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2.830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曹越平, 来源:东北农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1992
[学位论文] 作者:曹越平, 来源: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1999
大豆灰斑病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曾给该省的大豆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事实证明,抗病育种是控制该病害的最佳措施。由于大豆灰斑病生理小种具有高度的环境适应性和变......
[期刊论文] 作者:李娜, 曹越平,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2018
[期刊论文] 作者:崔云云,曹越平,,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年份:2016
大豆[Glycine max(L.)Merrill]是我国主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但近年来由于大量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使我国的大豆生产严重萎缩。生物技术方法应用于改良大豆的农艺性状和产品质...
[期刊论文] 作者:曹越平, 杨庆凯,,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2
大豆灰斑病菌具有较强的生理分化的特点 ,不同地区及气候条件都会影响大豆灰斑病的发病程度。本试验将两份相同的大豆杂交材料分别种植在哈尔滨人工接种条件下及阿城疫区自然...
[期刊论文] 作者:陈伟, 李娜, 曹越平,,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年份:2019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直接观察法,比较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SHZD32-01和受体中豆32各处理田间节肢动物和杂草的数量及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等群落...
[期刊论文] 作者:薄路花,曹越平,,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年份:2015
不同的大豆品种对于农杆菌的敏感性不同,易感型的品种更有利于转化的进行。为了进一步优化大豆转化体系,实验利用农杆菌菌株EHA105、GV3101对东农50等10个大豆栽培品种进行敏...
[期刊论文] 作者:朱路青,曹越平,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年份:2005
采用ELISA定量测定法研究了转Bt基因大豆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器官中Bt毒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转Bt基因大豆不同器官在不同生育期Bt毒蛋白含量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大豆顶叶中Bt...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昊阳, 曹越平,, 来源:大豆科技 年份:2019
大豆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悠久。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于大豆的需求量越来越高,使得进口大豆大量进入中国,这其中就包括了转基因大豆。从转基因大豆进入中国的历史、相关安全管...
[期刊论文] 作者:曹越平,杨庆凯, 来源:中国油料 年份:1996
利用育种中常用的回交方法,对5个回交组合在人工接种大豆灰斑病菌10个生理小种条件下,研究后代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双亲抗,感性差异大的组合,后代分离出的抗病材料略高于或接近于双亲......
[期刊论文] 作者:贾光蕾,曹越平,,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年份:2012
以子叶节为外植体的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体系,其转化效率受到受体基因型、无菌苗状态、丛生芽诱导及伸长和生根过程涉及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作者筛选了10个大豆栽培品种,...
[期刊论文] 作者:杜鹃,赵峰,曹越平,,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年份:2010
研究以大豆品种东农42为材料,对胚尖、子叶节和下胚轴进行不同功率及作用时间的超声波处理,统计gus基因的瞬时表达频率。在超声波处理农杆菌侵染条件下,胚尖在80W功率下处理3min......
[期刊论文] 作者:曹越平,杨庆凯, 来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5
通过对大豆灰斑病抗病性的基因效应分析,及对4种类型病斑数的相关分析,揭示出大豆植株的抗病性存在加性,显性和上位性。同时指出灰斑病斑大小分别受两种不同的遗传机制控制,为实际......
[期刊论文] 作者:曹越平,杨庆凯, 来源:遗传 年份:1996
本实验利用三点测交分析的方法,对3个组合在人工接种大豆灰斑病菌的条件下的抗性表现进行基因效应分析,各组合均存在加性,组合1存在显性,组合2,3存在上位性。...
[期刊论文] 作者:曹越平,杨庆凯,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1995
本实验在人工接种大豆灰斑病菌的条件下,利用五个不同类型的杂交组合的F_1、F_2、F_3进行抗性分析。结果表明:双亲抗感差异大的组合较双亲抗感差异小的组合的F_2代变异系数高32.4%,但到了F_3、F_4代变异......
[期刊论文] 作者:曹越平,杨庆凯,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2002
大豆灰斑病抗感鉴定标准的确立一直是抗病育种及抗病机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也是一个难点.本文以大豆杂交组合的后代为材料,从各组合F2植株的病情分布、F3株系的抗感分离以及...
[期刊论文] 作者:曹越平,杨庆凯,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2002
大豆灰斑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曾给我国的大豆生产造成过重大的损失,对该病害的抗性机理、遗传及育种进行研究对有效控制这一病害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从病原物与寄主相互作...
[期刊论文] 作者:李开盛,曹越平,,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2011
以具有不同SMV抗性的2个野生大豆和2个栽培大豆为材料,分析其感染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MV-N3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动态变化,比较...
[期刊论文] 作者:曹越平,杨庆凯, 来源:遗传学报 年份:2002
利用高抗品种东农 96 74与感病品种杂交 ,在田间多个生理小种共存条件下研究大豆灰斑病抗性的遗传规律 ,发现杂交后代的抗性表现具有明显的质量性状遗传特征 ,F1 代表现完全...
[期刊论文] 作者:李泉木,朱筠,曹越平,,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年份:2012
利用A4发根农杆菌,对不同大豆品种的无菌苗采用针刺的方法对子叶节部位进行接种,诱导毛状根产生,测定毛状根中大豆苷元的含量。结果表明,以合丰35为受体材料,毛状根诱导率最...
相关搜索: