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3.399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会议论文] 作者:胡乖,曹建劲,易泽邦,,
来源:矿物学报 年份:2015
通过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我们发现自然界动植物体内存在含金属微粒,而且单个含金属微粒或微粒集合体的特征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获取。在此基础上,我们...
[会议论文] 作者:戴冬乐,曹建劲,易泽邦,
来源:第五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年份:2014
地气产生于地球内部并向地表流动。随着地气流动,微量的产生于地下各类地质体的物质会随着地气的流动而迁移,最终被搬运到地表。地气测量方法通过收集这些物质并加以分析,可以获得地下的地质信息。地气在流经地下矿体的时候会搬运与成矿相关的物质,这部分物质在到达......
[会议论文] 作者:程书婷;曹建劲;易泽邦;胡乖;,
来源:第一届全国纳米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年份:2015
纳米微粒在20世纪初逐步应用于地学领域,先后形成了纳米矿物学、纳米矿物材料学、纳米矿床学、纳米地球化学、纳米粘土矿物学等多个分支学科(章振根,1994).在纳米矿床学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刘翔, 王训洪, 黄敦杰, 易泽邦,
来源:矿业研究与开发 年份:2022
为了对露天矿山土地复垦潜力进行有效评估,首先从采场地形条件、土壤条件、气候及水文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4个方面选取地形坡度、年均降水量和社会经济水平等11个影响因子构建了复垦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博弈论计算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并利用物元理论确定经......
[会议论文] 作者:曹建劲,易泽邦,李映葵,程书婷,
来源:第一届全国纳米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年份:2015
水文地球化学方法早在20世纪60年代前就已被应用于勘查找矿,其最早被应用于铀矿床的勘查.系统的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应用于隐伏金属矿床勘查的理论基础是由Cameron等在1978...
[期刊论文] 作者:易泽邦,付伟,赵芹,许成,陆济璞,,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2021
研究风化壳中纳米微粒的稀土元素特征,对于从微观层面揭示我国华南风化壳型稀土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以广西平南富稀土花岗岩风化壳剖面(ΣREE max=1 201 ×10~(-6))为典型案例,采用物理方法(超纯水,MQW)和化学方法(Na_(4)P_(2)O_(7), TSPP)两种技术手段,提取了花岗岩风......
[期刊论文] 作者:罗松英,曹建劲,易泽邦,姜涛,王正阳,,
来源: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年份:2016
在维拉斯托矿区深部矿井的不同中段共采集了六组断层泥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和近红外光谱现代测试分析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测试,旨在探讨断层泥的矿物成分特征及其与成矿作用关...
[期刊论文] 作者:易泽邦,曹建劲,罗松英,王正阳,廖宜鹏,,
来源: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年份:2014
在四川省平武县平通镇的512地震地表破裂带中采集黄色土壤样品,采用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进行分析测试。通过对土壤中的矿物微粒特征吸收峰的快速鉴别,表明土壤样品主要由方......
[期刊论文] 作者:蓝叶*,于海燕,阮青锋,沙鑫,易泽邦,杨育富,
来源: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年份:2020
透闪石玉的成矿与热液介质下成矿元素Si、 Mg和Ca的迁移形式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先进地质学理论和现代测试仪器在透闪石玉研究中的应用,尤其是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研究中的应用,透闪石玉的成矿理论更加完善。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透闪石玉成因分类的科学性,成矿......
[期刊论文] 作者:易泽邦,刘千红,曹建劲,赖佩欣,彭益军,张剑,宾岚,,
来源: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2015
广州地区地下水成化现象由来己久,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广州珠江三角洲地下水的成化原因进行了研究,并评价了其咸化程度。通过研究广州地区地下水中的微粒特征,包括观察微粒的形......
[期刊论文] 作者:付伟,赵芹,罗鹏,李佩强,陆济璞,周辉,易泽邦,许成,
来源:地质学报 年份:2022
传统认为中国南方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可划分为以“足洞式”为代表的重稀土型和以“河岭式”(或“花山式”)为代表的轻稀土型两种矿化类型。然而,近年来发现的许多矿床(如清溪、寨背和馒头山等)的赋矿风化壳中出现了轻稀土矿与重稀土矿并存现象,表现出特殊的“上轻下......
[期刊论文] 作者:韦春婉,许成,付伟,易泽邦,李卓骐,石爱国,范朝熙,匡光喜,
来源:岩石学报 年份:2022
稀土元素对绿色科技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世界范围内新兴技术的发展进程对稀土的需求日益提高,稀土矿床成矿机理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国际地学的研究热点.稀土元素分配行为的高温高压实验能够为研究稀土在岩浆和水热系统中的迁移、分异和沉淀机制提供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