜克知之者”中,“克”之义为 A.克服B.战胜 C...
[期刊论文] 作者:施观芬, 来源:医古文知识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施观芬,, 来源:中医药文化 年份:1989
为动用法也是古汉语的特殊语法现象,由于在古汉语中出现的频率远不及使动、意动用法高,故一直被语法界忽视,使不少读者对此至今尚未掌握。所谓为动用法,指动词(包括已活用作...
[期刊论文] 作者:施观芬, 来源:医古文知识 年份:2000
为动用法是古汉语的特殊语法现象之一,就其与使动、意动的区别,就为动双宾结构与一般双宾结构的区别,就“为之……”形式中“为”字词性之区别,作一探讨,以示为动用法的鉴别...
[期刊论文] 作者:施观芬, 来源:医古文知识 年份:2001
一、选择题 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rn1.《华佗传》的作者是rnA.陈寿 B.司马迁 C.班固 D.王冰...
[期刊论文] 作者:施观芬, 苗桂林,,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1999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其中的辩证法思想渗透各个学科,尤其对中医学的深远影响不可小视。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今就《周易》哲学的“天人相应”、“居......
[期刊论文] 作者:施观芬,王灵敏,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1991
《本草纲目》重言222例,《黄帝内经》重言131例。《本草纲目》重言数目居古医藉之首。然而历代辞书未及收录,训诂学家亦罕至于此,故常常不得确解,以致误经。今就《本草纲目》...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